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正定四塔昂首苍穹(下)
2024-01-11 11:05:25
标签: 华夏深处
《华夏深处》(第九天)
4月26日
(继续前文)
在写这篇时,我刚好得到了梁思成写的《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在梁先生的学究范儿和民国色彩语言的精确描述下,我乐得少说为佳。我想,如果有梁先生的描述,我就依他的原话写,并注明。
现在再来看看第三座塔,此塔叫华塔,又名多宝塔。
太奇特了!就连见惯了各式古建筑的梁思成也十分惊奇!他写道“若由形制上看来,这华塔也许是海内孤例”。
“其平面及外表都是一样的奇特。平面第一层作八角形,但在其各隅面又另加扁六角形亭状的单层套室。”
“斗拱配置奇特,每面有一朵主要的补间铺作在正中,两旁另加两杂次要的补间铺作,都是很少见的做法。”
“第二层可算是华塔中最老实的一层;平正的八角形,每面三间;下有平坐,上有斗拱檐瓦。每面当心间是门,梢间是假方格棂窗。”
“第三层平坐甚大,但塔身则骤小;仍是八角形,四面是门,四面是假窗。斗拱皆用如意式。”
“第三层以上,便是一段圆锥形,其上依八面八角的垂线上有浮起的壁塑,狮像和单层塔相间错杂的排列着,其座之八角有力士承托保卫,八面有张嘴的狮头;圆锥之上是有斗拱的八角形檐顶,再上还有尖盖。”
描述真太详尽了。最后梁思成写道,“塔号称唐建,金大定,明景泰,宏治,嘉靖,万历,清乾隆,屡次重修,其确定年代甚为可疑”。表达了他的治学严谨态度,一如他在文章开头所写的,“称《纪略》者,因记而不考故曰‘纪’,纪而不详故曰‘略’”。现在百度上断定的建造年代为唐贞元年间
(公元785—805年),俗称花塔。
最后来到了临济寺,此寺为临济宗的发祥地。在禅宗的五家中,临济宗的法脉延续最久,到宋代传入日本。澄灵塔位于临济寺内,又名青塔,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67),其开创高僧义玄和尚就葬在塔内。
青塔高33米,为九级密檐式实心塔,砖砌,呈八角形。雕饰繁复细腻,有仿木构砖雕斗拱、平座、栏杆,再上是砖制仰莲承托塔身。
梁思成在看了此塔后评论“这青塔在正定四塔中为最小一个,但清晰秀丽,可算塔中上品。”
有了梁先生的详尽的描述,写这篇文章就无比轻松了。怪不得网络上有很多“跟随梁林的脚步去访古”,原来这也是一条入门的路子呀,呵呵!
(18)正定四塔昂首苍穹(下)
《华夏深处》(第九天) 4月26日
(继续前文)
在写这篇时,我刚好得到了梁思成写的《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在梁先生的学究范儿和民国色彩语言的精确描述下,我乐得少说为佳。我想,如果有梁先生的描述,我就依他的原话写,并注明。
现在再来看看第三座塔,此塔叫华塔,又名多宝塔。
太奇特了!就连见惯了各式古建筑的梁思成也十分惊奇!他写道“若由形制上看来,这华塔也许是海内孤例”。
“其平面及外表都是一样的奇特。平面第一层作八角形,但在其各隅面又另加扁六角形亭状的单层套室。”
“斗拱配置奇特,每面有一朵主要的补间铺作在正中,两旁另加两杂次要的补间铺作,都是很少见的做法。”
“第二层可算是华塔中最老实的一层;平正的八角形,每面三间;下有平坐,上有斗拱檐瓦。每面当心间是门,梢间是假方格棂窗。”
“第三层平坐甚大,但塔身则骤小;仍是八角形,四面是门,四面是假窗。斗拱皆用如意式。”
“第三层以上,便是一段圆锥形,其上依八面八角的垂线上有浮起的壁塑,狮像和单层塔相间错杂的排列着,其座之八角有力士承托保卫,八面有张嘴的狮头;圆锥之上是有斗拱的八角形檐顶,再上还有尖盖。”
描述真太详尽了。最后梁思成写道,“塔号称唐建,金大定,明景泰,宏治,嘉靖,万历,清乾隆,屡次重修,其确定年代甚为可疑”。表达了他的治学严谨态度,一如他在文章开头所写的,“称《纪略》者,因记而不考故曰‘纪’,纪而不详故曰‘略’”。现在百度上断定的建造年代为唐贞元年间 (公元785—805年),俗称花塔。
最后来到了临济寺,此寺为临济宗的发祥地。在禅宗的五家中,临济宗的法脉延续最久,到宋代传入日本。澄灵塔位于临济寺内,又名青塔,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67),其开创高僧义玄和尚就葬在塔内。
青塔高33米,为九级密檐式实心塔,砖砌,呈八角形。雕饰繁复细腻,有仿木构砖雕斗拱、平座、栏杆,再上是砖制仰莲承托塔身。
梁思成在看了此塔后评论“这青塔在正定四塔中为最小一个,但清晰秀丽,可算塔中上品。”
有了梁先生的详尽的描述,写这篇文章就无比轻松了。怪不得网络上有很多“跟随梁林的脚步去访古”,原来这也是一条入门的路子呀,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