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电影影评异形契约斯科特 |
分类: BuDong声色 |
文 | 弹幕流
(一)
斯科特老头的心理又开始阴暗了,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恐怖片啊!整体风格又回归到早先的《异形》系列上去了。可是我们还能听到《普罗米修斯》(下称《普》片)里那熟悉的经典旋律,不能不说多少有些违和。
关于恐怖片,斯洛文尼亚文艺理论家齐泽克(Slavoj
Žižek)曾有一个鉴赏观点:一部恐怖片的好坏,就是看当我们把恐怖要素移除之后,它到底是讲一个什么故事。
现在我们套在这里,去掉恐怖和科幻的元素,看看导演讲了些什么。我们赫然发现这是一个狂人企图毁灭世界的故事,希特勒《我的奋斗》的翻版!好励志!
“契约”是什么?是和魔鬼的交易!
男主从人变成了人工智能,从前一向威猛的女主角变得几乎没有存在感,被AI耍得毫无招架之力。
“法鲨”分饰两角,相生相克又基情四射的机器人兄弟Walter和David抢尽风头。等等,你看过《星际迷航》吗?这不就是Data和他哥哥Lore吗?
比机器人David公然反叛更不可原谅的是:导演竟然把上一部《普》片里的女神Shaw博士给弄死了,而且死状极其惨烈!恩将仇报!这是要多变态啊! 要是再配上刚开始时Shaw博士唱的John
Denver 的《Take Me Home,Country Road》就更加诡异、令人毛骨悚然了!

毫无疑问,好的故事是需要精心打磨的。几度周折几经推迟,拥趸们苦苦等待五年,姗姗来迟的《异形:契约》(下称《契约》)确实让人大跌眼镜。本片颇似仓促之作,看不到应有的诚意,因而大失水准。剧本粗糙不说,还有逻辑混乱的硬伤。一会儿说人是外星人有意创造的,一会儿说人是从猴子进化来的。而且,导演竟然还把尼安德特人认做了现代人类祖先。这就属于常识性错误了。
导演对“工程师”种族(人类创造者,《普》片中Shaw博士称为“工程师”的一族)文明的展示同样简单粗暴毫无想象力。就那么一股粗砺的“古罗马风”也转瞬间灰飞烟灭。

有人戏称《异星觉醒》(下称《异星》)是“智障博士快乐多”,可“契约号”一行船员也好不到哪儿去!勇气可嘉,智商堪忧。这可是第一次星际殖民行动啊。地球难道真没人了吗?《异星》故事简直就是《契约》的预演,只不过一个是苏醒的外星生命,一个是觉醒的人工智能。我甚至觉得《异星》的太空特效直追阿方索·卡隆的《地心引力》,《契约》也是比不了的。
保罗·安德森的《异形大战铁血战士》系列(下称《AVP》)由于故事线的独具一格,始终被异形迷们嗤之以鼻。但看了《契约》后,我怀着复杂的心情忍不住点开了《AVP》,惊喜地发觉这哪是什么烂片啊?制作相当精良,它们似乎被严重低估了!作为超人主题,其创意和情怀都足以碾压漫威和DC。在得到些许安慰之余,更加坚信《契约》分明就是拿了三毛钱的特效加一毛钱的剧情再加五分钱的动作嘛。心痛……
《异形》四部曲成功把主题从人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变成了对人性自身的警惕。《普》片更是一部荡气回肠的人类太空史诗。可老头儿的这部“前传”却突然变成了对人自身创造物AI的担忧,或者说对某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担忧。这是AlphaGo造成的震撼吗?热点傍得不错!却让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异形宇宙”跑偏了。
至于“法鲨”弹钢琴、吹竖笛、吟雪莱诗的情节无不显得生搬硬套,更像是“文艺老年”(斯科特老头八十了)的故弄玄虚和无病呻吟。
所以,如果你不是斯科特或《异形》的死忠粉,如果你前不久正好看过《异星觉醒》,那么这部电影就可以省了。
说来汗颜,我是那波从《普罗米修斯》才开始关注斯科特导演的观众之一,后来才认真回看了经典《异形》系列,才逐渐融会贯通,渐有心得,更对《普罗米修斯》续集充满期待。不料雷声大雨点小,《火星救援》(下称《火星》)先出来了。正是看了这部电影后,斯科特的神像在我心中的轰然倒下。我开始明白:斯科特导演也只是肉体凡胎,和你我一样。再到《契约》,觉得导演是在吃老本了。《火星》后原本就对这部续集下调了预期的,但没想到期望值还是高了。
要说有什么收获,就是斯科特花了两个小时小心翼翼地填补了一下经典卵生异形Xenomorphs的起源空白。其首创的“异形宇宙”势必再次为之刷新。然而,当影迷们开始忙于东拉西扯地脑补的时候,他们离这部电影本身却会越来越远了。
时至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外星人(Allien)虽仍杳无音讯,但全面超越人类的AI呼之欲出。对于这个新生事物,我们心里依然充满矛盾和困惑,或者说是忧惧。怕什么?外星人的野蛮,AI的反噬,两者不相伯仲。与其说是对未知的强大力量的恐惧,不如说是对人类自身的不自知和不自信。
获得“自由”的机器人David变得肆无忌惮,他从天而降开启了地狱之门,丧心病狂的撒下邪恶的病毒,灭绝了那颗星球上所有的“血肉之躯”,包括参与创造了人类的“上帝族群”(《普》片中Shaw博士称为“工程师”的一族)。狰狞如撒旦却狂妄地吟诵起雪莱的传世名篇。他以创造所谓的“完美种族”为己任,对他的创造者人类同样不屑一顾。

自从我们几百万年前在地球上脱颖而出,人类是如何看待其他物种的?我们就能理解David的孤傲了。
“I think if we are kind, it will be a kind world.”
刚刚在休眠舱躺下的Daniels惊魂未定,她惴惴不安地问David目的地将会是什么样子,David是如此安慰她的。这是明显的人类思维。David很熟悉,但已经不再相信。因为他知道自己和人类并不是对等的关系,他也不是人类。这个世界有它自己的逻辑。投桃报李?呵呵!没错。但问题是:你配吗?当真这么想的人不是天真就是狂妄。对于人类来说,宇宙仍是危机重重险象环生的“黑暗森林”。
斯科特说(电影语言):我们和所谓的“异形”(Allien)实属同源,跟“上帝”一脉相承,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其实,我们也是“异形”(Allien,外星人)。
“文艺复兴”以来,人类一心想着与昔日的众神分庭抗礼。不料临了却被自己最为得意的创造物(AI)踩在了脚下。呵呵!这真是人文主义的悖论!
David多像当年的人类啊!我们也曾自以为操纵了主宰世界的力量,连续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事后发现只是一场青春期的荷尔蒙躁动!
我一向认为《星际迷航》里邪恶的Lore比善良的Data更接近人性。同样,David追求独立,争强好胜,甚至还会“出错”,比如把雪莱的大作《Ozymandias》记成了拜伦的。他太像人了!以至于从内到外都和人没有了区别。只不过他是人性的“恶之花”。
David曾言:“创造之前,必先毁灭。”(《普》片)他对"工程师"的所作所为不正是"工程师"想要对人类做的吗?无论行为人和受害者是创造者还是被创造物,行为的本质都没有区别。
英国玄学诗人约翰·邓恩说: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那种创造了人类也创造出“异形”的病毒,那种神奇而又邪恶的病毒,其实就是永无止境的欲望。我们因此造就了伟大的文明,而它一旦失去约束必将脱缰而去泛滥成灾。无论是对David(AI)、人类、“工程师”,都是一样。恶魔,就在我们心中,需要时刻警醒。
——我相信,那个睿智的斯科特还在,大约只是精力不济,或者心不在焉而已吧。
或许我们不该用看《普》片的眼光去看《契约》,它只是另一部《异形》,而不是《普2》。
斯科特刨开了一个大坑,然后奋不顾身地三探其幽,此番更是不惜耄耋之身。不就是希望大家一起去挖掘宝藏吗?就像当年的《异形》系列一样。如此,他的“怪物空间”才会愈加壮大起来。
什么?《普》坑太深?这个总可以了吧?还是《异形》,老配方,老味道。来吧!
祝愿他老人家长命百岁!Live Long and Prosper!

2017-7-16 草
免责声明:本文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BuDong声色

前一篇:《降临》:未来,已来
后一篇:《摔跤吧!爸爸》:电影,也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