(50)跟随梁思成读晋祠(上)
2024-12-27 10:53:31
标签: 华夏深处
《华夏深处》(第二十三天)
5月10日
写晋祠,有点像写故宫和八达岭长城一样,太耳熟能详了,吃力不讨好。
晋祠,我是二次来临,虽说精美依旧,却少了视觉神经的冲击。不写,行程缺了一环,我看还是写读书笔记好。
晋祠,顾名思义,祠是祠堂、宗祠、祠庙之义,是供奉祖先的庙堂,晋祠祭祀的是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母后邑姜后,这与我们常见的宫殿、佛殿之类的建筑有所区别。
晋祠所在之地,梁思成寥寥几笔写道,“晋祠在山西太原西南,为并垣名胜,清泉出之,其地风景清幽,颇多山林自然之趣。”点出了晋祠的特性:祭祀+园林。
迎面第一座建筑水镜台,明清时期的建筑物,其雕工和彩绘也同样精彩夺目。
再往前,迎面是对越坊,建于明万历四年,极尽牌坊密拱之厚重,旁边就是金人台。
金人台共四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保存完整。从金人台开始,进入了晋祠的核心部分。“圣母庙,殿前鱼沼,及其上飞梁,沼前献殿,并献殿前之金人台,合成一组,为布置之中坚。”(梁思成)
献殿就是祭坛,用于祭祀时摆放供品的场所。梁思成写它:“小殿三间,九脊顶,四周不筑墙壁,第于栏墙上安叉子,如凉亭然。其斗拱与正殿下檐斗拱几完全相同,全部所呈现象颇为灵巧豪放”。晋祠献殿的造型体量为殿堂,但外观似凉亭,既省料,又坚固。
建造于金代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这大概是中国有明确纪年的最早的献殿建筑。“梁身简单轻巧,不弱不费,故能经久不坏”。(梁思成《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
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为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梁思成写道,“方池曰鱼沼,其上架平面十字形之桥,曰飞梁。在池中立方石柱若干,柱头以普柏枋联络,其上置大斗,斗上施十字相交之拱,以承桥之承重梁,此即古所谓石柱桥也。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此桥年代殆亦与两殿同时。”
古人以方形为沼,圆形为池,因其是方形,水中又多鱼,故名鱼沼。又有“飞梁石蹬,陵跨水道”之说,故曰“飞梁”。下图正是梁思成所写的桥下拱体结构的特异之处。
圣母殿就在眼前,这需要点篇幅来写,只能再写续篇。
(未完待续)
(50)跟随梁思成读晋祠(上)
《华夏深处》(第二十三天) 5月10日
写晋祠,有点像写故宫和八达岭长城一样,太耳熟能详了,吃力不讨好。
晋祠,我是二次来临,虽说精美依旧,却少了视觉神经的冲击。不写,行程缺了一环,我看还是写读书笔记好。
晋祠,顾名思义,祠是祠堂、宗祠、祠庙之义,是供奉祖先的庙堂,晋祠祭祀的是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母后邑姜后,这与我们常见的宫殿、佛殿之类的建筑有所区别。
晋祠所在之地,梁思成寥寥几笔写道,“晋祠在山西太原西南,为并垣名胜,清泉出之,其地风景清幽,颇多山林自然之趣。”点出了晋祠的特性:祭祀+园林。
迎面第一座建筑水镜台,明清时期的建筑物,其雕工和彩绘也同样精彩夺目。
再往前,迎面是对越坊,建于明万历四年,极尽牌坊密拱之厚重,旁边就是金人台。
金人台共四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保存完整。从金人台开始,进入了晋祠的核心部分。“圣母庙,殿前鱼沼,及其上飞梁,沼前献殿,并献殿前之金人台,合成一组,为布置之中坚。”(梁思成)
献殿就是祭坛,用于祭祀时摆放供品的场所。梁思成写它:“小殿三间,九脊顶,四周不筑墙壁,第于栏墙上安叉子,如凉亭然。其斗拱与正殿下檐斗拱几完全相同,全部所呈现象颇为灵巧豪放”。晋祠献殿的造型体量为殿堂,但外观似凉亭,既省料,又坚固。
建造于金代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这大概是中国有明确纪年的最早的献殿建筑。“梁身简单轻巧,不弱不费,故能经久不坏”。(梁思成《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
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为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梁思成写道,“方池曰鱼沼,其上架平面十字形之桥,曰飞梁。在池中立方石柱若干,柱头以普柏枋联络,其上置大斗,斗上施十字相交之拱,以承桥之承重梁,此即古所谓石柱桥也。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此桥年代殆亦与两殿同时。”
古人以方形为沼,圆形为池,因其是方形,水中又多鱼,故名鱼沼。又有“飞梁石蹬,陵跨水道”之说,故曰“飞梁”。下图正是梁思成所写的桥下拱体结构的特异之处。
圣母殿就在眼前,这需要点篇幅来写,只能再写续篇。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