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幸福感的排序
作者/邓毅

幸福感是指人们根据自己利益和情趣,对客观生活产生的一种满足感。自上个世纪以来,国际上有关组织即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被调查人员数量确定幸福指数。一度搞的非常复杂。其实,我认为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信仰和环境等等,人们会有不同的答案。在生活困难时候,能吃饱饭就叫幸福,在大难来临时,能活着就是幸福-----。幸福感的实质是人们对影响自己现实生活,安全、发展等情况的评价,并按照影响大小可以排序。这个排序因人而异。既有共性的东西,又有个性的特点。以下是根据本人的观点对幸福感的排序。

第一位:拥有健康的身体
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是生存的根本条件。有人说,拥有健康就拥有一切。这话不无道理。只要有个健康的身体,虽然当前还不拥有的东西,通过努力会取得。反而没有健康的身体,很多应该实现的事,却无能为力。从一个人一生来看,最最重要的便是健康。青年的时候要创业,要打拼,要实现梦想,离不开健康的身体。中年人既要干事业,又要撑起一个家,既要抚养老的,又要养育小的,更离不开健康的身体。而到老啦,退休了,同样需要健康。否则,既影响晚年生活,又给儿女造成拖累。俗话说,真正的福是老来福。老来福最主要的是身子板硬朗,直到最后走的那一天,自己不受罪,儿女不受累。这是金钱无法买得的。健康就是福。什么金钱、房子等等都是身外之物,真正归属上这些东西不是自己的,唯独身体是自己的。健康是人最大的资本。人到晚年,有个健康的身体,是老年人的骄傲。身体好,不仅生活质量高,而且活在世上,能多看到社会不断发展的新气象,看到子孙们的不断成长,看到他们的辉煌,看到一代比一代强。这该是多么幸福啊!---------

第二位 :拥有快乐的心态
快乐是对现实生活满足感的心态反应,但快乐与物质生活并不成正比。绝大多数平民对自己平凡的生活感到满足,因此,他们快乐常在。但是那些富翁、富婆、高官厚禄们,并不一定天天快乐,他们往往有颗很累的心,甚至有的在心底还有一种忧愁或恐惧感,很难快乐起来。实际他们并不幸福。快乐的心态,反应是一个人的素质,修养,涵养。同样的条件有的人感到快乐,而有的人却并无快乐的感觉。所以,好的心态是无形资本,是有否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快乐的心态除了与自身素养有关外,同时与外界综合环境影响有关。回想毛泽东时代,人们虽然物质生活条件赶不上现在,但那时人们的待遇差别很小,当官的和群众基本一样,人们普遍持有一种平等、舒适及感恩的心情,因而心态是愉悦的。当时群众幸福指数应是高的。而现在贫富差距拉大,民生的收入差别显著。人们物质生活总体上虽然上去了,但有些人心情并不快乐。其实,为了自己的核心利益——身体健康,还是应不断调整心态,想开点,想简单一点。让快乐常在,比什么都重要。
,
第三位、拥有美满的婚姻
婚姻是人一生的大事。一个人来到世上,一路人很多,而夫妻是相伴时间最长,相互密不可分的同路人。年轻人找一个好对象,将决定终生的幸福。美满的婚姻,对事业、对家庭,对子女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何为美满,其实并无严格的界限,十全十美的婚姻是不存在的。只要能相互给对方带来愉悦,能各自包容对方的短处,能溶于对方的家庭就是美满的婚姻。而对老年人来说,实现了白头偕老,相互牵手走在夕阳路上就是幸福。人的健康和快乐离不开夫妻相伴。人到晚年更需要陪伴。在季节变换时,是老伴及时提醒更换衣服,注意保暖;在不顺心的时候,是老伴给你解闷;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是老伴给你带来安慰;在发病的时候,是老伴及时提醒就医,转危为安......。由于这些使你天天感到温暖,天天有快乐,天天有个好心情。对老年人来讲,有老伴相配伴,逸享晚年,这是最大的福,是真正的老来福。
第四位、拥有和睦的家庭
男女登记结婚,便组成了家庭,这是人们所称的小家庭。本文所称家庭主要是上有老下有小,即三代或四代家庭。家庭是人们的避风港,是最温馨安全的地方。在家庭关系中,既有血亲,又有姻亲。家庭关系既简单又复杂。正确处理家庭关系是一门大学问。而处理家庭关系的诀窍是和为贵。家庭和睦即是平静而欢乐,尽量不吵架或少吵架,使其成为乐融融的安乐窝。家和万事兴,家兴,人兴,事业兴。家庭和睦将决定人一生幸福。所以一个人精力,不要完全放在事业上。笔者的观点是应把如何打造一个温馨幸福的家放在首要位置。现实中,有许多事业成功人士,他们为了赚到大钱,对家庭全然不顾,背井离乡,在外打拼。后来终于有了钱,有了势,有了名气。可是家散了,人走了,家破了。有的因劳累过度,不幸夭折。这完全划不来。干事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有个幸福的家。所以事业和家密不可分。打造温馨幸福的家是干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有个温馨幸福的家,也是每个家庭成员自身幸福的保障。所以家庭观念还是重一点好。

第五位、拥有旺盛的人气
中国传统说法人丁兴旺,人旺多福。有人才能成大事。这些话不无道理。人是生产力第一要素。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同样一个家庭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旺盛的人气,不仅是传宗接代的需要,更是传承事业,传承民族家庭文化,传承社会发展的需要。毛主席当年对人气有许多论述,如人的因素第一,人定胜天,人多力量大等等。自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社会人口出现老龄化,生产力的发展受到影响。同样,家庭人口的老龄化,使家庭的传承也将受到影响。30年前中国居民的全家福照片是年轻的多,老的少,而现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全家福照片,与上述照片完全不同,是老龄人多,青少年少。完全违背人类发展规律。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在人气上的幸福感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子孙平安,生活宁静。独生子女父母心灵深处只有一个底线,是“希望子女平安”。子女平安就是他们的最大的幸福。而且这种幸福感排序是在第一位。

第六位是物质生活条件。
这一类很难从数量上去确定,因为人们生活的地区环境不同,地位不同,人群不同,欲望追求不同,满足感均不同 。笔者认为,只要芝麻开花节节高,物质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就应该有满足感和幸福感。
另外,有些人们对事业的成功,权利的取得,名声获得等等看得比较重,当然这也是一种幸福感。也可根据自己的满意程度进行排序。
按照以上排序,不妨计算一下,你的幸福感共排了多少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