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应有一颗什么样的“心”

标签:
班主任教育班级管理 |
分类: 班任工作 |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这种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之下的中学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心理变得更复杂、更躁动、更迷茫,因此,也就越来越难于管理。很多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做老师难,做班主任更难!做90后的班主任难上加难。”然而,我认为,只要有“心”,做好班主任工作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么难。
一、拥有一颗“博爱”的心
“博爱”,指的是对班里面的每一位学生都充满爱。这种爱是公正的,不仅对学习成绩好、思想品德优的学生充满爱,也对学习比较糟糕、思想表现相对较差的学生充满爱。这种爱是博大的,不仅爱学生的优点与长处,使其更加优秀,也爱学生的缺点与不足,让其在爱的滋润下逐渐向好的方面转化。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梦想》一书中道出了“爱心”的作用:“爱心无价!培养一颗爱心很重要,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颗爱心,其他的品质都是爱心的延伸……”现实生活中,品学兼优的学生自然受人喜爱,作为班主任不能只把眼光集中在这些学生的身上,对于大部分表现一般和小部分表现较差的学生,一样要充满关怀,只有这样,才具备管理好班级的基础。
二、拥有一颗“民主”的心
这里所说的“民主”,是指班主任应该把学生看做班级管理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班里面的大小事务由全班同学民主决策,共同管理,绝不是班主任的“一言堂”。只有当学生感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他们才会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来。1.设立多种岗位,全员参与管理。把班里面的众多事务转化成一个个的职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竞争上岗,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个“一官半职”,在管理别人的同时也接受别人的管理,在为同学服务的同时,也享受到别人的服务。2.引导学生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政教处的要求制订本班的班规,制订班级奋斗目标。3.公开班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所有奖励与惩罚都公开透明。4.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既是集体期望的,又是自身满意的角色,真正成为班集体的主人。
三、拥有一颗“年轻”的心
此处的“年轻”,指的是一种心态。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一切前卫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最先吟唱新的流行歌曲;他们最关注感兴趣的各类电视节目;他们最早知道NBA的总冠军花落谁家,谁是总决赛的MVP;也最了解现在街上流行什么服饰。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感兴趣的一切东西感兴趣,不仅要理解学生的爱好与追求,而且要深入了解,这样才能和学生有共同语言,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因此,要经常用QQ跟学生聊聊天,了解他们正在玩什么游戏,现在正流行谁唱的歌等等,了解以后,自己再去试着玩一玩,听一听,看一看,这样不仅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而且也让自己经常拥有一颗“年轻”的心。
四、拥有一颗“敏感”的心
这里所说的“敏感”,是指班主任应该要有敏锐的感悟力,对于班里面将要发生的事情,或者正在发生而又不希望老师知道的问题,班主任要非常敏锐的从一些细节中见微知著,及时发现问题。这不仅需要一双锐利的眼睛,更需要一颗“敏感”的心。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心变得“敏感”起来?1.要善于观察,不忽略班级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发现背后隐藏的问题。2.要有创造性的思维。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思维方式,要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常表现创造必性地去思考问题,找到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3.要不断地积累与反思。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有效提高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实现工作的主动性;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班主任的不同寻常,让他们觉得遇到这个班主任是自己的幸运。
五、拥有一颗“平常”的心
这里所说“平常”心,还是指的一种心态,一种把班集体所有发生的(好的与不好的)事情看成很正常的心态,一种不管什么事情都能找到其存在理由的心态,一种处变不惊的心态。这种心态,能让做班主任的既能接受学生的优点,也能接受学生不足;既能面对学生带来的荣誉,也能面对学生带来的烦恼;既能做到以“平常之心”看待学生的成长,也能以“平常之心”看待自身的发展;既能做到有所追求,又能做到并不强求。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拥有一颗“平常”的心,我们才能愉快的学习工作。
六、拥有一颗“尚进”的心
“尚进”,是指崇尚进步,积极进取。班主任工作是一个管理人的工作,而人是千差万别的,尤其是尚未成年的中学生,不仅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学生,每时每刻的思想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就决定了班主任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把所学的东西放到实践中检验,再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才能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活生生的学生。这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因此,作为班主任,没有“尚进”的心是不行的。只有自己有“尚进”的心,才有可能建设“尚进”的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