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集体备课对教师成长的作用

(2018-03-08 09:01:04)
标签:

教育

教学

教师

分类: 教师成长

   集体备课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上的认知、行为得以向合理的方向转化,教学技艺不断提高。集体备课由于在个体中汇集了群体的合力,有利于教师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并快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结合集体备课的优点,根据我校语文组集体备课的实践,我就三个方面谈谈集体备课对教师成长的作用。

集体备课对教师成长的作用

  一、 集体备课撷精取粹,加快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个教师的成长、成熟,总是与集体的培养分不开的,即使有些教师出类拔萃,但如果仅靠个人的力量,也势必会影响他教学技艺的成熟。所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就为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在一个备课组中,每人都有个自的特点,有的人才华横溢,有的人思维敏锐。他人的优点与长处,无时无刻不在感染人、熏陶人、教育人。同时,集体备课时,同事间的交流、教学方法上的研究也使教师个人素养在短时期内得到大幅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的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知识视野“宽广得无可比拟” 就是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深的知识素养。在集体研讨中,有的教师能做到引经据典,对问题鞭辟入里;有的教师语言如潺潺小溪,优美动听;有的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独出心裁,给人曲径通幽之感……此时此刻,那些不甘平庸、学养尚浅的教师,一定会受到其激励,在这期间会努力取长补短,汲取营养,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另外,集体备课过程中处于弱势的教师也不会甘于缄默其口,会积极利用这个机会吸取精华,以使自己快速提高。

  如果一位教师经常听经验丰富、博闻强志的教师说课、讲课、评课,并在备课中积极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困惑,他必然会在不知不觉中不断提高。

  二、 集体备课反思明辨,培养了教师的教育机智

  一个善于运用教育机智的教师,他的课应该是充满魅力和活力的,会令学生心驰神往、乐此不疲。教育机智,也应是教师不断完善与提高的能力,此时集体备课时又为教师搭建一个发挥与演练的舞台。在集体备课时,教师们时常会总结过去的工作,吸取教训,推广经验,这其实是教师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完善的过程,也是不断磨炼教育机智的过程。

  集体备课中的反思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某位老师回顾、反思对某个教育教学事件的处理办法,其他教师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讨论交流;另一种是经过教师集体讨论形成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待该方案实施后,大家对实施情况进行诊断,从而得出结论或提出某些改进意见。集体备课的第二种情形,对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智大有裨益。

  一次,一位年轻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方法,带领学生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在上课过程中,他几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致使该课缺少教师的有效组织和渐入佳境的引导。而学生囿于自身的水平,也不能在较高层面把握文本。一堂语文课只有热闹,不见对文本的深入挖掘。这样重形式而忽视文本的教学形式势必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更令人遗憾的是,教师对小说中一些重点语句的把握不到位,缺乏教育机智,削弱了该小说的教育意义。

  课后集体备课时,我们对这位教师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达成共识:倡导综合性学习要突出语文的人文性,应以尊重语文的学科特点为前提。语文学习多样的形式固然重要,它可以提高兴趣,开阔眼界,锻炼能力,然而仔细阅读文本却是语文学习有所收获的根本所在。一篇文章,能够读进去、读明白,才谈得上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对语言文字、人文情感的咀嚼,是语文课不可忽视的因素。另外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不能简单一个“好”字就万事大吉了,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手段,只言片语,一颦一笑,均应让学生参与进来,并由此表达出对他们的赞许。学生犯错误时,教师一定要慎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要简单粗暴地否定。

  在这次集体备课的影响下,这位年轻教师在另一个班再上这一课时,就把讨论学习与对文本的阅读研究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他的评价语言也比较到位,既评价个人,又评价小组,既评价过程,又评价学习态度。而教师对重点句段的引导也基本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这样,通过这一课的学习,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在学生心中高大起来。

  三、集体备课同中求异,使教师个性锦上添花

  集体备课大多是就某一教学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完善的教学设计,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提升和再创造,以便适合自己学生的学情,而就是在这样的反复磨炼中,教师的教学个性就慢慢形成了。

  下面以《台阶》为例,来看一看集体备课是怎样磨练出教师的教学个性的。

  《台阶》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小说以台阶为线索,写“父亲”不甘心于自家的台阶低,低人一等,经过大半辈子的辛苦准备,艰难地攀登人生的台阶,终于造成了一栋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也登上了他人生的最高台阶。在第一次备课活动时,大家根据小说的特点确定了学习目标:学习刻画人物的写法及理解父亲形象的深刻意义。但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让学生获得这些能力呢?大家讨论,应抓住“台阶”这一关键词,把这个词作为归纳情节的主线。让学生直接从“父亲”与“台阶”的关系角度找最能体现“父亲”性格的细节。找到细节后,要指导学生用有情味的细读、有深味的诵读、有韵味的赏读等形式来体味情理。但在第一次讲课时,执教者虽抓住了关键词,不过让学生概括情节还是浪费了不少时间。于是老师们又一次讨论,提出课堂上应先提示学生理清小说的发展过程,然后再抓住“台阶”一词,并以这一词为中心词概括情节。然而在第二次教学时,执教者在引导学生从细节描写概括“父亲”形象时,学生找得不够集中,且把环境描写当成细节描写。再次研讨时,大家又提出在指导学生找细节前,先提示学生什么是细节描写等意见。当听完第三次课后,一些教师又认为在拓展写作练习阶段中为文章设计一个结尾不太适当,因为课文中对文章的描写已经很充分,应该写一写“我”看见“父亲”抬石块时闪了腰的感受。还有教师说,知夫莫如妻,在细节描写训练上应写写陪父亲走过风风雨雨的母亲,她对房子的感情等。于是执教者又把拓展练习改为“抓住细节,描写母亲听到父亲闪腰时的情态”。下面是一段习作,我们来看一下学生对作品的领悟:

  正在烧火的母亲突然听到扁担和水桶吱呀哐啷的叫声,身子不由得立了起来,眼睛瞪到了最大,左手握成了拳,右手抓的一把柴却撒落在地上,继而,全身仿佛僵住不能挪步……

  经过这样的研讨,我们看到,这位教师课堂逻辑性强的教学个性逐渐形成了。集体备课不仅要求同,还要存异,语文教师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挥自己的特点,这样才能迅速成长。

扎实的集体备课是教师成长的最佳熔炉,如果是块铁,经过这个熔炉的锤炼,必能成为好钢。

(来源: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9186459.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