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老相片所想到的(二)

(2022-08-20 14:28:32)
标签:

杂谈

                                              由老相片所想到的(二)
     由老相片所想到的(二)

                                      


      最近整理相册时看到很多老照片,勾起许多回忆。对这些照片倍感亲切,总觉得每张照片都包含一个难忘的故事。每每看到这些照片,浮想联翩。

    现按时间顺序整理了一下,用心回忆,从中找出人生路上的一些感受。其用意是,以便在茶余饭后翻看,增加点生活乐趣,并让后人受点启迪。
                                          ------邓毅







由老相片所想到的(二)




由老相片所想到的(二)


     上述照片,是我毕业五十二年后重返学校拍的。当年在“文革”中,我们就是从这里出发走向社会的。现在这所学校叫山东省警察学院,学校的前身几经更改校名。我们毕业时为山东省公安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山东警察学院。

      其实,最早的前身学校是山东省警官学校,于1946年5月,在山东省临沂市城西梨杭村建立,时任华东局社会部部长的舒同同志兼任第一任校长;1946年10月,山东省警官学校第一期学员毕业,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在学员毕业证书上题词:“忠心革命事业,坚决保卫人民利益”;1948年12月,学校迁至济南市府东大街79号;1949年6月至1961年10月几经变化,更名为山东省公安学校。

      该校在“文革”前基本是培训性的学校,培训的对象是全省公安干警,直到“文革”前招收两届青年学生,称为青年班。我们是第二届。当时招收的办法:地方推荐,考试录取。学员构成,有村镇年轻干部,有部队退伍人员,也有高中毕业后的学生等。当时强调学员必须“政治素质高”。

     毕业后,我一直很怀念公安学校,在这学习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收获丰硕,印象难忘。这里不但得到的是知识,更重要锻造了思想,为踏上社会奠定了重要基础。这次重返学校,其实是一种怀念,一种追思,一种感恩,是我多年的夙愿。这个时间的我,刚好实际退休(七十多岁),已是古稀之人。来到这里,仿佛一下子进入当年的氛围圈。啊!这里确实是树人的摇篮,培养人才的沃土。-----


由老相片所想到的(二)


    走进校门,迎面见到的是一片教学楼和使人瞩目的一棵苍天大树。回想我们学习的时候,这里是一栋栋平房(教室),房子前后是一片片泡桐树。这种树叶大枝茂,生长快,无病虫害,挺拔屹立,讨人喜爱。当时总感觉这些树就像我们学员。长大后便会成为栋梁之才。我们离校后也许是因为盖教学大楼的原因,这些泡桐树大都去掉了,唯独 在教学楼前留下这一棵(图片上展现面前的那棵顶天立地的泡桐树)。当时我在树下看了很久很久,总感觉它像是和我们一起长大的朋友和战友。

   其实,公安学校确实是一座有着传统育人树人的学校。当年学校在开学典礼上,明确展示了办学方针。那时主持工作的副校长肖丽讲:我上过“抗大”,是抗大出来的学员,我们公安学校是有革命历史传统的学校,也应按“抗大”的方针办学。学校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作的。



由老相片所想到的(二)



      抗大方针是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而学校正是坚持政治第一,思想领先,艰苦实干,服务人民的办学理念。我们在校学习近一年多的时间,而政治思想教育则占了一半的时间。在那思想见红的教育中,是以整风精神进行的。那时社会上“四清”刚结束,许多教师从四清队返校,正好把四清的经验用在对学员的教育上。天天组织学员亮思想,挖私心,查根源。从思想深处筑起忠于党和人民的根基。这是一场“脱骨换胎”的人生观教育。回忆从走上社会后,那场教育,一直在掌舵着自己人生方向,左右着人生标准。自己深深体会,人生观的教育必须下真功夫,花大气力,扎根到骨子中,方能奏效。


由老相片所想到的(二)


     从教学大楼向里走,便来到游泳池和操场。游泳池是后来修建的,而在游泳池南面便是当年留下来的操场。从学校整个地势看,北面底南面高。原来校园南头是一个小山丘,为了建学校操场,我们两届青年班学员将小山丘硬是搬掉。第一届青年班搬掉山头,而第二期青年班则搬掉下半部,然后开辟成操场。那时既是操场,又是靶场。是我们经常军训打靶的地方。用两届学员搬掉一个小山头,可想其难度之大。
     在校劳动是经常的事,不仅在校内,同时要到校外参加劳动生产。学校当时在齐河县包的生产点,经常在夏收夏种,秋收秋种期间到生产队支农。和农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还真有点“抗大”精神的样子。艰苦朴素的工作风离不开劳动养成。


由老相片所想到的(二)

    
      从操场向左拐,便是教工住宅区。在这里刚好碰上学校退休的一位教师。这位教师并未给我们任教,相互不熟,但我一提起给我们任教的一些老师,便侃侃谈论起来。他说,那些教师有些“走”啦,有些调到外地,不知现在如何。与这位老师聊了很久,非常亲切,仿佛又回到当年。最后老教师邀请去他家做客,我们婉然谢绝。

      与这为老师交谈,不由想到当时的校风。当年学校师生关系非常融洽,老师身体力行,平易近人,毫无架子。他们级别都很高,很多都是从部队下来的干部老师,与学员交流时,常常是相互称老张老王。那时学校食堂是吃桌饭,天天更换花样,老师也常常与学员一起吃,无话不说。政治生活在这里是平等的,学校属省直单位,经常传达上级文件,师生大都一起听传达。我深切感受那时学校的教学氛围真是第一流的。其实,言教不如身教,好的校风是对学员最好的教育 ,会使学员终生难忘 。                
                                  由老相片所想到的(二)


      那天从学校大门走出来的时候,心情一直不平静。激动的心,在留恋当年的学员生活,在感激学校和教师的培育之恩。在学校老师们的培育下,就是从这个大门走出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奔赴各地,而后成为公安政法战线上的骨干力量。
      学校,谢谢您!


                           由老相片所想到的(二)

   
     以上这是唯一保留的当时老照片(毕业证上的)。当年二十多岁,正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时期。就是这个样子,带着公安校徽,心怀着梦想,意气风发,走出校门,奔向社会,奔向工作岗位-------。
                 



由老相片所想到的(二)


      从公安学校的校风以及教育理念和方针,使我想到:

      育人,首先是育德,应该把学生的德育放在第一位。没有德的人才,知识再多,不一定会用于人民和国家。据统计有很多清华北大毕业的尖子人才,变成外国人,为外国出力,甚至帮着外国人对付中国人。这不是在拿着中国人民的血汗钱为外国培养人才吗。

      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素质教育,让学生爱国,有修养,有仁爱之心,有公而忘私的胸襟,知道做人的底线。没有思想素养的学生知识再多也不会用在正道。甚至成为人民的对立面。那些陷进腐败不能自拔的人们,根本原因是思想素质差,由私心,变成贪心,最后变成黑心。

      教育离不开政治。我国五十,六十年代的教育非常强调政治,而就是那些年代培养出的人才,在航天,两弹一轻,国家建设等方面成为栋梁,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什么是政治,最大的政治就是爱国。没有爱国之心的人,不会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出力。教育还是把政治放在第一位好。
(待续)
由老相片所想到的(二)


由老相片所想到的(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