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素养阅读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教师专业水平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专业素养阅读。爱读书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名师一定爱读书、会读书,成就其独特的个性与气质的,正是深厚的读书底蕴。本文就教师专业素养阅读淡淡笔者的看法,与大家商榷。
一、教师专业素养阅读的涵义及意义
教师专业素养阅读,是指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围绕教师职业的需求,对相关教育理论、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科技、人文常识等方面书籍的阅读。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和质量取决于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程度和是否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取决于教师对自身知识能力与职业要求之间差距的清醒认识,取决于教师的学习、实践的主动性、持续性。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有:实践研究、教育反思、同伴互助、参加培训、请教名师、专业阅读,等等。在众多途径中,教师专业素养阅读是教师可以信手拈来、自主掌控、十分有效的专业成长方式。
关于教师阅读的重要意义,许多专家有过深刻而精辟的论述。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老师说:“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身边不少教师写论文时总感到无话可说,有时好不容易凑出来一篇文章也是干巴巴的,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平时读书不多、缺少知识的积累造成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从哪里来,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专业素养阅读。教师作为世人眼中的“文化人”,理应养成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专业素养阅读改善我们的专业结构,生成我们的专业智慧,构建我们的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二、教师专业素养阅读怎样读
教师专业素养阅读的效果如何,最重要的是教师自身认识要到位。爱看书与不爱看书的教师,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爱看书的人在课堂上充满激情,有信心,有底气;而不爱看书的教师大多习惯于照本宣科,有些木讷,不敢敞开心扉应对学生的挑战。鲁迅在《读书杂谈》中说,读书分两种,一种是职业的读书,一种是嗜好的读书。教师专业素养阅读,既是职业的,也是嗜好的,两者浑然一体,是一种生活。读书同时也是为了求不知,是听大师教诲,与朋友聊天,见贤思齐,增加底气。只有读到不知,才说明阅读有了效果。带着这种求不知的心态,力求在课堂上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有不少老师说:“我们工作很忙,没有时间读书。”教师的工作确实十分繁忙,不过,我们应该向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顾泠沅学习:做学问要巧用“零头布”。时间是一匹布,而生活却常常把它剪成琐碎的零头布。做学问的人必须学会利用这些零碎的时间。从在复旦大学读书时开始,顾泠沅就养成了利用一切时间看书、解题、思考、记笔记的习惯,从1978年开始,一天不落,他写下了100多本详尽、工整、细致的工作学习日志。那无数张活页纸上的、娟秀工整行文的字里行间,充满着他丰富的教育理想和科研智慧,活跃着他生命的热情和探索的冲动,积淀着他真诚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这是顾泠沅最充实的内心,最精彩的人生,也是他最珍视的财富。
教师专业素养阅读过程中要注重选择和精读。就读书这件事情来说,选择是重要的。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的研究者总是有所不为,有所克制,保持“一本书主义”的忠贞。唯有那些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读懂某“一本书”的人,才算是真正的读书人。专业素养阅读需要专一,一旦选择了重点阅读的基本文献,则应该以专一不二的姿态与这本书保持深度交流。有的人读书能读出很多东西,有的人却收获很少,其间的差距,主要在阅读的厚度上。对一本书阅读厚度的不同,往往影响到对教学教育问题的理解,要真正读懂、读透。读书破万卷,关键在于一个破字。而读“破”,就是反复阅读,细心品味。遇到好文章,我们应该读上三四遍,一读内容,二读结构,三读气度。特别是读理论类书籍不能急躁,要平静,不要寄希望于读了某一本理论书籍,就能立竿见影,也不要寄希望于整本理论书籍都是金玉良言,可能某一章、某一句读了受用就够了。读理论类书籍时不能急躁,因为自己的学养不够,读了一遍,不知所云的感觉常常会有。随时回头,读第二遍、读第三遍……读的次数多了,对内容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学养也日益丰厚。
教师专业素养阅读要知行合一,改进实践,只为成功想办法。学以致用,改进教学实践,改进自我。如何把学到的知识和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倡导教师专业阅读的意义所在。
营造教师专业素养阅读的良好氛围需要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努力。学校领导要着意营造书香校园,舍得花时间、花财力、花人力,让老师有好书读,有时间读,有平台交流读书感受,有机会展示学习心得,让老师们切身体验到“我已经落伍了”、“读与不读大不一样”。 教育主管部门要把教师专业素养阅读列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的考核(浙江省湖州市从2010学年起已开始探索),把建构学习型学校工作列入对学校管理工作的目标考核等,营造教师专业素养阅读的良好氛围。
三、教师专业素养阅读读什么
教师专业素养阅读,并非怂恿教师博览群书。博览群书至多只能做教师的个人追求,却不必成为教师的群体标准。教师专业素养阅读所需要考虑的是:有选择地阅读,因阅读而自我唤醒、自我更新。
教师专业素养阅读可以先读与自己所教学科有关的报纸、杂志,了解同行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因为书籍一般是3年前的认识,杂志一般是3个月前的,报纸则是3天前的。报纸和杂志上的文章既有实践也有理论,好学好用。凡是成功的课堂教学总是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获得的,古人作诗“为求一字安,捻断数根须”,我们今天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写就的教育诗篇,同样要在各种教育书刊中寻寻觅觅。教师的专业素养阅读是教师智慧实践的重要来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些优秀老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这种智慧实践时刻地影响着学生,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有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专业素养阅读的专业价值在对其专业对象(学生)的“影响力”上也是其它所有专业所无法比较的。
对话名师、教育专家,启迪教育智慧。名师、教育专家的教育专著充满着教育智慧,往往融先进的教育理念于生动鲜活、充满个性的教育实践中,读后如沐甘霖。在敬佩名师教育智慧与真情的同时,会不自觉地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从而给我们带来启迪,增长我们的教育智慧。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工作需要、任教学科等来确定几位重点学习对象,精研他们,收集有关重点学习对象的所有资料,长期研究,掌握其最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并在实践中应用。这样站在成功者的肩膀上,你会看得更远,走得更快。
对中国教师来说,我们应该主动了解“别国的教育”,而不是简单地排外,没必要因害怕“全盘西化” 而排斥“别国的教育”,而是要进行一些比较研究和实践。在此向大家推荐薛涌的《美国人是如何培养精英的》、《精英的阶梯》,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珊伊的《我在美国教高中》,杜威(美)的《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黑柳彻子(日)的《窗边的小豆豆》等供大家参考。
阅读教育经典,探寻教育真谛。教育经典中深刻的教育规律值得我们深入阅读、体会、实践,它能为我们的成长提供力量的源泉。教育经典有很多,具代表性的有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卢梭《爱弥尔》、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帕尔默《教学勇气》、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加德纳《多元智能》、波兹曼《童年的消逝》、弗莱雷《被压迫者的教育学》、罗素《西方的智慧》、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雅斯贝尔思《什么是教育》、尼尔《夏山学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美)古德 (美)布罗菲《透视课堂》、(意大利)亚米契斯《爱的教育》,等等。
读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要坚持许多年的积累,你一定会悟到读书之妙用、读书之神功。有些青年教师希望短期内让自己很快地通过读书能实现专业成长,有许多学校领导也希望让老师们读几本书就能有一种质的飞跃。其实,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在笔者看来,读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需要用“文火”煨起来的,我们应该强化“阅读改变观念,学习成就未来”的理念,让专业素养阅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撑点,通过专业素养阅读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享受教育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使我们的教育生活更加精彩。
(来源:中国论文网 https://www.xzbu.com/9/view-92233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