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教学中的学科综合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2016-03-16 07:52:43)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教学 |
《关于音乐教学中的学科综合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
||||||||||||||||||||||
|
||||||||||||||||||||||
|
||||||||||||||||||||||
浔中中心小学 2016-3-15 16:24:49 阅读人数:15
|
||||||||||||||||||||||
《关于音乐教学中的学科综合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把音乐作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如何培养出知识深厚、视野宽广富于创新精神、具有完美人格的复合型人才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中心任务。 现行的音乐教材遵照修订后的《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与结构体系更加科学严谨,学科知识体系在重视学科知识专业化、专业技能、知识传授的同时,对音乐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育能否发挥其完美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作用,一方面要立足于音乐本身的审美功效,另一方面应以音乐为主体,与姊妹艺术学科及非艺术课程(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等)有机融合,软化学科边缘、提倡学科综合。 自《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后,学科综合的理念受到了许多音乐教师的关注。我校音乐教师在课上,无形中也在运用学科综合手段进行教学实践,但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科综合在教学实践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如:削弱音乐主体的“杂刽式”的多学科的综合;浮于表面的“无效性”的综合;不以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出发“架空式”的学科综合等等。因此,我校确立了《关于音乐教学中的学科综合研究》为研究课题,试图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突破传统教育观念,拓展学科知识领域,拓宽音乐的广度并挖掘其深度,以此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与理解力,提升音乐文化素养,从而改变人格的片面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学科综合”指的是在教学中以音乐为主体,融合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性教学过程,从而不断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完善学生人格魅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它可分为:一是与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二是与其它领域的综合,音乐与文学、数学、历史、地理等艺术之外学科的综合。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20世纪下半叶尤其近年来,综合课程观念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美国大学教育音乐院系从十几年前单一的“音乐——艺术教育系”,演变为今天的“艺术与人文系”(音乐、美术、舞蹈与教育和艺术管理;历史、哲学、宗教与教育和社会研究;应用语言学、英语、西语与教育这三大部分统统纳入此系。)英国则从尊重学校教育中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立场出发,不采用传统的学校教育形式与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在备有多种多样教材、教具的教育环境中自由展开自己的学习活动。音乐教师根据学习者自身要求、兴趣、问题、提供可供选择的学习计划。这样,学生探讨的是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在音乐课上他们可以从历史的、科学的、美术的、文学的各个方面引进活动。联邦德国与瑞典的“合科教学”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成为初等教学机构的核心教学领域。它主要是探讨音乐与乡土史、地理、社会生活、生物等数门相邻学科合并而成为其特色,即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学际化)。 国内的中小学校教育改革进程中,学科综合也已经开始受到普遍的关注。教育部制定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了“提倡学科综合”的教育理念,并进一步阐述了“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与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全国中小学音乐教育随之从教材到教学实践开始了学科综合的尝试。香港和厦门等地的学校艺术教育已拓展到绘画、雕塑、建筑、摄影、音乐、舞蹈、影视等8类。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1.研究目标 突破现有的音乐教学瓶颈,提高音乐在小学阶段,在师生心目中所占的位置,逐步提高音乐教学的关注度,为学生掌握音乐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2.研究内容 ①把握课题概念。通过借鉴国内外文献资料,对学科综合的内涵、特点和规律进一步研究,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证实学科综合对于在提高学生的音乐认知水平、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及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②运用策略研究。运用调查问卷、谈话、课堂教学等方式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音乐兴趣进一步研究,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活化教学内容、渗透综合功能等手段进行教学研究,从中总结出学生喜爱的、科学的、合理的学科综合教学体系。 四、课题研究思路和步骤 1.研究思路 ①以现行的音乐教材为基础,以教学目标为主线,结合音乐教材各单元的知识框架以音乐及音乐要素(节奏、旋律、节拍、力度)为“介入点”来进行相关学科的综合“辐射”,围绕音乐教学目标构建不同的实施模式。 ②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出发,对能够适合学生学习,开拓学生视野的学科综合进行探究。 2.研究过程(时间规划为1年:2015.12——2016.12) ①准备阶段:2015.4——2015.11 分析教研现状,确定研究课题,组织课题论证,组建研究队伍,围绕研究课题学习教育科研的一般理论知识及新课程理论,分析相关案例,在此基础上提出课题目标,确定研究内容,制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及时召开开题论证会。 ②实施阶段:2015.12——2016.7 按照课题方案的研究目标和操作步骤进行实践研究。注意积累经验,收集课题研究有关资料,做好阶段性小结、反思,改进方案; ③总结阶段:2016.8——2016.12 组织课题总结和成果展示(公开课或演出),召开课题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整理课题研究工作的过程性和成果性材料,梳理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积极推进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的总结与推广,完成课题结题验收申报。 五、研究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校学生 2.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查阅已有的关于“学科综合”的研究资料 调查研究法:学科综合对教学效果及学生音乐素养形成等方面的现状。 行动研究法: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 个案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归纳法等。 六、完成课题的有利条件、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1.有利条件 课题成员均是学校骨干教师,曾雅芳是学校艺术组组长,郑志新是校长,黄清兴是教务处主任。学校图书馆无偿提供图书学习理论知识,省教育学院及学校还拔出专款作为本课题研究经费。学校有音乐室、多媒体教室等提供设备。 曾雅芳:2010.6市级课题《寻找南音与现代声乐的结合点》成员,2015.3省“金钟花奖”声乐大赛泉州赛区三等奖,2010.10泉州市首届青年歌手大奖赛德化赛区民族唱法第一名,2010.5论文《从校园集体舞到音舞结合的课堂》发表于《福建基础教育研究》(CN)。 郑志新:2009.3—2011.5参与市级课题《关于创新校教研制度的实践与研究》,2013.7至今参与省级课题《构建校本教研创新体系实践研究》,2013.9论文《生命的碰撞—阅读教学的佳境》发表于《新教师》(CN),2014.11在泉州市曲艺家协会作《传承民族雅乐 弘扬非遗文化》经验讲演。 黄清兴:省课题《关于创新校本教研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执笔人。 甘明花:2010.6市级课题《寻找南音与现代声乐的结合点》成员, 2013.9县级教学技能比赛三等奖,2011.10市级教学案例评选三等奖。 颜剑铷:2010.6市级课题《寻找南音与现代声乐的结合点》成员,2013.6县“广安燃气杯”歌咏比赛一等奖,2013.12泉州市第二届青年歌手赛团体三等奖。 陈肇斌:论文《浅议小学音乐欣赏》获县级三等奖,论文《小学作文初探》在市级发表。 郑美霞:案例《复制与旋转》市三等奖,论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省三等奖,优质课《逛海西,排游记》县一等奖。 ②经费有保障。 课题经费开支范围: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与研究活动直接相关的费用包括资料费、数据采集费、差旅费、会议费、合作与交流费、设备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印刷费和管理费,课题经费由省教育学院和中心小学保障支付。 2.存在问题 教研活动中展示课多于探究课,教师的自主性发挥得较少,不善于质疑别人的经验与做法。 3.解决办法 ①变指导为引领。②变配角为主角。③变展示为探索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科研论文、课堂教学、演出展示 八、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顾 主 持 人:曾雅芳 核心成员:郑志新 黄清兴 甘明花 颜剑铷 陈肇斌 颜明娟 郑美霞 参与成员:陈文博
陈少田 林菲菲 苏振埕 许美川 李秀焕 职责分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