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作用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教学反思 |
分类: 教师成长 |
一、教学反思促进教师自身教育观念的改变
现代教育观念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不再是指挥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要发挥自主性。这一观念正在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习惯性思维,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对于教师来说,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和总结,改变自己的惯性思维,使自己处于不断的反思和挑战中,挣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实现自身专业的成长。
二、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呈现了不同的形式,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可预知的各种突发事件。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因而教师反思在满足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就变得尤为重要。
教学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效果。教师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工作,教师应把自我的发展与职业的要求结合起来,把教学的成功与持续不断地学习结合起来,认真思考教育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教师借助于教学实践,通过不断回顾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结果,反思自身的教育理念、教学能力、教学艺术,不断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在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教学过程中,优化和改善教学行为、方法和策略,促进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整体水平得以提高,成为教育的实践者和自身教学行动的研究者,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育要求,使自己逐渐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实现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三、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道德修养
1、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作为教师,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驾驭教学的能力更是不可或缺。知识可以恶补,而能力的提升在于平时的思考和实践积累。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是教学能力提升的阶梯。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反思在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对教学各个要素的重新认识、研究的过程。教师课后如果能够及时反思,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积极寻求新方法,重新组织教学内容,长此以往,积累许多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引起质变,必能为后续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实现自己教学上的一个飞跃发展。
2、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准,直接影响到教学行为的投入程度。教师的道德水平越高越会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表现出执著性和责任心及无穷的人格魅力。杜威认为反思不是一种能够被简单地拿来供教师运用的技术,而是一种面对问题和反映问题的主人翁方式。教师形成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本身就是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自己负责任,有助于教师形成爱岗敬业、积极向上、虚心好学、自我否定和追求完美等优良职业品质。这一反思过程,既是教师自我评价、战胜自我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师德修养的过程。
四、教学反思有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教师只有细心观察学生,反思学生的课堂表现,分析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原因,才能产生改进教学的愿望,激发创新意识,进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来源: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71360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