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标签:
教育教学教师自我反思 |
分类: 教师成长 |
一、自我反思的意义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对各种教育观念、言论、教育方法、教育活动、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进行的自主判别和认真审视,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检视和反省” 。自我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在教学中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剖析,那么他就可能永远只停留在一个新手型的教师的水平上。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因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一个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一个想不断超越自我的教师,一个想让学生更好地成长的教师,而不是一个固步自封、得过且过、庸庸碌碌的教师。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不断进行重组,形成在研究状态下的职业生活方式,才能适应新的变革,从容面对新的挑战,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二、自我反思的途径
(一)在课堂教学后反思
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充分说明了反思课堂教学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性。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再优秀的教师,再成功的教学,也难掩瑕疵,所以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就显得十分必要。
1.从成功的案例中反思
在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时,感觉朗读理解课文教学进行的很好,学生有兴趣,能读出精彩,轻松感悟文本。课后反思我这样写:新课标强调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悟…我的成功之处在于:指导朗读时让学生联系平时生活情境及自我感受,走进文本,体验角色,从而读好问句,叹句,并理解作品中心“我不是最弱小的“。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1、采用填空的方式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比如萨沙( )地问:“这么说我是最弱小的了?”萨( )地问:“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文本,读出内心的感受。2、对比读、提示读、示范读,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必要的朗读技巧。雨前的蔷薇花和雨后的蔷薇花作对比,说一说:雨前:( )的蔷薇花;雨后:( )的蔷薇花。有了深刻的感受,才能以情促读,感动自己,感染别人。深入地剖析成功的原因,不仅让我明白了怎样教,更清楚了为什么这样教,是一次提高教学设计能力的过程。
2.从意外的精彩中反思
教学中,也许不是每节课都精心准备,但平淡的课堂中总是会经常会有一些意外,教师及时有效的引导,从而会产生让你怦然心动的瞬间,灵机一动的生成,或是随手拈来的成功。这些小小的意外时常能成为点燃孩子们学习激情的火种。课后反思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意外,是备课不深入、不全面,还是教学引导不当、教学方法单调?我的处理方法、引导方式是否成功?又是什么原因、哪个环节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能否用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我的思想又有哪些触动呢?
在《泉水》一课的教学中,就出现了与我预想的教学不一样的情境。在学生感悟到泉水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精神后,我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拓展:“泉水还会流到那些地方?帮助谁呢?”这是一个发挥空间很大的问题,本以为会小手林立,谁知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课堂上有些“冷”,只有两个同学举起了手,我又重复了一下问题,给了足够的思考时间,可举手的同学仍是寥寥无几。面对这种情况我想了想,拿起粉笔开始在黑板上板画,边画边描述:“一股清泉从山间的石缝中冲出来,它快乐地向山下流去,流过山腰的水池,遇到山里的姐姐……,流到山间的平地,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它穿过山谷,接着往下流,流到那里去了呢?”也许是直观的图画触发了他们的灵感,也许是老师的范例降低了问题的难度, 大家发言积极踊跃。有的说:“泉水流到乡村里,小朋友们在水里打水仗,泉水说:‘玩吧,玩吧,我真想拥有你们一样的欢乐和自由。’”“泉水流到小河里,大白鹅漂洗着自己洁白的外衣,泉水说:‘洗吧,洗吧,我的水很香很香,会让你们变得更加漂亮。’”“泉水流到发电厂,人们用泉水发电,泉水说:‘用吧,用吧,为人们工作我感到很幸运。’”……课后我及时反思,写下自己的感受:没想到一幅很平常的图画,几笔草草的勾勒,竟收到如此出人意料的效果,课堂上就应该用艺术的手段去多方面的、灵活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要不断地锤炼语言表达,增强了引导的有效性,让语言具备同样的艺术魅力。也可以说,课堂教学中的反思,其实就是一种教学机智,有了这种教学机智,可以使自己的课堂如鱼得水。
3.从未解的困惑中反思,期待突破
教学过程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困惑,比如如何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如何照顾到全体学生,学生观察字形不够主动,同样的方法为什么这节课又不行了…,很多问题思考后找不到答案,不妨记在反思中,期待有一天在读书时、听课时或讲课时能有豁然开朗的喜悦。当疑惑解决时,也许你的教学又达到了新的境界。
(二)在不断学习中自我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但要反思具象的课堂教学,更要时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做一名有思想、有智慧的教师,做到不人云亦云,不唯书唯上,不墨守成规呢?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学习。
教师的学习途径有很多,进修培训、专家讲座、名师课堂观摩、读书等等,学习能让你从繁琐重复的教学常规中跳出来,高屋建瓴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认识清醒而深刻;能让你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能让你丰厚文化底蕴,丰富知识储备,为思考提供源头活水。最重要的是,每一次学习,都能使你“刷新”教学思想,更新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比如专家讲座:关鸿羽的《养成教育》让我反思自己重学习轻习惯培养的做法是错误的;著名教育专家陶西平的《借鉴多元化智能理论,推进教育改革》让我思考我校主体多元课题研究的意义深远;钱志亮语言犀利,尖锐中不失活泼幽默,他的《感悟人生》、《感悟差异》让我们在浮躁中找回冷静,从根本上反思我们的生活与教学,多一些轻松,少一些沉重,多一些平淡,少一些急躁……专家讲座不仅从知识上充实了我们的头脑,这些专家的为人做学问的精神也是宝贵的财富。
综上所述,自我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重要途径。教学反思记载着我们的困惑与烦恼,记载着我们的成功与欢笑,记载着我们的热情与智慧,记载着我们的心血与汗水,是教学经验的积累。持续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在新世纪,只有具备实践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够不断地通过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结合,探索最佳的教学模式,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