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评价:要温度,也要深度

标签:
教育课堂教学 |
分类: 教学研究 |
新课程实施至今,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建立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而在多种评价形式当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评价,特别是课堂评价。受新理念的熏陶,教师尤其重视提高课堂评价的温度,一时间,课堂上掌声四起,处处洋溢着温情。固然,这种温情评价对于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如果不注重评价的技巧与艺术,只是浅层次的重复、应合,就会给人一种流于表面、缺乏真情、“有口无心”的感觉,反而达不到预定的评价效果,因此,课堂评价,不仅仅需要温度,更需要教师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提高评价的深度,或者肯定、或者顺势引导、或者延迟评价、或者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判,做到充满爱心、智慧的牵引和评价。如何恰当运用评价功能,激发学生个体潜能的发展,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合理运用评价的激励作用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及时对学生运用肯定性、激励性的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
一般来说,评价的激励作用主要表面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对优秀反馈信息的激励。如某个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就可评价:“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是让人耳目一新”“你的观点太富有想象力了,太具有创造性了”等;一种是对“后进生”的激励。后进生有一个很突出的心理障碍就是缺乏自信,此时,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就将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迅速而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把爱的阳光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使他们在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并逐渐由后进生转向优等生。如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他的发言中哪怕只是有一丁点合理的内容,也应给予肯定。但凡事都有一个度,有时过度的表扬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例:我在执教《热气球上升的秘密》一课,其中有这样一个环节:
师:(介绍孔明灯略)孔明灯在当时是个很了不起的发明,今天,我们也认识了热空气的性质,你想利用热空气特点为我们做点什么?你可以异想天开地说。
生:我想将来做个很大的热气球,带着我们去太空旅行。
师:(热切赞扬)太好了,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老师希望将来能坐上你的热气球去看看宇宙。
生:我将来想做个很大的热气球,我在热气球上上课。
生:我将来要坐上热气球,在太空生活。
┅┅
显然,我对第一个学生动情的表扬,给学生造成强烈的刺激,表扬后,没有对其他学生提出新的要求或指导 性意见,让学生产生从众心理,低水平地模仿或囫囵吞枣迎合别人,至使学生再也想不到更有创意的想法了。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评价的激励作用,教师的每一次表扬不仅要促进一个人,更要让所有学生得到鼓舞和引导,不能让表扬遭遇尴尬,更不能让表扬阻碍学生前进的脚步。
二、合理发挥评价的指导启迪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评价,要善于通过巧妙的评价,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如《声音的产生》一课,实验完后,师生间有这样一段对话:
师:在刚才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看到吉它在发声时,它的弦是颤动的。
生:我看到鼓在发声时,鼓皮也是动的。
师:你是怎么感觉它在动的?
生:我把米粒放在鼓面上,发现米粒在跳动。
师:这位同学非常棒,他想到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物体发声时的变化。
教师的这句评价其实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借助实验的辅助材料来观察物体发声时的变化。
又如实验完后,教师的一句“四组同学把实验材料整理得很整齐,老师看了很舒服。”“看,一组同学实验完后在抹桌子。”教师的这类评价对学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学生听后马上会明白,我也应该在实验完后整理材料,把桌面收拾干净。
一位高素质的教师,他的教学评价应具有强烈的启迪性、精当的指导性,切忌评价过于笼统模糊,这种评价应针对性强,有的放矢,不仅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知道努力的目标,也会感到一种受到关怀后的温暖。
三、合理把握评价的时机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赏识而生存的。为此,课堂中教师应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每一个可以赏识的对象和机会,认真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肯定学生的优点,唤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然而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教师因追求评价环节不择评价时机而评价的现象,一种是讨好型评价,如课前教师就准备了很多的小奖品,课中只要学生回答问题,不管回答的如何,教师就讨好地发给学生奖品,造成课堂上学生热执闹闹、不求质量发言的盲目追求奖品的现象。又如,课堂中无论学生表现如何,教师一律表扬学生“你真棒”把誉美之词当做廉价施舍,这种讨好型的评价往往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不利于优化学生思维品质,造成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学生皆大欢喜的假象。另一种是应付型评价,这种评价的特点就是教师在评价学生的问题或答案时,不带任何的感情,表情冷漠、语言机械,如我听过的《纸的秘密》一课有这样一个环节:
师:想一想我们未来的纸可能会是什么样的?
生:厚一点的,有按钮,而且纸能连着脑纤维,脑中想什么纸能自动的写出。
师:(表情淡淡地)很好。刚才我发现这个小组最善于倾听,给你们倾听之星
(包括受表扬的小组的所有学生反应冷淡)
在上面的案例中,学生的回答极具想象力,但教师没有把握评价的最佳时机及对象,对于学生富有创意的见解没有及时地肯定,对于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没有诚挚地赞美和赏识,而是很突兀地奖励善于倾听的小组,使所有的学生(包括得到奖励的学生)感到非常突然,学生并没有获得精神上的支持、情感上的满足,也没有产生一种被赏识的欣喜感,这种没有把握评价时机和对象的评价唤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产生不了学习兴趣和动力,没有任何实效性。
总之,课堂评价要注重温度,教师的赞美之情洋溢于表,让学生有一种被尊重、赏识的感觉,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更要注重深度,对学生的评价客观、公正,有极强的针对性、启发性、指导性,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同时,明确自己的不足,确立自己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评价才能具有实效性。
(来源:枫叶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