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教好书,育好人,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练好教学基本功,不断地探索教育的规律和技巧,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育人能力。因此,中学物理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出色的表达能力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传道授业,必定运用语言和文字。因此,对教师要求的表达能力就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难以想象,一个表达不清自己思维、述说不清自己意图的人,怎样向学生传授知识,又如何去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不但要有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要运用得恰到好处,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见,做教师难,而做一名物理教师更难。因为物理教师要具备数学教师的运算能力,具备化学教师的实验与分析能力,同时还要具备物理教师独特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处理教材、分析教材,熟练地驾驭物理知识的能力
在讲课之前,首先要做到对整个教材进行通读。通过这种通读和浏览,把握整个知识体系,同时注意各部分、各章节之间的关联。物理学科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任何人都不应该把它人为地割裂开来。讲授物理知识,必须综观全局,注意前后呼应。前面的讲授要尽可能为以后设下伏笔,后面的教学也要经常运用过去的知识。在教材的浏览中,还要考虑清楚,在什么时间安排已学知识的综合练习。紧接着,要坐下来认真地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分析和筛选,找出整个教材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并对这些重点、难点认真地研究,仔细地琢磨。讲课过程中,一定要突出重点。对于重点内容要讲得淋漓尽致、深入浅出,不惜挥毫泼墨。对知识难点,不能搞集中突击,要尽量分散难点,注意对教材知识的扩展和加深,但同时必须掌握好尺度。这种加深更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消化和理解,不能分散学生的精力,给学生造成负担。这就要求教师把知识彻底弄懂、吃透,变成自己的东西。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驾驭知识。而一名物理教师必须具备这种能力。
三、丰富的讲课技巧和讲课艺术,同时要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你在讲课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你的课绝不会取得成功。而要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兴致,必须运用讲课的艺术。这种艺术是多方面的,包括幽默的形体动作、风趣的语言、漂亮的板书、生动的比喻,等等。物理学科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因此,在讲授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有许多生动的实例,有许多形象的类比。教师讲课时若能正确地使用,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然而,在课堂上仅仅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因此,教师在注意自身讲课艺术的同时,必须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是一种在师生之间进行的双边活动,必须存在着师生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的师生问答,更多的却应为一种默契。物理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情甚至眼神,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理解、接受得如何。这种能力的具备,不仅是学习、摸索和磨炼的结果,同时要建立在对学生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这种了解又是多方面的,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智力水平、接受能力、思想状态甚至是生活状况等。了解了学生情况,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做到在考虑尖子生的同时又照顾了后进生。做到了这一点,也才算是驾驭了课堂。
四、出色的解题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当前,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众多的能力当中,解题能力和动手能力应是两个不容忽视的方面。而要使学生具备这两项能力,教师这方面的能力更应当出色。个别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往往使学生陷入题海。这种方法是很不可取的,可谓是“劳民伤财”,事倍功半。物理习题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取之不尽。不让学生入题海,又要提高他们的能力,如何是好?教师要先下题海。题海中沉浮的教师,不但锻炼了自身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找到最具代表性、最典型、最精华的习题。讲授习题时,教师应尽可能从多角度分析、多方法解决,同时要分析各种方法的利弊得失。讲授例题与习题,不要一味求难,必须注意其典型性,要做到举一反三、一题多变,最后达到让学生触类旁通的目的。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所有的物理定律与结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出来的。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实验动手能力。通过实验,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一个好的成功的实验,可以节省教师许多的讲授语言,也让学生更形象、更生动、更直观地掌握物理知识。这种掌握,印象更深,记忆更强。一名物理教师,不应局限于课本的实验,应设计更多的实验,制作更多简单、实用的实验仪器。这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
五、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因此,物理教学离不开现实的生活与自然。但是,由于现在的初中学生从生活中得到的直接经验较少,学校实验设备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计算机多媒体软件以其交互性和超文本链接的能力显示了它在物理教学中的巨大发展潜力,利用这类教学软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对物理情境的感性认识,深化对科学规律的理解。许多的物理实验开始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演示等等。这就对新时期的物理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名物理教师应适应这种发展变革,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掌握各种新知识、新技术,并充分地利用它们为物理教学服务。
六、教育科研能力
在教育价值观发生深刻裂变、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渗透的宏观背景下,应当发扬教师作为研究者的主体价值。新的教育观要求每一个教师不当教书匠,要做教育家。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要不断地积累、总结经验,再把经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水平的提高能使教师在工作中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更好地按照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具备教育科研能力。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应包括信息处理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和创新求异能力等。这样的教师已不再是照亮别人毁灭了自己的蜡烛,而是既能照亮别人又能照亮自己的火炬了。这是每位教师应当追求的境界,也是每个教师应当具有的风采。
七、较强的学习能力
当前的课程改革把学习放在了一个新的高度,课堂教学目标已由过去的“学会”转变为“会学”,而学生的学习能力直接来自于教师的合理指导,这便首先对教师自身的学习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因此,较强的学习能力是现代教师必备的一项重要素质,它能使我们从容面对飞速变化的世界向我们提出的各种挑战,也能帮助我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人的一生都应该坚持学习,而每一类知识都能影响和丰富其他知识。因此,当前的中学物理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以便从终身教育提供的种种机会中受益。
(来源: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58666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