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测试100题
(2017-11-06 13:54:32)
标签:
七上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
分类: 语文教学 |
《朝花夕拾》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人物不是《朝花夕拾》作者的是(
A、周树人B、鲁迅C、周豫才D、周作人
2、《朝花夕拾》是一本(
A、散文集B、论文集C、文学评论集D、杂文集
3、鲁迅先生的籍贯是(
A、浙江杭州B、浙江温州C、浙江绍兴D浙江嘉兴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在(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是作者何时求学的地方(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是(
7、寿镜吾先生是鲁迅在何处求学时的老师(
8、藤野先生是鲁迅在何处求学时的老师(
9、藤野先生的全称是(
10、《藤野先生》回忆作者早年学医时的生活经历,地点不是在(
11、《朝花夕拾》结集出版前,曾在何处连载(
12、《朝花夕拾》在报上连载时的栏目叫(
13、除“小引”和“后记”外,《朝花夕拾》正文共有多少篇(
14、《朝花夕拾》正文前的“小引”讲的是《朝花夕拾》的(
15、《朝花夕拾》正文后的“后记”讲的是(
16、《狗·猫·鼠》是一篇(
17、《狗·猫·鼠》写到了作者何种生活经历(
18、《狗·猫·鼠》开头提到的“名人”“教授”“大脚色”“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是(
19、《阿长与<<FONT
face=宋体>山海经>》中提到的“阿长”是作者家的(
20、《阿长与<</FONT>山海经>》中提到的“阿长”是作者家的(
21、《阿长与<<FONT
face=宋体>山海经>》中的“阿长”是对本人的(
22、《阿长与<</FONT>山海经>》中提到,“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称“阿长”为(
23、《阿长与<</FONT>山海经>》中提到,“我的祖母”称“阿长”为(
24、《阿长与<</FONT>山海经>》中提到,“我”一般情况下称“阿长”为(
25、《阿长与<</FONT>山海经>》中提到,“我憎恶她的时候”称“阿长”为(
26、《阿长与<</FONT>山海经>》中提到,“阿长”这个称呼体现其人的特点是(
27、《山海经》是我国的一部(
28、《阿长与<</FONT>山海经>》中,长妈妈管《山海经》叫(
29、《二十四孝图》是一部宣扬何种思想的著作(
30、下列神话不是出自《山海经》的是(
31、出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
32、不出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
A、 郑人买履B、黄香扇枕C、陆绩怀橘D、哭竹生笋
33、出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
34、不出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
35、《五猖会》写的是一种(
A、 迎神赛会B、祭祀活动C、民间艺术D杂技表演
36、举办“五猖会”的地点是在(
37、“五猖会”中的“五猖”指的是(
38、下列项目中属于“五猖会”表演节目的是(
39、下列项目中不属于“五猖会”表演节目的是(
40、《五猖会》中作者写急于去看五猖会的情景类似于(
41、《五猖会》对急于去看的东关五猖会的盛况(
42、《五猖会》对父亲让我背《鉴略》的情景(
43、《五猖会》中作者对东关五猖会的盛况(
44、《五猖会》中作者对父亲让我背《鉴略》的情景(
45、《无常》中写到的“无常”是(
4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迎神赛会上所扮鬼物的是(
47、下列各项中属于迎神赛会上所扮鬼物的是(
48、《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的百草园里的昆虫有(
4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未写到的百草园里的昆虫有(
50、《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的百草园里的植物有(
二、 多选题: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的百草园里的植物有(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的百草园里的动物有(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的百草园里的景物有(
4、鲁迅在三味书屋学习时从事的学习活动有(
5、鲁迅上课时常趁先生不注意用荆川纸绣像,绣得最多的是(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与“怪哉”
这个典故无关的人物是(
7、《父亲的病》一文的体裁不是(
8、《父亲的病》一文中的“父亲”不是(
9、《父亲的病》中给父亲看过病的医生有(
10、《父亲的病》中父亲得的病不是(
11、给父亲看过病的那位不知名的“名医”常用的“药引子”有(
12、《朝花夕拾》中提到“百草园”的作品有(
13、鲁迅作品中提到给父亲治病的那位
“名医”常用的“药引子”的作品有(
14、《琐记》中提到的人物有(
15、鲁迅在南京雷电学堂学习时所做的功课有(
16、鲁迅在南京矿路学堂学习时所学的功课有(
17、鲁迅在南京矿路学堂学习时阅读到的新书报有(
18、藤野先生不是(
19、鲁迅先生到日本留学前不在以下这些地方读书(
20、鲁迅一生思想发生巨大转折的地方不是在(
21、鲁迅变化了的思想不是(
22、导致先生思想发生巨大转折的原因是(
23、下列各项属于藤野先生相貌特征的是(
24、为说明“物以稀为贵”,作者举的例子有(
25、“匿名信事件”中引用《新约》上的句子不是(
三、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