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4/mw690/001XGqfhzy6MUL92YRZa3&690
在我国美丽的东北边陲、中朝两国的边境线上,有一座美丽的边陲重镇——辽宁省宽甸县。宽甸县位于中国辽宁省东南部。属丹东市,地处辽宁省东部的鸭绿江畔,东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南接丹东市区,西与凤城市、本溪满族自治县毗邻,北与桓仁满族自治县、吉林省集安市相连。面积6193.7平方千米,是全省县级行政区域面积最大的县。
1989年9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宽甸满族自治县。
http://s2/mw690/001XGqfhzy6MULjDs2J31&690
一、宽甸虎山长城
宽甸虎山长城始建于明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迄今已经540多年。当时的主要作用是为防御建州女真人的侵扰。而努尔哈赤称王以后,为了保住其的“龙兴之地”,他颁布了法令严禁山海关以内的人到关外来。关内的人也不许在满人发祥地的范围内耕种、狩猎。因此,他兴修柳条边,在修柳条边时他下令将包括虎山长城在内的大部分辽东长城拆除掉了。然而历经几百年虎山长城几乎是濒于湮没了以至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都将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误认为是“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其实早在《明史·兵志》中就曾有记载:“终明之世,边防慎重,东起鸭绿,西至嘉峪”就已明确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现在看到的虎山长城,就是依据1992年通过的《虎山长城修复设计方案》,在明长城遗址上修复起来的。虎山长城现已修复1250延长米,过街城楼、烽火台、敌台、战台、马面等十二景,恢复了当年明长城之首的壮观气势。
http://s9/mw690/001XGqfhzy6MULnWP9ud8&690
二、宽甸六甸
宽甸县城的古城墙,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1573年,距今已有440年的历史。“边墙”与“六甸”是明朝为巩固辽东边防,防御女真南下,沿边修筑的边墙,谓之辽东“边墙”;“六甸”是在宽甸县境内修建的六座驻兵城堡,始称新奠、宽奠、大奠、永奠、长奠、社奠,后世称为赫甸、宽甸、坦甸、永甸、长甸、苏甸“六甸”。
http://s7/mw690/001XGqfhzy6MULDAqJ8c6&690
http://s14/mw690/001XGqfhzy6MULh7Mktad&690
明朝年间,蒙古兀良哈部和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女真人频繁南徙,经常扰袭辽东。为扼止女真人的进犯,成化三年(1467)明朝政府对辽东进行了第一次“拓边”。沿边修筑了长达1760余里的边墙,谓之辽东“边墙”。辽东边墙西接长城,以今绥中县铁厂堡为起点, 一路向东北伸展,经兴城、锦西到义县清河口,即东向穿北镇到黑山的白土门,再转向东南,经台安、盘山、三叉河南,过了河入海城,再沿辽河东岸北上,经辽阳、沈阳、铁岭到开原东北之威远堡,然后折向南过铁岭东境直达抚顺,到抚顺转向东南,经本溪清河城,碱厂,又向西南至凤城后,复向东南伸展,直达鸭绿江边。因鸭绿江下游一带土地肥沃和凤凰山一带为军事要冲,又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作为一个开垦导站建筑“汤站堡”(今汤山城),翌年于凤凰山附近筑设“凤凰城”,同时沿城周围筑设“新远堡”、“镇宁堡”、“宁夷堡”、“通远堡”和“青黄峪堡”(今青城子),并于凤凰山至云爱阳间设墩台十二座和筑设“云爱阳堡”。以抗御 女真族南下,保卫东北边疆的安全。
从成化三年至嘉靖二十五年(1546)的80年间,仍遭建州女真的多次袭击,明军多次受挫。嘉靖二十五年明朝政府在宽甸等地区进行第二次“拓边”。由监察御史张铎主持,沿“汤站堡”周围筑“孤山堡”(石城子)、“险山堡”(太本村)等共为六堡。万历元年(1573)建州女真势力渐渐强大,屡次反抗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以原筑六堡与辽东都指挥使司(辽阳)声援不接,对沿江军事驻地由“六堡”调整于六甸。将“孤山堡”军移驻“章齐喀喇甸”(今赫甸),“险山堡”移驻“宽甸”,“江沿台堡”移驻“长甸”,“新安堡”移驻“长岭子”,“宁东堡”军移驻双墩儿,大甸子军移驻建散,各修城堡,耗银8800两,粟米18900余石。至万历四年(1576)宽奠堡、大奠堡、永奠堡、长奠堡、新奠堡、社奠堡六个城堡先后修成。堡成之日,实行军屯民垦制度,每官给田100亩,军50亩,听其开垦耕种,永不起课。这样使辽东宽奠等六堡,拓膏腴、扼要害、有兵有食,拓地新疆七八百里,“夷酋因而远徒,不敢入犯”,“于是抚顺以北、清河以南,皆遵约束”。
http://s4/mw690/001XGqfhzy6MULtjL5V83&690
http://s8/mw690/001XGqfhzy6MULufIML07&690
宽奠等六堡的设置,不仅成为明朝辽东东部边地的重镇,而且成为明朝辽东边防前哨,使边疆得以稳定。可是明将李成梁晚年贪污跋扈,吞没军费,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借口坚壁清野,以待敌兵为由,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与总督蹇逵协议弃宽奠等六堡,而迁民内地,使六堡尽撤,土地荒废。
明朝废弃了宽奠六堡,使努尔哈赤的势力得以伸张,不断向南推进,形成对明朝的直接威胁。明朝不得不重整边备,万历三十六年(1608)于宽奠六堡重建砖城,加兵扼守。经过万历四十六年“萨尔浒”大战之后,明军惨败,女真族乘胜攻取辽宁各地,宽奠六堡陷入 建州女真的势力范围。女真人为了增强其人力和预防后顾之忧,采取“定边”政策,将沿江沿海一带居民全部内迁,划十字街以东为“禁区”,并定有“禁止农牧、禁止渔猎、禁止采伐、禁止采矿”四条禁律。设兵卡防守,不准居民出入禁区,致使区内人烟寥落,土地荒废,与内地隔绝,成为不见炊烟的明城遗址。
清同治十三年(1874)柳条边外得到开垦,宽奠六堡改称为宽甸、赫甸、坦甸、永甸、长甸、苏甸。光绪二年(1876)设置宽甸县。取宽奠谐音得名。“六甸”地名沿用至今。
三、宽甸三江、
宽甸淡水资源极其丰富,素有三江六河之称,境内有“鸭绿江,浑江,半拉江”。三江中最著名的当属鸭绿江了。鸭绿江是中国、朝鲜两国界河,于对岸朝鲜的苍城郡、碧洞郡、平安北道等等隔江相望。鸭绿江上钓友最喜欢的是水丰水库,修建水丰电站形成了库容116亿立方米的国内大型水库,水库始建于1937年5月1日,竣工于1943年6月1日。因修建时日距今久远,加上水深,故库内大型巨型鱼类时常出现。
http://s6/mw690/001XGqfhzy6MULBmIct75&690
四、宽甸六河
六河为“叆河,蒲石河,南股河,北股河,小雅河,安平河” 。
五、发展中的宽甸
今天的宽甸矿产有硼、滑石、铅锌、煤、铜、金、铁菱镁、硅石、石灰石、石棉等。野生动物有黑熊、野猪、狍子、紫貂、白鹭等数十种。土特产主要有柱参、池沼公鱼、黑木耳、板栗。
境内鹤(岗)——大(连)国家级公路、铁(岭)——长(甸)省级公路,凤(城)——上(河口)铁路纵贯南北穿境而过。各乡镇之间黑色路面公路连接贯通。全县公路总里程已达1443公里。鸭绿江边设有太平湾、河口2个国家二类口岸。
宽甸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很大。宽甸地质结构复杂,成矿条件较好,矿产资源充裕。已探明矿产57种,储量达8亿多吨。已开发利用28种,可供开采储量5.7亿吨。主要有硼、镁、硅、铁、铅、锌、铜、金、钼、煤、石灰石、滑石、玄武岩、方解石等。其中硼矿石储量居全国40%以上,产量居全国60%以上。
现有板栗1100万株,居全国县级第6位,年产板栗11000吨,居全国第5位,被确定为国家板栗生产基地县。宽甸森林茂盛,林地面积730万亩,森林覆盖率76.1%木材蓄积量2200万立方米。山珍野果漫山遍野,山葡萄、山里红、山核桃、猕猴桃等野生干鲜果年产量达5万多吨,可以加工多种食品、饮料。山野菜中的珍品刺嫩芽、大叶芹、蕨菜等年产量可达800万公斤。名贵稀有的野生香菇、臻蘑、松伞蘑、
黑木耳等产量可观,近年来人工栽培香菇、滑菇、木耳等食用菌产品年产达2万吨。境内药用植物122科,960多种约占东北地区药用植物种类的70%,素有“天然中草药库”之称。辽细辛、辽五味、人参等名贵药材,年总产量100多吨。驰名中外的“柱参”,产于县内振江镇石柱子村,至今已有300多年栽培历史,药效可与野山参相媲美。
宽甸水草丰茂,养殖草食动物条件优越。绒山羊被评定为国家优良品种,现已发展到年存栏达6万只。以省优良畜牧品种沿江牛为主的黄牛养殖存栏达7万头。澳大利亚良种奶牛——荷斯坦已落户宽甸,预计到2010年存栏可达5万头以上,年产鲜奶10万吨。优良野蜂“中华蜂”,现已养殖1万箱,年产优良蜂蜜20万公斤。传统优势产业——柞蚕,年放养量近万把,产茧700万公斤,为发展茧丝纺织业提供了资源保证。
全县有大小河流548条,水域面积41万亩。境内较大江河水量充沛、落差较大。国家和县乡先后在这里建成3座大型水电站和20多座小水电站,装机容量达125万千瓦,年发电50多亿度。据测量,还可修建小水电站10
余座。投资42.9亿元的蒲石河蓄能电站即将开工建设。电站库区形成可养鱼水面22.5万亩。水中有机物质丰富,没有工业污染,适合各种鱼类生长。现有鱼类89种,其中鲤、鲫、鲢等大中型经济鱼类20多种,宽甸特产“池沼公鱼”远销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网箱淡水养殖快速发展,年可提供商品鱼6万吨。药、补兼用的“中国林蛙”享誉中外,全县现已封沟养蛙2100多条,年产商品蛙2000多万只,可加工林蛙原油1
.5万公斤。
宽甸地处边陲,山水风光以其独特、险峻、奇秀、幽艳而著称,现已成为闻名省内外的旅游胜地。国家级鸭绿江风景名胜区,沿中朝界河鸭绿江入海口而上,有明代长城东端起点虎山长城、太平湾水库、河口断桥、水丰水库等景点,山光水色与异国风情融为一体,令人留连忘返。国家级青山沟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天桥沟森林公园、国家级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省级天华山风景名胜区、省级黄椅山火山公园等景区,景观神奇,各具特色,千姿百态,浑然天成,已引起中外游客和投资商的极大兴趣。目前,各景区规划建设初具雏形,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宽甸幅员辽阔;山清水秀,风和气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发展经济,得天独厚。宽甸人民诚望与海内外有识之士携手合作,共同建造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环境优美的边境生态旅游名城。宽甸——鸭绿江畔的明珠,必将更加绚丽多彩、璀璨夺目。
(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多年来一直想把家乡的情况做个完整的记载,最近查阅了大量资料和照片,其中很多照片系伪满时期所拍,又查阅有关县志,通过核对和比照,把今天的照片和过去的做了对比排列,大家在阅读中会认出来,特别是宽甸的老人,更会看出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