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情推理典型例题、习题(二)
(2016-10-30 14:52:41)| 分类: 课题研究 |
合情推理典型例题、习题答案
例1.解析:猜想:
证明:左边=
= =右边
例2.解析:原问题的解法为等面积法,即 ,类比问题的解法应为等体积法, 即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是高
例3.解析:因 都为正数,故分子越大或分母越小时, S的值越大,而在分子都增加1的前提下,分母越小时,S的值增长越多, ,所以c增大1个单位会使得S的值增加最多
[来源:Zxxk.Com]
例4.
演练方阵
A档(巩固专练)
1.C
2.C
3.B
4.C
5.
6.
7. ;
8.答案:
9.[解析](1) , ,
为等差数列 为常数,所以 仍为等差数列;
(2)类比命题:若 为等比数列, ( ), ,则 为等比数列
证明: , 为 常数, 为等比数列
10.答案:(1)在一个数列中,如果每一项与它的后一项的和都为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 数叫做等和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该数列的公和;
(2) ;
B档(提升精练)
1.A
2 .B[来源:学#科#网Z#X#X#K]
3.C
4.B
5.解析:从所给有理数的排序规律可以发现,它们是由分子与分母的和依次为2,3,4,…的分数段“拼”成的.
因为分数的分子、分母和为3938,所以归纳推理可知,它是第3937段的第1949个数.
故序号为(1+2+…+3936)+1949=7749965.
答案:7749965
6.解析:这是一个由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类比的题目,由于二者的参照物不同,因此我们要先进行分析,从二者的本质即数列的结构找到突破口,如下表所示:
|
特征 |
等差数列 |
等比数列 |
|
运算符号 |
和(差) |
积(商) |
|
通项 |
an |
bn |
|
公差(比) |
d |
q |
|
前n项和 |
Sn |
Tn |
|
特殊项 |
0[来源:Zxxk.Com] |
1 |
|
等式结构[来源:Zxxk.Com] |
左边n项, 右边19- n项 |
左边n项, 右边17-n项 |
|
符号转换 |
加法 |
乘法 |
|
减法 |
除法 |
|
|
关键词 |
a10=0 |
b9=1 |
由题设,若ak=0,那么有a1+a2+…+an=a1+a2+…+a2k-1-n(n<2k-1,n∈N*)成立.由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加乘转换性质,我们可以类比得出这样的结论:b1b2·…·bn =b1b2·…·b2k-1-n( n<2k-1,n∈N*)成立.结合 本题k=9,得2k-1-n=17-n,故本题应填:b1b2·…·bn=b1b2·…·b17-n(n<17,n∈N*).
答案:b1b2·…·bn=b1b2·…·b17-n(n<1 7,n∈N*)
7.解析:观察前3个等式发现等式左边分别是从1开始的两个数、三个数、四个数的立方和,等式右边分别是这几个数的和的平方,因此可得第四个等式是:13+23+33+43+53=(1+2+3+4+5)2=152.
答案:13+23+33+43+53=(1+2+3+4+5)2(或152)
8.解析:图形①~④中线段的条数分别为1,5,13,29,因为1=22-3,5=23-3,13=24-3,29=25-3,因此可猜想第8个图形中的线段条数应为28+ 1-3=509.
答案:509
9.解析:(1)对于 ,令 得 <</FONT>
(2)
10.解:由①②可看出,两角差为30° ,则它们的相关形式的函数运算式的值均为.
猜想:若β-α=30°,则β=30°+α ,
sin2α+cos2β+sinαc osβ=,
也可直接写成sin2α+cos2(α+30°)+sinαcos(α+30°)=.
下面进行证明:
左边=++sinαcos(α+30°)
=++sinα(cosα·cos30°-sinαsin30°)
=-cos2α++cos2α-sin2α+si n2α-
==右边.
故sin2α+cos2(α+30°)+sinαcos(α+30°)=.
C档(跨越导 练)
1.解析:根据前三个式子特点可以发现: 所以第五个式子应该为
答案:
2.解析:
答案:
3. 解析: 可以发现其以4为周期, 所以 末四位数应为8125
答案:D
4.解析:观察式子特点可知分子应为 ,而分母应为
答案:
5.A
6.B
7.C
8.解:如图(1)所示,由射影定理AD2=BD·DC,AB2=BD·BC,AC2=BC·DC,
∴=
==.
又BC2=AB2+AC2,
∴==+.
所以=+.
猜想:类比AB⊥AC,AD⊥BC猜想
四面体ABCD中,AB、AC、AD两两垂直,AE⊥平面BCD.则=++.
如图(2),连接BE交CD于F,连接AF.
∵AB⊥AC,AB⊥AD,
∴AB⊥平面ACD.
而AF⊂面ACD,
∴AB⊥AF.
在Rt△ABF中,
AE⊥BF,
∴= +.
在Rt△ACD中,AF⊥CD,
∴=+.
∴=++,故猜想正确.
9.解:(1)填表如下:
|
|
顶点数 |
边数 |
区域数 |
|
(a) |
4 |
6 |
3 |
|
(b) |
8 |
12 |
5 |
|
(c) |
6 |
9 |
4 |
|
(d) |
10 |
15 |
6 |
(2)由上表可以看出,所给的四个平面图的顶点数、边数及区域数之间有下述关系:
4+3-6=1
8+5-12=1
6+4-9=1
10+6-15=1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任何平面图的顶点数、边数及区域数之间,都有下述关系:
顶点数+区域数-边数=1.
(3)由(2)中所得出的关系,可知所求平面图的边数为:
边数=顶点数 +区域数-1=2008+2008-1=4015.
10.由f(1)=1=,f(2)===f (1)+,f(3)==f(2)+,f(4)=5=f(3)+,…
可得f(n)=f(n-1)+,所以
f(n)=f(n-1)+=f(n-2)++=…
=++++f(1)
=+++++=(n+1)(n+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