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小课题研究突破“减负提效”的瓶颈

(2018-06-20 11:54:48)
标签:

教育

小课题研究突破“减负提效”的瓶颈

羊泉中心小学  任桂梅

一、小课题研究的意义

小课题研究,是教师基于解决自身的教育教学困惑或具体问题而进行的一种微观的应用研究。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自己研究,研究自己,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尝试解决这些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问题,教师在对教学过程的干预和对教学方法的改进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进入了研究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教师不再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解读、评价别人的教育教学活动,而是一个置身于教学与研究情境中的研究者和被研究的对象。实践证明,小课题研究是以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一线教师在小课题研究中,更容易找到研究的方向。

二、小课题研究的特点:

1、——切口较小,内容单一所谓“小”即小巧: 一是研究范围切口小、周期短,容易操作。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问题。 可以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案例、问题等。二是研究成果灵活, 可以是一种经验总结、一种教学模式展示课、一节独特的教学设计或教学论文等三是规模小,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人员少、时间短,

2、——自由选择,自主性强所谓“活” 即运用灵活: 一是选题立项活。小课题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个人研究行为,课题可以申报立项,也可以无须审报立项。提倡一种“教学即研究, 教师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长”的理念。二是研究内容和时间活。小课题研究什么? 什么时候研究? 怎么研究? 不需要局限于教育科研课题规划部门所提供的选题指南,教师可以“我的事,我做主”小课题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研究在兴趣中生根,在实践中开花,在过程中结果。

3、——实践中来,为实践服务所谓“实” 即实在、 实用。 一是选题“务实”。小课题研究针对教师教育工作中遇到的盲点、难点问题,选题贴近教学 贴近教师实践活动 贴近教育教学实际。 : 上课时学生不愿举手发言怎么办? 个别学生作业写书写不规范怎么解决?也许这些问题有些小家子气,但它们恰恰又是众多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遭遇的最为真实的难题,影响着教师顺利组织教学活动的现实问题。二是研究过程“踏实”。这些研究对教师来说既实在也实用,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自己的实践,从自己的实践中提炼自己的经验,让自己的经验体现自己的特点。

三、小课题研究的方法: 小课题研究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介绍几种常用有效的方法

1、从写案例开始 案例法是通过对教育教学中典型的有价值现象,进行描述总结,从而来探索发现教育规律的过程。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案例研究=故事+点评。

2、从叙事研究开始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 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叙事研究=事物描述(故事) +评价分析(反思) 。

3、从实验研究开始 什么是实验研究? 根据一定的理论或假设, 选择一定的研究对象,实行某种教育措施并观察效果,再进行分析比较,对理论或假设做出科学结论。它的基本程序是: 选题——构想——尝试(可能有多次反复) ——结论(效果) 。

 、小课题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一)小课题研究贵在“小”:

  (1)研究范围小:从小处着眼,研究的内容一般只针对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展开,如:教师怎样倾听学生的发言。

  (2)解决问题小:主要解决教师遇到的一些小问题,因此应当贴近实践、扎根班级、扎根课堂、扎根学生。

   1:新课题背景下作业改革研究(研究过大)

   例2:指导小学生背课文的研究(研究很小)

    (二)小课题研究贵在“细”:

  (1)发现问题须细心:有深入研究问题的慧眼、细致分析疑难问题。

  (2)问题转化为课题须细心:问题不是课题,却是课题的基础。有意义的问题才能成为课题,因此教师悉心对问题进行梳理,将问题上升为课题。

  例:英语教师发现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普遍有较大困难,记得慢,忘得快,然而,记忆单词是有一定的方法技巧的。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好单词,教师确定了“怎样让学生巧记单词”的课题。

  (3)研究过程的实践须细心:资料的搜集保存,小问题要细心来“大做”。

  (4)研究成果的形成须细心:论文、调查文集、调查报告、活动资料集粹、教师成长案例。

  (5)研究成果反思须细心:细心分析利弊得失,细心分析实际解决问题的效果。

五、小课题题目的选择

1、小课题的选题有四个基本要求:准确、规范、简洁、醒目。

不用口号式题目:如:“新课程背景下的×××研究”、“高效课堂背景下的×××研究”等口号或倡导式题目。

不用祈使句型:如:“让小学生不再惧怕作文”。

不用疑问句型:如:“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2、要采用表达肯定意见的陈述句(句式)

  例如:“小学三年级数学估算方法研究”

“小学英语导课策略研究”

“小学生起步作文指导策略研究”

 

 

2018.3.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