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姚国友
在这个世界上,自古就有圣贤、君臣、官民、师徒、三教九流之分;世代都有三百六十行延续兴衰。教教有至尊高人,流流有奇才能者;行行出状元,业业有贤达!然而,庸者和无能之辈也同样是不乏其人。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无论是哪个流派、哪个学科?哪个行业?知理者十有八九,入理者三三两两,到了最后发理者寥寥无几!这就是说:不管什么时代?哪个行业?哪个学科?靠本行业大牌光环吃饭的总是大众多数;靠行业里手娴技、高艺吃饭的永远是少数;到最后,真正开创此行业、发展此行业、创新振兴此行业的领军人物是时代的强者!这就是“知理者多,入理者少,发理者强!”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徒传承,是红冠光环。
任何一个行业,一个学科,一种技艺,都是有传承的,既然是传承,都有师徒之分;都有尊卑之别;都有行业秘密。正因为这些行业秘密,给一些技能、技艺和一些特殊绝活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大众百姓对这些技能、技艺、绝活一致推崇、一味追捧!如此,跨入这个行业圈子的人,自然就有一顶尊崇荣耀的光环!他们每天都活在这个温馨的光环之中,都忙碌着各自的事情,没有闲暇特别努力什么,自觉不自觉地在许多场合吐露师傅的芳名。自古至今,师傅教徒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要给徒弟留一个拿手的绝技不传授,否则,师傅就没有自己应有的权威和尊严!所以,世上流传了这样一句俗语:“师傅教徒弟,越教越不济"。即使师傅在长期考察中选定了自己如愿的传承人,也得等到师傅人生暮年最后那一刻,方可传授!否则,徒弟一旦得到了最后的绝技,就会慢慢疏远师傅......
下面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鲁班,是我国木工行业的祖师,那个年代,跟鲁班师傅学习木工手艺的徒弟很多,鲁班教徒弟们制作雨伞,这是每家每人都离不了的日常用具,所以,师徒的生意都很红火。然而,只有鲁班的雨伞价格最高,销售量最大!畅销的区域最广阔,社会口碑最好!为什么呢?因为,鲁班的雨伞经久耐用,他徒弟们的雨伞,很快就不能用了。这里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鲁班师傅留了一手,有一个关键环节没有教给徒弟。”有一天,鲁班的大徒弟带着厚礼风风火火来拜访鲁班师傅,一进门见到了师母,问道:“师母,我师傅在家吗?”“在!”“师傅干什么呢?”师母回答说:“在后院煮伞葫芦呢?你等一会儿,我去叫他过来。”大徒弟一听师母说,师傅在煮伞葫芦,连忙放下礼物,喜出望外地说:“不用了,师母,让师傅忙吧!我没有什么事,改日再来拜访师傅!”大徒弟刚走,鲁班师傅从后院忙完了事,来到前院吃饭,看到有人送礼物,问妻子:“刚才,是谁来送礼物?”妻子说:“是你的大徒弟。”鲁班又问:“你跟他说了什么?”我说:“你在后院煮伞葫芦呢......”鲁班满脸不悦地说:“坏了!他以后不会再给咱们送礼物了?”妻子不解。鲁班又解释说:“你把我‘煮伞葫芦’的最后秘密都告诉他了,所以,他不用再来了......”
二,行业平台,是金衣光环。
许多人一旦进入国家机构职能部门、国企、工企、事企以及大型社会集团这个行业平台,就自然享受一辈子本行业这个大平台金衣光环的庇护,哪怕是一个最普通、最靠边的职工,即使一个打扫卫生的员工,也同样享有大平台金衣的光环!不管做什么工作,只要是本行业本岗位面上的这些事情你会做了,能够了解懂得了!就没有必要下苦功夫钻研那些冷冰的业务了。钻研任何一个学科,如果要想弄懂、弄通、弄透,就必须花费大气力,要付出常人难于付出的代价,牺牲快乐、牺牲情趣、牺牲休息......否则,是不会成功的!人与人的智力相差无几,如果你在这一方面精巧了,就必然在那一方面笨拙!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穷家出才子,富家出败子。”为什么人为财死?没有钱财,连起码的自身生存都不能维持。为什么穷家出才子?因为家境贫穷缺食少衣,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卑贱低微,无权无势,被人看不起!只有发奋读书才是过上富有生活的唯一出路!富家出败子,正好与前者相反,由于家境富足,要什么有什么,这样豪华奢侈舒服的大环境,必然不利于寒窗冷桌的苦读,反而,对孩子宠溺娇惯倒是有利,同时,容易沾染懒惰、依赖、脆弱、任性等不良习气,久而久之,成为败家之子。
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近水楼台先得月。”还有大家熟悉的一句俗语:“官官相护。”揭示了当今社会人心、世态一个真实的现状。企业与企业,单位与单位,彼此相互办事,相互利用。在大企业、大单位、重要岗位工作的人员,走路都是大摇大摆、昂首挺胸;在大平台、大要职工作的人,说话都有三分硬!所以,拥有这样金衣光环的人,他们整天活在人人羡慕的金衣光环里,终日忙碌的是各种各样、各方面礼往、饭局的应酬,根本没有空闲时间,也静不下心来钻研那些僵死生硬的业务。只要按照领导意图办事、按照行业规矩办事就行了,不需要再做其他苦功夫的事......
三,祖传绝技,是紫袍光环:
祖传绝技固然厉害,确实,一些绝活、特殊功夫、炉火纯青的技能、艺术,从古至今,流传了千百年,为人民造了不少的福祉。不是所有的祖传都有绝技,也不是所有的祖传都深奥无比。要知道,不管是那个行当,入流的多,干练的少,精妙绝伦的更少。许多祖传治病很多代了,传得神乎其神!例如:治疮先生、专治中耳炎的先生,吃了几代这碗饭了,很红火,很发财!名声远扬,其实,就是背过了几味中药的一个方剂,一旦丢失了那个秘方,一切都化为无有!甚至,这样的医生,有的一生根本不识字,照样行了一辈子的医,大家见了面,还要尊称谓其先生!这样的先生,怎么谈得上深造与发展?诸如:做糕点、蒸馒头、炸油条、卖熟肉食等,都有祖传秘笈和绝活,这个秘笈就是一句话,然而,这句话比自己生命还要宝贵!因为,他们世世代代是靠这一行吃饭的!通过下面俗语就可知道祖传秘笈对传承者的重要性:“宁给百吊钱,不把秘笈传!“宁舍老子娘,不丢面食行。”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祖传秘笈,使许多人一生懈怠而不思进取!
四,名人效益,是珍宝光环:
如今,名人效益是珍宝的光环,的确厉害!各商品做广告、企业、商品代言人,都是名人,就连拜师也要找名人,确实,名人效益不可估量!尤其是书画艺术、治病医术等,谁谁谁是哪个名家关门弟子,可不得了,他的产品、商品价格就可以飙涨!这些都已经是大家熟知的事了,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是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真实的故事,能够揭示本文主题的深刻内涵:八十年代末,我去一位老中医家借药碾子,我一进他家院门,正好被这位老中医看到了,他喜出望外连忙上前迎接我,急切地问我来此何意?......他表现出如同老朋友久别重逢一样的友情,拉着我的手,吩咐他妻子赶紧炒俩菜,跟我一起喝两杯!他为什么这般待我?当时我想:“我爷爷是中医世家第四代传人,周围村镇的医生都非常尊重敬仰他老人家,因为,爷爷在祖国中医学方面学识渊博,造诣深厚,名声在外!曾经担任县赤脚医生针灸培训班讲师,眼前这位老中医也不断向我爷爷请教一二。此刻,我手下确实很忙,不想在他那里停留。可是,他过于热情,我实在不好拒绝,无奈坐下了,喝了两杯后,突然,他站起身来慢慢地关上门,压低了声音问我:“你跟你爷爷学号脉,能号出患者什么病吗?”我淡定了片刻,认真地说:“能啊!怎么不能呢?”。他说:“我给您说句实话吧!这里没有外人,我号脉号不出什么来......”当时,我对他这句“实话”,感到十分意外与惊讶!因为,他是我们村保健站正规医生,改革开放后,还有很多外村患者慕名到他哪里治病,他的孙子小学还没有毕业,就不让上学了,跟他学医,怎么会这样呢?我很是不能理解......
在我们现实社会和实际生活中,不仅仅是以上这“四种光环”,还有大姓氏、大家族、大门派、大品牌,贵门第、贵血脉,贵背景,好出身、好学校、好学历、好职业、好人脉等,总之,每个人与其身边人相比,都有自己优势的一面,值得炫耀、宣讲、回忆的荣光,正是这个荣光,在自己心里成为一道抹不去的亮丽自豪的风景!他们驻足在此美好风景之中不断陶醉......迟缓了奋发的脚步!因而,编织成了“知理者多,入理者少,发理者强!”这一硕大温情的人生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