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共同富裕”的再认识
-----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体会
邓毅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向全世界宣布,党的最终目标,是解放全人类,是实现共产主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为实现共同富裕远大理想而奋斗。
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不同的时代,根据不同的国情,制定了许多不同国策,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持续的向前迈进。特别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们目睹的事实足以说明:十年以来,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在建党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庄严向世界宣布:我国 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决绝对 人口问题,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中国共产党做到了。因为只有我们的这个党是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而西方不管是在野党还是执政党都是代表部分大财团的利益,在竞选时好话说的天花乱坠,而执政后还是维护不同党派的利益。他们不会,也不可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可能将人民共同富裕问题摆在执政首要位置。
共同富裕首先要把蛋糕做大

关于共同富裕这个问题,必须要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知,那就是今天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仍然是把蛋糕做大的问题。分蛋糕固然很重要,但它是第二位的。在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时,效率仍然是第一原则,背后的道理很简单,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我们的第一要务。所以,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做大蛋糕,仍然是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战略。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并没有过时。
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落到具体工作上,就是要完整、准确、全面地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以协调发展破解发展不平衡问题,以绿色发展解决可持续问题,以开放发展解决“双循环”问题,以共享发展解决获得感问题,用高质量发展的“新鞋”闯出共同富裕的新路。
当然
做大蛋糕,还需要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还需要我们去保护不同所有制产权,激发企业家的精神,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点应该成为今天社会的共识。

历史告诉我们,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只会让卖力的人积极性受挫,出工不出力的人占便宜,终将陷入共同落后、共同贫穷的泥潭。要遵循按劳分配的客观规律,不能追求片面的“绝对公平”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小平当时谈到了要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除了有些人借国有资产重组改革,从中浑水摸鱼侵吞国家资产”富“起来外,确实很多人,是凭借自己的本事和一技之长,乘改革的机遇富起来了。这些人富起来,应该说对共同富裕有促进作用,诸如给人们带来就业,为国家交了税收, 有的甚至无私地支援慈善事业 等等 。而后来有些人指责他们并未带动大家共同富裕。其实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要富裕起来,还要有国家的因素,社会因素,自己的努力。富不富还要看撸起袖子干不干的问题。其责任不在先富起来的人。
对于那些搞投机买卖,甚至违法犯罪赚钱的人,当然要坚决打击,这没什么好说的。但绝大多数企业家都在非常辛苦地工作,都是国家财富的创造者,所以把共同富裕理解成劫富济贫,遏制和打压企业家,那完全是错误的。
今后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家鼓励教育富国,科技富国,人才富国。鼓励拔尖人才走在强国富国前面,支持他们富起来,这是共同富裕的百年大计。这样的机会对每个人是平等的。且这样的人才越多,对国家越有利,对共同富裕越有利。
所以我们不要一谈到共同富裕,就觉得要剥夺资本家,要节制资本,遏制资本。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尊重和保护企业家,尊重和保护私有产权应该成为社会的共识,这也是文明进步的最主要标志。如果对私有产权没有保护,没有尊重,对企业家没有保护,那国家的经济增长靠谁来维持,技术创新靠谁来推动。这是显而易见的事。
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是分阶段的富裕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可能“一ロ气吃成胖子”。从基本国情看,经过百年奋斗、我们国家的积累为共同富裕有了扎实基础,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家底”更加厚实。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共同富裕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事情。
从发展现状看,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三大差距”依然突出,不是一朝一タ能解决。每个区域的资源禀赋、发展起点和阶段各不相同,不同人群之间的人力资本水平、工作投入程度差别也很大。区域、城乡及个体存在适度差异是正常的,不能要求所有地区、所有人同时富裕,也不能要求不同区域、不同人群都达到全国一致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推动共同富裕就像一个人走路,两只脚一前一后才走得稳、走得远。如果两只脚齐步往前走,不仅走得很累,还容易跌倒。要分阶段促进,不能齐步走。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异。

马克思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预言,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一社会形态正逐渐在社会主义中国成为现实。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更不是社会主义。
共同富裕包括两个关键词:“共同”和“富裕”,富裕是全体人民都有份,不是一部分人富起来,另一部分人被平均;也不是大部分人富了,少部分人就掉队不管了,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富裕”,就是我们所要达到富不是单一性、低水平的,要最终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如何防止两级分化?
首先要 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新经济学》中专门就华为模式写了一章,题目就叫“华为模式的世界意义”。华为探讨的全员持股模式具有世界性、人类的普遍意义。
任正非先生在讲话中提到,虽然华为遭到美国的打压和制裁,但这两年员工的收入和奖金没有变,有的甚至还有所增加,股权分配也仍然照常进行,所以华为的模式是值得深思的,是未来世界应该普遍采取的一个模式。
股票交易所上市的规则需要改,员工持股不达到一定的比例的公司不符合上市条件。我们不能鼓励那么几个人通过上市的方式套现走人,人类的经济制度是不断演进的,并不是说这个模式就是一成不变的。
第二次分配是税收调节,为了促进共同富裕,未来在税收方面需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说在个人收入所得税上,对高收入群体采用累进制,对低收入群体采用负累进制等等。
如美国个人所得税在美国税收中占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中国则恰好相反,现在个人所得税占我们税收收入的比例不到10%。而美国的个人累进税税率曾经高达到79%,个人所得税占美国政府税收收入的比例超过60%。这还只是个人所得税,他们还有财产税、遗产税、资金利得税、房产税、房屋空置税等等。
第二次分配将是未来促进共同富裕最重要的一个领域。我们的各种税收,特别是在财产领域的税收,要做出很大调整。比如资本利得、炒股票、炒期货等投机领域赚的钱应该征重税,对生产领域的征税要轻一点,要鼓励真正创造财富的人。
共同富裕需加大各方面的调节力度
除了分配方式的调节外,想要实现共同富裕,还要:
第一,竭尽所能去确保教育、医疗和就业机会的公平,尽量实现社会阶层的流动,努力缩小地区差异,消除城乡差距。今天研究共同富裕,需在制度安排和国家战略上要继续做出重大调整。
第二,尽最大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共同富裕的一项重要工作,像北欧一些国家虽然是高税收,但是社会保障体系做得非常完善,大家不用担心教育医疗,不用担心退休以后没钱花,解决了大部分老百姓的民生问题。
第三,稳定货币金融体系,遏制脱实向虚,遏制通货膨胀。促进共同富裕,缩小收入差距解决贫富悬殊,办法是很多的,这里面需要有理念观念的转变,需要有制度安排的变革和创新,需要有新的法律法规,也需要有新的社会心理、社会氛围。
正如二十大报所提出的:我们要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共同富裕包括“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穷也不是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物质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精神丰实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站在全面小康新的奋斗起点上,衡量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反映一个人的富裕程度,精神文化生活是重要硬指标。现实表明,推动共同富裕,是物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也是文化生产カ发展的过程,而且文化越来越成为关键变量、决定性因素。“脑袋不富”眼里更多的是“柴米油盐”,“脑袋富了"心中就能装着“诗和远方”,““脑袋”“口袋”都富了才能有真正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文化建设;在注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时,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精神力量的增强、文化生活的满足,推动形成与共同富裕相适应的价值理念、精神面貌、社会规范、文明素养,让人们“钱袋富”和“脑袋富”,成为真正富裕的人。
共同富裕是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斗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重要内容是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二十大报告 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二十大报告为共同富裕规划了一副宏伟蓝图,号角已吹响,序幕已拉开。等着我们的,是去践行……
2020年,我国人均 GDP 超过10000美元,排在世界第63位,这对14亿人口大国来说已经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下一步,当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共同富裕取得重大实质性进展之时,人均 GDP 将会再上一个大台阶。
可以预见,那时的中国,将继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这两大奇迹之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第三大奇迹。
让我们携手前行,为第二个百年目标,为人民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吧!
(有关数字摘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