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如何上好常规课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常规课要有序可循,一堂常规课的教学环节,一般会设及“组织教学、检查预习、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进行新课、课堂练习、课堂小结、效果检验、布置作业和预习”等环节。当然这些环节在实际教学中,不一定在每节课上都体现出来,也不一定都照此顺序,根据实际需要可能会有所省,或有所合并,但整个教学过程应当是步骤清晰的,有的环节还是不可缺少的。比方说“组织教学”,应该说非常重要,然而有些年轻老师却不考虑这一点,你讲你的,他学他的,老师从不管秩序好不好,更不管教室后面的学生。还有的老师不小结、不检验,讲完就走等等现象。这样的教学留给学生的印记是不完整、不明确的,自然也不便于学生接受和记忆。
那么,年轻教师究竟如何才能上好常规课呢?第一,一定要遵守备课常规。无论是个人备课还是集体备课,都应做到“五备”:备课标,明确本学科整体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备教材,明确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备学生,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并预想教学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备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备德育的内容和方法,把知识传授与德育和谐、自然地结合起来。只有做好“五备”的基础上,才能写好教案。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想上好课,必先备好课。第二,一堂好的常规课,应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教学内容上,要知、能、德目标明确,符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要准。2.在教学过程中,要步骤清晰,结构严谨,过渡自然,密度适中,时间分配合理,且无知识性错误。3.在教学方法上要贯彻启发性、直观性等原则,且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符合普遍的认知规律以及教材和学生的实际。4.在教师的基本功上,要语言清晰、准确、简明、生动,板书工整美观、条理清楚、简明扼要;运用教具和其他媒体正确、熟练;有较强的应变能力。5.在教学效果上,学生学的积极、主动,各层次学生均有所得 ,教学目标得以全面落实。6.在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关系的处理上,要做到两者兼顾,学各有得;在教书育人关系的处理上,做到有机融合,入情入理;在教与学关系的处理上,要体现出教学并进,师生互动;在课堂气氛的掌控上,要做到“活”而不乱,“实”而不板;在教学风格上,要做到共性与个性和谐统一,既秉持原则,又彰显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