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澜:永不停步的“草根”校长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太仓市实验小学校长,高级教师,苏州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曾被评为全国信息技术道德教育先进个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管理校长、江苏省中小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苏州市十杰校长、苏州市名校长等。
钱澜一直称自己是个“草根”校长。“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雨露就滋润”,既是草根的特点,也是钱澜做人的原则和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的诠释。钱澜电脑里有个文档,那是她的工作日记,保存着2006年至今每一天的工作安排,她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情是看当天的计划,下班前最后一件事情是安排明天的工作。她永远把自己定位于一个新校长,在办学的道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确立“草根化”办学理念
太仓市实验小学90周年校庆,钱澜在感言中谈到实小草根夜话的灯光,而她自己就像草根夜话里的那盏灯,指引着方向,也给人温暖与鼓励!
2003年,钱澜因腿伤在家,但不是休息,而是集中精力研究办学特色。每一个前去看望的领导、朋友、同事,都被她抓住谈她的草根化办学思想。当年12月23日晚上,钱澜组织了第一次草根沙龙,草根夜话从此开始,一坚持就是十年!
一次,钱澜带着游学课题组成员赴南京求学。晚饭过后,她说:“我请大家喝杯咖啡怎么样?”难得出来学习,晚上放松一下,校长的美意当然不能辜负。喝完咖啡,钱澜又说:“我们买点鸭脖回去做夜宵怎么样?”教科室主任张勤坚赶紧接话:“再弄点啤酒!”回去后所有人主动集中,准备夜宵!这时钱澜却说:“难得好机会,大家都不用回家,今晚我们畅谈一下我们的游学课程。”“哇!到南京还不放过我们啊。”“原来刚才是糖衣炮弹哪!”“这杯咖啡是预防我们睡着的?”大家一边嬉笑,一边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借着咖啡的力量,课题组成员一直研讨到午夜1点,钱澜才宣布夜话结束,之后又经历了很多次这样的夜话,才有了《人民教育》上的那篇文章——《让游与学深度融合》。
对钱澜来说,最大的成就就是她的办学理念,概括地说就是“草根化”办学理念,并确立了具有“坚韧、质朴、灵动、舒展”文化内涵的草根精神。钱澜认为,影响学生成长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学校的课程,为此她将“草根文化”课程建设确定为“草根化”地执行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中融入“草根文化”元素两个方面。“草根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并非在不同的文化中寻章摘句的堆砌,而是在不同文化源流间含英咀华后的创生。钱澜和她的行政团队通过课程制度的创新来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在实践中总结提炼了学校创生的新的课程制度。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3年5月,太仓、张家港、常熟三市成为全国第一批被认定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的县级行政区,并将作为示范点,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借鉴经验。太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实验小学的探索。
2007年8月,太仓市教育局开始试行“城区优质学校托管乡镇薄弱小学”的新举措,实验小学率先托管九曲小学,次年又托管直塘小学,成为第一个探索者。在托管的几年中,钱澜潜心研究托管的策略和方法,提出了“文化融合视野中的学校共同体建设”这一观点。她认为,不能把托管简单的视为“以强带弱的单向输出”,而要“尊重各自学校原有的文化,体现城乡学校间多元文化的融合,凸显主流文化对农村小学的影响”。
农村学校普遍缺少对学校的整体规划,缺乏核心的办学理念。针对这一现象,钱澜组织学校全体行政、学科带头人等一起对两所被托管小学进行综合调研,从师资分析、生源普查、校史梳理、财物支配、规范实施等方面着手,修订了《九曲小学(直塘小学)三年发展规划》《九曲小学“十一五”教师培养计划》等一系列制度。
短短两年时间,九曲小学、直塘小学的面貌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得到了省教育现代化评估验收专家的高度肯定。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谈松华先后两次调研九曲小学,他感慨地说:“实验小学的托管是非常有效的!农村小学的变化是非常可喜的!”
通过文化融合的方式,钱澜带领她的托管团队走出了一条城区名校托管相对薄弱农村学校的成功之路。她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立项课题《文化融合视野中的学校共同体建设个案研究》获苏州市精品课题一等奖,其研究成果“城乡学校区域发展共同体”被评为江苏省科研成果二等奖。“城乡托管和共建工作”经验被刊载于《人民教育》,并被写进《太仓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钱澜带领每一位教师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为他们的成长搭建平台。自2003年以来,太仓市实验小学先后培养了21位青年骨干成长为副校长、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名教师、特级教师。一所教师总人数不过百人的学校,近年来先后向外输出骨干32名,其中包括17位校级领导,成为太仓小学界名副其实的骨干教师孵化器。
“省内一流,国内知名”,这是太仓市实验小学“十二五”期间追求的一个办学高度。要实现这一目标,对教师的要求就得更高,为此,钱澜把教师分成各个层次,并给予适切的培养。其中,“名师追随与突破”活动更是让校内的优秀青年教师直接与省内外名师结成师徒关系,大大加快了这些教师成长的速度。
北京东路小学的孙双金校长是位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在全国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很大的影响力,让这样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成为实验小学吴敏敏老师的师傅,这是钱澜用心去促成的。
2012年9月21日,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昆山高铁站上,钱澜带着青年教师吴敏敏踏上了发往南京的动车。在踏上高铁的那一瞬间,钱澜遥望远方,意味深长地说:“敏敏啊,我们去南京乘坐的是高铁,我希望你以后的专业发展也能像这疾驰的高铁,勇往直前。这次拜师,如果孙校长不收你这个徒弟,那我就带你再去第二回,第三回……直到拜师成功!”面对钱澜的执著与真情,孙双金校长答应听一下吴敏敏的课。在这来之不易的40分钟课堂上,吴敏敏饱含激情地演绎了《最后一头战象》。上课结束,钱澜校长“单刀直入”地追问孙双金校长:“孙校长,这个徒弟收不收?收不收?”钱澜的率直与坦诚引得一旁的孙双金笑声连连。他风趣地说:“收!就冲钱校长的这股子牛劲,我哪敢不收哦!”
不仅是孙双金,华应龙、管建刚、潘文彬、周益民、蔡宏圣、吴迪、曾宝俊等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都是这样被打动的,他们先后走进实验小学的校园,和老师互动交流,并和骨干教师师徒结对。如今,学校里的老师有的登上了全国公开课的舞台,有的在全国赛课中获得了一等奖,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的中坚力量。
在“追随与突破”的路上,得益的又何止是那几位徒弟?钱澜用她名校长的大气与智慧在培养着广大教师,用她那长者的责任与爱心在呵护着每一位教师。就是在这样一位草根校长的带领下,实验小学的教师队伍才能不断走高、走远。
(来源:思想者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