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沧桑尽失的赵州桥

2023-12-18 06:35:12
标签: 华夏深处

   华夏深处(第八天) 4月25日

        行程的第八天开始进入河北省的文物圈,首访赵州桥。

        记得读小学时就知道赵州桥了,并对中国拥有这座世界上最久远的石拱桥而深深自豪,今天直面这座桥。

        河岸工整,桥面平滑,栏板雕工清晰,有悖于我对古物的认识,它是一座1400年前的古桥吗?

 

        1933年梁思成来到这里,他写道:“这一次考察赵州,不单是得见伟丽惊人的隋朝建筑原物,并且得认识研究这千数百年前的结构所取的方式,对于工程力学方面,竟有非常的了解及极经济极聪明的控制。”

       “伟丽惊人的隋朝建筑原物”,眼前呈现的?古意在哪里?

       原来在1955年赵州桥大整修时,没有采用传统的“干摆砌筑”工艺,而是用现代的“压力灌浆”工艺取代,这几乎是一次重建,一场脱胎换骨的改造!

       据资料,在参与修缮的460多方石料中,新石料就占400方,旧料只有约60方。对此,梁思成很是不解,在他看来,桥体表面完全可以用原来的旧石贴面。就算是有些地方需要更换,那也可以用其它拆下来的旧石料来代替,“使整座桥恢复‘健康、坚固,但不在面貌上‘还童’、‘年轻’。”

        这完全是两种有关整修古建筑的思路和方案,其效果的迥异是显而易见的。

       赵州桥的伟大是不容置疑的,首先是它的建造时间,建于公元605年(隋朝),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林徽因说,“主券上用小券的无比聪明的办法,直到1912年初才被欧洲人采用”。

       这里的“小券”就是桥肩部的二个小孔,现在的建筑术语叫敞肩”。敞肩用于泄洪,也降低了桥梁的自重。

 


        在我的想象里赵州桥应该像古碑那样沧桑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被放在了离桥的百余米处,作为石凳歇息,换了功能。

       赵州桥即安济桥(大石桥),由宋哲宗赵煦赐名,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孔净跨度为37.02米,拱高7.23米。下宽上窄、略有收分。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故又称敞肩桥。

        现在的介绍说世界上最早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了,加了限制词,不单说石拱桥了,因为古罗马时代公元前98年阿尔坎塔拉桥(石拱桥),其历史比赵州桥还要悠久600年。

 


        赵州桥,一座介乎现代与古代之间的形象,令我若有所失。但看那优美的飞架的桥身,白云、阴影和绿树,仍扯动着行者的神经,安慰了远道而来的疲惫!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