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 |
分类: 教师成长 |
一、研究型教师的成长要从自主学习起步
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具备科学的学科知识。研究型教师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能善于运用多层次、多元化的学科专业知识组织教育教学。这是与充满好奇心、随时会提出各种问题的现代学生共处的必备要求;具备广博的文化修养。新时期的研究型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综合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信息素质,这也是教师随着时代和科学发展而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所必需的;具备丰富的教育知识。研究型教师需要掌握教育规律,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学中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要善于将各种知识充分整合在一起,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具备充沛的学习能力。研究型教师还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能持之以恒地学习新的知识,关注当今教育研究动态,了解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在教学工作中勇于探索,不断追求新的进步。
二、研究型教师的成长要以善于组织教育教学为基础
研究型教师应是教学上的“行家里手”。研究型教师不仅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科知识,而且还能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将生活和书本知识融合起来,创造性地组织教学;研究型教师能灵活驾驭课堂,能较好地使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随时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应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不断适应学生求知的需要;研究型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不断求异创新,体验探究知识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研究型教师能经常反思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创造性地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经常总结经验教训,“经验+反思”是研究型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最有效的途径。
三、研究型教师的成长要能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为目标
现代教育价值观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型教师要注重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把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现代教育质量观既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又特别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特长、爱好、个性是否得到充分的发展。研究型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进步,使其形成不同特色和鲜明个性;研究型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导”,教师应在教学中科学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教与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研究型教师要善于在教育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探究知识,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研究型教师的成长要从师德层面定格
师德高尚的教师应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未来去奉献,用自己大写的人格去感召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的未来从自己短短一程的陪伴这里起步,让学生的成长从自己小小一点的付出这里腾飞。为此,要研究如何把善意洒向四面八方,把快乐写在眉宇脸庞,把爱心融在时时处处,把奋斗化在一言一行;要研究如何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思想导引思想、用人格影响人格、用心灵撞击心灵、用自信成就梦想;要研究如何以德有多高,才便有多高;心境有多高,舞台就有多大的境界,增加教育家的细胞,培育教育家的艺术,融入教育家的风范,探求教育家的足迹。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现代教师,当深谙师德这一“常规武器”的创造性教育艺术,充分发挥为师者自我价值的确认,使义务体现为使命,使命体现为热情,从而自觉、自动、认真、负责地做好育人工作;充分发挥为师者“再生父母”的金子般品质,给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导致时有傲慢无理等“不懂事”的学生特别关注,善待每一位学生,不仅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美德;充分发挥为师者的渡船精神,让满载处于船的不同类型学生同舟共济、同步前行、协调发展,决不能嫌弃船尾学生而把他们推入大海,使船失去平衡;充分发挥为师者“反己以教,视徒如己”“教乃心术,心通则艺通”的教育艺术,高明的教育应该是使对方心情舒畅,让立于“鹤群中的鸡”不自卑,而不是硬性说教;充分发挥师德犹如盐的这一“母性”奠基工程效应,用导师的以少胜多、以低就高、“把有当无”的“不讲”示范髓质,来代替庸师由于知识缺乏、观念陈旧、学术不精、不负责任、“把无当有”的“妄说”,以没有盐,人类整个烹调体系就会崩溃,没有道德,人类整个社会体系就会崩溃的使命感去引领学生“步步高”。
五、研究型教师的成长要以开展教育科研为途径
思想敏锐的科研意识。研究型教师具有很强的科研意识,善于发现问题,确定科研方向,确立研究课题。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思辨力,熟悉教育教学基本原理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能提出独到的见解或创造出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胜任科研的教育素养。研究型教师应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关注当今教育研究的动态,了解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熟悉课题选择、方案撰写、研究实施、报告撰写等科研过程,能有计划地开展课题研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博采众长,并取得预期的科研成果。
脚踏实地的治学态度。研究型教师要有脚踏实地的科研态度,不浮躁,不急功近利。有独立的研究精神,坚持真理,不畏权威。具有批判精神,能潜心治学,静下心来搞研究,耐得住寂寞。在独立开展研究的同时,还能乐于与他人合作,做到勤读书、勤思考、勤实践、勤总结。
及时总结的科研能力。研究型教师善于把教育教学研究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中把握一般规律,形成研究成果。研究型教师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讲演能力,能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研文章、推广研究成果。
六、研究型教师的成长要以创新教育为目标
创新就是新颖、独特、有价值,创新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教育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创造氛围,而民主教学的氛围会唤醒学生的独创,尊重学生的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质,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激励学生的自我表现,形成心理自由的独立人格,是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前提和保证。要研究如何把教的立足点放在知识产生的背景、原因和思维活动上,沟通时代、人际、知识间的纵横联系,让学生尽可能地体验,产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心理需求,研究改革创新的突破口应该定位在探索科学地教和学上。而不能处在创新的时代却涛声依旧,要与传统教育的不良影响赛跑,跨越理念与实践的鸿沟,研究自己的特长,培育自己的特色,塑造自己的内功,展示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