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标签:
教育语文教学作业 |
分类: 教学研究 |
一、预习性作业
一篇课文未教之前,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为使预习落到实处,可适当布置预习作业。预习作业可分两种,一种是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必须按教师的要求在作业本上完成。如《将相和》一课,布置两项:1、结合上下文理解生字词,不懂的再查字典。2、熟读课文后给课文分段。这两项作业的完成是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最基本的要求。另一种是非书面作业,学生不一定写下来,可弹性操作。如《将相和》一课可布置:你觉得蔺相如怎么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课文中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预习作业可根据不同课文有不同要求,也可形成规律,每篇课文统一要求。
二、导入性作业
新课导入可以是教师精练的讲解、有趣的实验、音乐的欣赏等等,也可以针对课文特点设计作业练习,激发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如《将相和》一课,我根据课题本身以及与课文的关系,教学一开始便设计了一项作业,让学生当堂板演:“将”的读音是 ,课文中“将”指的是 ;“相”的读音是 ,课文中“相”指 ;“和”的读音是 ,既然讲“和”,就说明他们原来 ,后来又“和”的原因是 。因为课题三个字都是多音字,而且每个字各有内涵,互相联系。学生对这个围绕“和”与“不和”的问题产生了兴趣,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抓住了文章大体上的内容,理清了文章的主线。同时,教师通过板演,也了解了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
三、深化性作业
阅读教学过程中,有的段落常常要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读书,反复思考才能领会其内容及思想感情。不是老师提问,一两个学生回答所能解决的。这时,教师可设计深化性作业,让学生当堂动笔完成。如教学《将相和》第八自然段时,我觉得这是文章第一部分的重点,阅读这一段时,我出示了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完成:蔺相如要回和氏璧是因为 。他讲璧上有点小毛病是因为 。要回和氏璧后,蔺相如说要撞碎和氏璧是因为 ,蔺相如又说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是因为 。这些问题,不是学生张口就能回答的。学生需要联系上下文,运用课文提供的语言文字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推断,最后形成结论性的文字。学生在寻找原因的同时,深一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样的作业,使大面积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训练,阅读效率也随之提高。
巩固性作业是对本课所学生字词以及有关句、段、篇方面的知识,进行复习性的训练,以利于学生牢固的掌握。巩固性作业可分阶段性巩固作业和整体性巩固作业两种。阶段性巩固作业是指一篇课文学了某一部分,为强化学生对某一部分的认识以利于下一步的学习而设计的作业。如《将相和》中“渑池之会”这一部分,从文字上看不是很长,但在文章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不可忽视。教完这一段后,我设计了一项巩固性作业:蔺相如因为 ,所以做了上卿,廉颇不服是因为 。整体性巩固练习是指一篇课文教学结束时安排的考虑整篇文章知识结构的作业。如《将相和》一课我安排了两项作业:
1 写出下面带点字的意思。
廉颇 为官清廉 价廉物美 利益 精益求精
2 用一两个词概括下列人物的特点。
蔺相如: 廉颇: 秦王: 赵王:
无论是阶段性还是整体性巩固练习,都应在课堂上完成。
五 延伸性作业
一篇文章课堂教学完毕,并不等于学生对这篇文章理解的中止。针对课文特点,可作适当的延伸练习,使教学内容进一步深化。如《将相和》一课时,中央电视台“军事天地”栏目正播放“三十六计古今谈”。事前,我布置学生注意收看,因为有的计名就是成语,对丰富学生的词汇有很大好处。教完这篇课文,我布置了一道作业:在“完璧归赵”这一段中,蔺相如说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才肯把璧交出来,他用的这一计叫 ;回到宾馆后,他让人化装把璧送回赵国,自己进宫去见秦王,这一计叫 ,足见蔺相如十分的机智。学生收看电视后基本上填出了“缓兵之计”和“金蝉脱壳”。学生既了解了成语的意思,又结合实际进行了运用,同时,从中体会到蔺相如的特点。学生完成作业后非常兴奋,根本不觉作业是负担。
这样,一篇课文的作业分散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从作用上看,作业在各环节中发挥了其特殊功能,起到了其他教学手段不能或难以起到的效果;从时间上看,大部分作业在课内完成,只有少量作业在课外,且富有情趣,学生乐于去做。所以说,作业与课教学有机结合是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的有效途径。
(来源:特级教师家园 刘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