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古代的“考棚”是啥样的?

2024-01-18 11:09:06
标签: 华夏深处

华夏深处(第十天) 4月27日

       科举,考状元,旧时的戏文和新编的古装剧里见过不少,真实的却没见过。科举被废已一百多年了,昔日的考棚要么改作他用,要么被拆了,以致于偌大的北方也就只剩了一座,这就是定州贡院。

       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的定州贡院,入内呈一副空旷无人的冷落模样。高考,永远是热门话儿,科举,人们却不曾由此联想,应是一种时代的隔阂。

       人字形结构的建筑规模宏大,魁阁居中隆起,左右檐翘一层层向下斜展,像鸿雁一样振翅欲飞,这付气派颠覆了我对“考棚”的认知。

       一张张桌子,曾有多少举子在这里作凝神敛思援笔状。从童生到生员,再到贡生,再到进士,进士的第一名才是状元。进进出出,少年变白头。有道是“十年寒窗苦,一卷定终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但毕竟是下层走向上层的通道,虽然路有点窄。

      考后揭榜的影壁,一举成名或名落孙山,几家欢喜几家愁,正像现在的高考。

       科举制度起源于何时一般认为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也有认为始于汉朝和南北朝的,这属于史学家的研究范围,非我等所宜参与探讨的。

       甲午战败后,科举弊端日显。正如康有为在光绪皇帝面前所力陈的(科举)八股之害,“民智不开之故,皆以八股试士为之。学八股者,不读秦汉以后之书,更不考地球各国之事,然可以通籍累致大官。今群臣济济,然无以任事变者,皆由八股致大位之故。故台、辽之割,不割于朝廷,而割于八股”。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一纸诏书,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科举考试制度终于寿终正寝,从此中国现代教育登上了历史舞台。


 

       科举,姑不论其好坏利弊,欲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进而延伸到士绅文化,知道点似有必要,而定州贡院多少提供了一些感性认知。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