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红:莘莘学子意浓浓师生情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冯晓红老师于2000年加盟盐城市解放路学校教育集团。她见证了这所学校的成长,而学校的成长中又凝聚着她的心血和汗水。
2000年至今,冯老师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2005届中考中,她所教班级有4人进入盐城市前10名,其中徐曼同学夺得了盐城市中考状元;在2009年高考中,她所带的高三(1)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语数外三门总均分高达381分,超过本一线36分;在2011年高考中,她所带的高三(4)班有5人达清华北大分数线,孙林杰同学勇夺盐城市文科状元,全班32人中有17人超过南京大学录取分数线;在2013年高考中,她所任教的班级再次获得优异成绩,有3名同学进入全省前100名,本科率100%——如此高的“培优率”,在全省任何一所名牌高中都是极为罕见的。
在班级工作中,冯老师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品行教育。在严格教育学生的同时,她注意处处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早上到校比每一位同学都早,晚上回家比每一位同学都迟。她和学生之间有着一种母亲和孩子般的亲情。为了孩子,她再苦再累都无怨无悔。
刚接任2011届高三文科班时,她班上有一位叫殷思瑶的同学因为怀念过去的老师,而拒绝上新老师的课。为了让她尽快地进入状态,冯老师对自己和班级其他老师提出要求:精心准备好第一节课。最终她和全班老师都以完美的第一课征服了这名同学。为了赢得这名同学的信任,冯老师甚至在以后的每个周日下午都陪伴她在教室自习。此后,殷思瑶与冯老师几乎形影不离,形同母女。
高考前一个月,冯老师连续一个多星期高烧不退。住院期间,殷思瑶每天晚自习结束之后,都请求她的妈妈陪她去医院看望老师。那时候医院病房的灯全都熄灭了,殷思瑶必定要在黑黢黢的病房门口站上一会,看上冯老师一眼,才肯安心地和妈妈离去。人身体虚弱的时候,心更柔软,殷思瑶的行为让冯老师非常感动,她在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就回到了班级,她太想念这群孩子了!
高考期间,殷思瑶感冒发热。那两天她都是一考完试就去医院打点滴,冯老师收完准考证后就去医院陪伴她,讲一些有趣的事情逗她开心,缓解她的压力。考完数学的那天下午,她们决定做一个游戏,打电话给班上的其他同学。因为那年高考数学难度较高,很多同学考完后感觉不好,情绪低落,而殷思瑶的数学一直挺棒,平时她的答案基本就是“标准答案”。她们俩商量过后,问电话那端的同学:“你最后一题答案是多少?”无论对方说什么数值,殷思瑶都会一脸轻松愉悦地告诉对方:“我跟你的答案一样的!”这几通电话鼓舞了许多对自己没有信心的同学,让他们在接下来的两天考试里能够更加积极地去面对,发挥出最佳水平!最终,殷思瑶不负众望,考上了清华大学,班上有另外三位同学也考取了清华北大,其中一位还摘取了市文科状元的桂冠。
冯老师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还关心学生的生活,甚至关心学生的家庭境况。有一年,班上有位范姓同学父母离异,跟母亲一起生活。由于母亲性格孤僻、多疑,常常情绪失控,母女间时时爆发冲突。高三年级时的一次小长假中,母女俩又爆发严重冲突,范同学离家出走,几天不愿回家。孩子父母相互埋怨,关系更加紧张。冯老师得知这一情况,放弃休假,从百里之外的老家赶回盐城,她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这位同学的下落,并陪她住在宾馆,给她买了不少吃的,对她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稳定住了她的情绪。随后,她又分别约见了孩子的父母,劝导他们停止争执,在教育孩子方面形成统一意见。两人终于搁置争议,在教育孩子上采取了一致的措施。由父亲掏出钱来给孩子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住宿条件不错的房子,父母轮流关照孩子。这位同学重新体味到了久违的家庭氛围,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心和亲情的温暖,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跟父母的关系也改善了,学习成绩也一天天回升。在当年高考中,这位同学以372分、双A的成绩被一所重点大学录取。这位同学的父母间僵持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高考结束后,范同学和她的父母一起来到学校,共同向冯老师致谢,感谢她帮助孩子成长,也感谢她缓和了父母原本僵化的关系。
这些孩子们与冯老师之间不仅仅是一份深厚的师生情,更多的是像亲人之间的无比的信赖和心灵的归依感。而在学生心目当中,冯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呢?让我们读一读她的学生对她的描述——
孙林杰:小红姐永远“代表景中老师的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高三(4)班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文科班全体同学的根本利益”……
殷思瑶:……运动会上,老师您总是核心人物啊,看台上啦啦队的呼啸压不住你一个人的助威声……老师要保护嗓子啊……
杨蕊:一年又一年,想想我们离开您已经三年多了,但对您的回忆却一直是我们高中同学聊天时津津乐道的话题。知识会渐渐忘记,但忘不掉的是您的真挚的笑容和从容的姿态——这是一种时间和生活历练后优雅的气质!一直都觉得这句话送给您最贴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路敏玥:今天是母亲节,祝我们的冯妈妈节日快乐,永远年轻!
……
冯老师用自己的坚定信念、一腔真情、满腹才华和精湛的管理艺术谱写了一曲教育工作者最华美的乐章!
(来源:思想者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