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同伴互助: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新世纪初,我国启动的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新要求,而开展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2003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基础教育课程开发研究中心开展的“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取得的较大进展说明了校本教研是顺利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而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核心和灵魂。有研究证明,拥有同伴关系的教师对自身的发展和教学行为的态度更为积极,更容易习得新的行为,也更恰当地将习得的行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因此,正确理解教师同伴互助的内涵,认识教师同伴互助的实质,以及同伴互助是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对教师的专业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同伴互助的内涵
迈耶和格雷认为:同伴互助活动的过程主要是两位教师互相观察彼此的课堂,并在随后讨论观察内容中给予个人的反馈和解决问题的个人意见,不同于以往为评价、划分教学等级等目的而进行同伴观察。罗宾斯认为:同伴互助是两位或更多的专业同事在一起工作,反馈当前的实践,发展、精炼并形成新的技能;分享想法;互助教学;开展课堂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同伴互助不涉及评价……它不是作为一种补救的活动或策略来“修补”教师。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分享知识,互相提供支持;为提高教学技能学习新知识,为解决实践问题而相互帮助,提供反馈意见。它有助于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改善教学。余文森认为,同伴互助是指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助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对话、互助与合作。
二、同伴互助的实质
1.开放――同伴互助的前提。佐藤学认为,互相开放教室是改革的第一步,学校改革中最重要的是围绕创造性教学和教研制度,形成作为专家的教师们之间互相培养的“合作性同事”的关系。而这种同事之间的关系一日不形成,学校的改革就一日不成功。这种同事关系只有在所有教师都开放教室,互相观摩教学,互相批评时才能建构起来。在同伴互助的过程中,教师之间相互观摩、相互批评,首先需要教师开放自己课堂教学的大门。这不仅要求教师在行为上,更需要教师在思想上敞开自己课堂的大门。如果同伴教师不能从思想上开放课堂,这样的同伴互助充其量也只是一种“被互助”,是一种人为的、表面的互助。开放课堂大门是同伴互助的基础和前提。
2.对话――同伴互助的媒介。“存在就意味着进行对话的交往。对话结束之时也就是一切结束之日。因此,对话实际上不可能、也不应该结束……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单一的声音什么也结束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如果失去对话,人就失去存在。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的过程,就是教师之间进行对话交往的过程,教师之间对话是教师同伴互助的媒介。同伴互助若要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教师间必须进行对话和交流,而这种对话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即哈贝马斯所说的 “理想话语情景”。理想的话语情景包括四个内涵:①一种话语的所有潜在参与者有同等参与话语论证的权利,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发表任何意见或对任何意见表示反对,可以提出质疑或反驳质疑。②所有话语参与者都有同等权利做出解释、主张建议和论证,并对话语的有效性规范提出疑问,提供理由或表示反对,任何方式的论证或批评都不应遭到压制。③话语活动的参与者必须有同等的权利实施表达式话语行为,即表达他们的好恶、情感和愿望。④每一个话语参与者作为行为人,都必须有同等的权利实施调节性话语行为,即发出命令和拒接命令,作出允许和禁止,作出承诺或拒绝承诺,作出自我辩护或要求别人作出自我辩护。
3.合作――同伴互助的核心。教师合作是教师同伴互助校本研究的核心。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指出,假使一个人未曾学交往合作之道,他必定会走向孤僻之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而植物界的“共生效应” 也表明,某种植物单独生长时会枯竭死亡,而与另一种植物共同生长时就会生机勃勃。合作对于教师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不与他人交流与合作,个人学到的东西是非常有限的。在合作中,教师不仅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补充自己的不足,提供并分享彼此的经验与智慧,发现、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教师也不用再独自面对教室内外发生的一切棘手的问题,这就会减少和消除教师独自面对这些问题时的恐惧感、孤独感、焦虑感。通过合作,教师不仅获得了专业上的支持,而且获得了情感上的支持。
4.发展――同伴互助的目标。教师同伴互助的目标在于通过良性的交流与互助,调动教师解决、研究教学问题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改进。而同伴互助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美国学者乔伊斯(Joyce)和肖沃斯(Showers)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他们以两组参加培训课程的教师为研究对象,一组在培训期间进行同伴互助的实验,另一组则没有。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组有75%的教师能在课堂中有效地运用所学的技能,而第二组中仅有15%教师有同样的表现。由此,研究者开始意识到,教师专业发展源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鼓励教师同伴之间就教学问题进行交流与合作,这是教师专业提升必不可少的因素。“在一个紧密连接的集体内,即使一个最年轻、最没有经验的教师也会比一个有经验、有才干的,但与教育集体背道而驰的教师作出更多的工作。”而有学者也指出:“同伴互助是一种专业性的合作与交流,是在自我反思自身经验基础上向反思别人经验转变,标志着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三、基于同伴互助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同伴互助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那么,教师同伴互助是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呢?笔者认为,这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内容:同伴互助关系的建立和基于同伴互助关系所开展的教师专业活动。不论是教师同伴关系的建立,还是教师专业活动的开展,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只有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同伴互助,才是 “愉快的、有效的、专业的” 。
1.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良好的教师同伴互助应包括以下几点:①教师的同伴互助是教师自觉自愿的行为,任何强制性的“人为的互助”都无法使教师真正地投入互动的行动中。教师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参与同伴互助行动,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同伴,通过同伴之间的讨论,共同决定行动的目标。②同伴之间必须要互助。同伴互助不是一般的帮助,而是教学上的“相观而善”
。
2.基于同伴关系的教师专业活动。教师的同伴互助离不开良好的同伴关系,教师要基于良好的同伴关系开展教学专业活动。Little曾指出,同事关系主要出现在四种场合:关于教学的日常交谈;协同进行教学设计、教材开发和教育方法的研究,课堂观察,同事间就新的想法、做法等开展分享活动。可见,他认为教师同伴互助存在于学校教师的生活当中。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学的研究、课堂观察等教师专业活动,无不包含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在学校中,最常见的教师同伴互助的教学专业活动有: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
集体备课是教师间同伴互助的一种基本形式。一般包括个人初备、集中研讨、个人再备三个阶段。其中,集中研讨是集体备课的核心。它是由同一学科或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备课小组,就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讨论和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同伴之间持续的交流和反馈使得教师不断加深和拓展对所讨论内容的理解,从而弥补自己的不足。
听课评课是教师同伴互助的又一种有效形式,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策略。通过听、评课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教师同伴之间吸取教益,改进不足。有学者认为,听课评课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是一个诊断、交流、合作的活动,是一种学习、反思、研究的活动,是一种观念更新、思维转换、行动改进的活动。
(来源: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92223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