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后一课》与《第一堂课》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2015-08-30 22:58:31)
标签:

教育

教学目标:
1
、分析小说中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的作用。

2、体会文章用词的精妙,修辞的恰当。
3
、体会作品中的悲痛情绪和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各种描写方法的作用。

探讨本课与《最后一课》的异同。 通过比较体会文学作品多样的表现风格。同时更深层次理解人物形象。也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比较阅读。

2、学习语言运用的简单技巧:精心地选用词语和恰当的运用修辞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咬文嚼字法,讨论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最后一课》,课文讲的是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鲁士军队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文中的主人公在沦为亡国奴时表现出来的崇高的爱国热情,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在我们中国,也曾经有过这样屈辱的历史,这节课,我们来欣赏从老舍先生的小说《四世同堂》中节选的《第一堂课》,看看它和《最后一课》比较有什么异同?

二、初读课文

发资料给学生阅读大概五分钟。

三、比较异同

第一环节:

师:为了从直观上一目了然,老师先给大家一张表,我们对照着比较。

大家可以互相讨论一下。(老师可以给学生两三分钟时间再读、思考和讨论。)

 

《最后一课》

《第一堂课》

题目

最后一堂课

第一堂课

体裁

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节选

人称

第一人称

第三人称

视角

小弗郎士

祁瑞宣老师

背景

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军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

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后,某学校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情形。

主题

反映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下屈辱、悲愤的生活,全篇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反映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下屈辱、悲愤的生活,全篇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课堂气氛

肃静、庄重

肃静、庄重、压抑、悲凉

人物心情

韩麦尔先生:悲愤、沉痛、无奈、愧疚、激动

祁瑞宣:悲愤、沉痛、(悲伤、苦痛)紧张、害怕、矛盾、耻辱、惭愧

人物性格

韩麦尔:爱国,尽忠职守,冷静,从容,有高度的责任感

善良、正直,具有爱国思想,却又软弱忍从

人物感情

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对祖国必胜的信念

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无法反抗的痛苦

人物形象

不是高大的英雄形象却有崇高的民族气节

写作手法

1.以小见大。

2. 描写人物运用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3.运用细节描写。(侧重以上三点)

语言运用的技巧

精心地选用词语。

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

老师引导学生比较题目、体裁、人称、视角、背景、主题、课堂气氛的异同(课件上的第一张表格,学生比较出来即可,不必出示答案。)

(引导过程中,涉及到文章的题目、体裁、人称、视角、背景、主题、课堂气氛等,老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如果学生有不懂的语文知识,可以随机介绍语文知识。

比如什么叫体裁?(文学体裁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章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第一人称写法与第三人称写法各有什么好处?(第一人称写法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便于直接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局限性是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耳闻目睹的范围,比如《最后一课》不便于直接描写韩麦尔先生的心理活动。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

第二环节:

师:同学们做的很好,我们再进一步比较学习,请看第二张表格,需要全面感受人物形象,有难度。但是也难不倒我们,你们还记得在《最后一课》中我们是怎样了解韩麦尔先生的吗?

(参考答案: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

韩麦尔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参考答案:爱国,尽忠职守,冷静,从容,有高度的责任感。)

师:很好,对韩麦尔先生我们有一定的认识,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这些描写来认识一下祁瑞宣老师。

我这有两个问题,大家先探讨一下。

课件出示问题一:

1)《最后一课》的韩麦尔先生在听到下课的钟声响后,脸色惨白话也不说。本文中作惯了教员的祁瑞宣从来上课都准备得好好的不怕铃声,可是当他听到上课的铃声后,手在袖口里颤起来。结合文章写作背景,说说他们这种反常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他们这种反常的表现说明做亡国奴的痛苦、悲愤已经让他们失去了往日的镇静。脸色惨白话也不说是神态描写,手在袖口里颤起来是动作描写,也是细节描写,可以看出祁瑞宣老师痛苦地已经控制不住感情了。

(问题一旨在启发学生理解神态、动作等描写反映人物心理,同时认识细节描写的作用。)

课件出示问题二:

2)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上讲了很多话,并且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全部给学生,而祁瑞宣老师在课堂上只挤出两句话,对于这种截然相反的表现,你是如何理解的?

 

参考答案: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上,抓紧一切时间告诉人们要记住祖国的语言,要热爱自己的国家,可以看出他对祖国强烈的热爱和高度的责任感。瑞宣挤出两句话是因为他无法忍受亡国的耻辱,他已经苦痛得说不出话来。

你能看出他们的不同性格吗?

(问题二旨在启发学生理解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反映人物性格。)

师:文章中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找出描写祁瑞宣老师的语句,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祁瑞宣老师怎样的心情和性格特点?

(学生找出语句,老师指导分析小说中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的作用。这些语句不必一一找全,学生只要能找出比较有代表性的语句,分析出人物心情或性格特点即可)

心理描写:

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赴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 一个字让我们看到了瑞宣老师的不知如何面对第一堂课的畏惧心理。对比写出了瑞宣老师的反常表现。为下文做了一个铺垫作用。)

他也很想说,好使他们或者能够得着一点点安慰。

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

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民族的春花指青年学生,变成了木头说明他们突遭变故的迷茫、无助,所以一动不动,反映他们内心极大的悲痛。)

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反映了人物失魂落魄的样子。)

 

动作神态描写:

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低着头”“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慢慢地抬起头来。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

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张了几次嘴,他并没有说出话来。(写出了人物的优柔、软弱、缺乏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勇气,以及内心极度的苦痛。)

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他走到了屋门”“迈门坎,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长吸一口气……他一气跑回家中。

他迷迷糊糊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低着头,他进了课堂”“他咳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表现了瑞轩在面临外族入侵,做亡国奴的命运时内心的屈辱、惶惑和极度的苦痛)

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表明瑞宣此时的茫然与无奈,头脑一片空白,在这重大的变故面前不知所措。)

 

语言描写:

“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多种复杂的感受凝聚在人物的心头,纵然有千言万语,莫大的伤痛,但是此刻他什么也说不出来,终于什么也没说,而只是两句极其平淡极其平常的语言结束了今天的课。可以说这种结束方式比任何豪迈的、气壮山河的语言更能表达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第二环节中,老师引导学生,分析祁瑞宣的心情和性格特点,可以和韩麦尔作比较,内容不必填入表格。)

出示问题三:

3)如何理解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第一堂课》似乎从头到尾都在表现这种说不出。而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即将结束时,面色惨白,话说不下去。这是不是和祁瑞宣老师的说不出一样呢?

参考答案:心里有苦说不出,痛苦太强烈,无以言表,无法形容。应该是一样的,说明人物痛苦的心情达到极致。

(问题三旨在把话题引入对人物感情和形象的分析,进入环节三。)

第三环节:

师:爱国心都是相同的,不分国界。两篇文章都是写国家遭到侵略,国土被占领时,国民的痛苦心情,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人物的感情应该是相同的,都表现出对国家的爱和对敌人的恨。

(出示表格二)

师:但由于人物性格不同,感情稍有差别。

(课件显示:人物感情:

韩麦尔先生: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对祖国必胜的信念。

祁瑞宣老师: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无法反抗的痛苦

师:在你们心目中,这两个人物是轰轰烈烈的英雄吗?

(学生肯定说不是,老师借机显示课件:

人物形象:不是高大的英雄形象却有崇高的民族气节。

表格的最后一项,比较写作手法,在前面的教学环节中,老师应渗透写作手法,学生在这一环节,要能很快概括出要点,可能有很多,课件侧重显示出三点,如果学生能概括出这三点,则达到本节课学习目的。

1.以小见大。

2. 描写人物运用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3.运用细节描写。

今天,我们还学到了语言运用的技巧,大家要用到作文中啊。

课件展示:

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1、精心地选用词语。

2、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

四、情感升华

师:同学们,让我们勿忘国耻,要知道落后就要挨打,请大家看一组图片。

课件展示图片

师:沉痛的历史,今日的教训。这里有一首诗,大家一起读一下,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

看!这就是奴隶!

师:面对侵略者,我们要反抗,我们更要让自己强大起来,不要再有敢觊觎我们的敌人,所以在座的各位,我们为什么而读书?

学生齐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展示出来)

师:(课件显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质。同学们,让我们从热爱母语开始,从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开始,拿出实际行动,做一名真正的爱国青年吧!

五、布置作业(学生任选一个完成。)

《最后一课》读后感

《第一堂课》读后感

《最后一课》与《第一堂课》比较赏析

六、注意事项:

1、课容量比较大,时间一定要把握好,重点在比较异同的前两个环节。

2、对学生指导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侧重点,可以渗透朗读指导。

3、对于表格,因时间有限和避免琐碎不必一一填写,只显示人物感情,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

4、《最后一课》要完全讲完,再进行比较教学。

                                            

                                                  山海关第三中学   张婉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