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

标签:
班主任班级管理教育 |
分类: 班任工作 |
一、班主任管理魅力的形成是我们提高管理效率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所谓班主任管理魅力是指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在对学生活动的合理组织,协调,控制中,在对班级的财,物,人的安排、支配中形成的能自觉对学生的个性,意志情感,品德思想,心理等方面施加良性影响力的一种力量。
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是对班主任管理魅力最好的诠释。从某种意义上说,班主任是学生的偶像,学生对班主任有着苛刻的要求与标准。因而,要真正让学生听从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作为班主任必须树立和保持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这种形象的建立需要通过两个环节来完成。
1 善做“能师”。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班主任不仅要在教育中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还要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因此班主任就要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原则,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条件,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才能,设计出不同教学方案和方法,进行独立的教学艺术创造,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班主任这种创造性和独立性的劳动在学生心中易形成“能师”的形象,有助于班主任管理魅力的形成。
2 “能师”形象只是班主任魅力形成的开始,班主任管理魅力的另一个产生源泉则是“爱字当头,恩威并用、刚柔相济”的处事谋略。
刚是一种威仪,一种自信,一种力量,一种不可侵犯的气概。
柔是一种收敛,一种风度,一种魅力,一种婉转绰约的姿态。
当班主任不可无刚,无刚则不能自立,不能自立则遇事不能服众;刚太过了,产生暴虐,便会将师生关系送入绝境;
当班主任也不可无柔,无柔则不亲和,不亲和就会陷入孤立,四面楚歌;柔太过了,显得卑弱,便会失去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一名班主任如果很好地理解刚与柔的道理,并把它贯彻到日常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中去,在爱的前提下,以柔亲近,以刚管理,刚柔并济引导管理学生,就会使许多棘手问题迎刃而解。这是班主任管理魅力形成的关键所在。
二、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和“以法治班”相结合的管理思想
班主任对学生施行教育管理是一种双边的交流融合活动。班主任思想的一切内涵都必将反映在班级的组织活动中,是否为学生所接受、欢迎,也必将通过学生的情感流露出来。那么班主任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思想更具时代性,更具开拓性呢?首要条件是要更新观念,学会管理,在管理中采用的“民主”管理的策略和以“法”管理的方法,为班级管理开辟出一条崭新的思路。
虽然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对象,然而作为班主任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的驯服物。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从表面上看,班主任与学生,一方是管理者,一方是被管理者,双方地位是对立的,然而另一方面,共同的教育目标(即学生的学习目标)决定了师生在管理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了他们之间的排斥与对立,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人,前提是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高明的教学策略;所以,“民主”管理可以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
以“法”治班使班级管理形成制度化,走向了自动化;没有制度谈不到管理,但制度既体现了学校教育的意志,又表现为对学生行为的一种约束,所以在执行中就必须考虑到学生对制度的接受程度,应该看到,只有学生愿意接受且愿意服从的制度才会发挥良好的管理效益,而那些由班主任规定必须让学生服从的“班规”,则往往会受到学生不同程度的抵触甚至反抗。所以我们要将民主管理与以“法”管理相结合,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使班级管理沿教师设计的预定轨道上运转,达到了理想的管理效果。
在实践中,民主管理和“以法治班”相结合的思想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例如,我们可以大力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通过班会、晨谈、板报等形式,在学生中就某些敏感问题、焦点问题,学生是非观不清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观点,展开讨论,最终达成合理的共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心理上筑起第一道防线,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还可以强化规划、决策过程中的民主参与,通过引导学生制订班规班法,既使学生的意志与愿望通过合理渠道得到了满足,又密切了师生关系,同时由于学生有为自己的目标负责的倾向,所以它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真可谓“一举数得”;还可以如魏书生老师所言,“一个班级里,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如此管理,班主任怎能不让学生钦佩,又怎能不提高管理效率呢?
三、善于运用系统管理的方法提高管理效率
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是一个从决策到执行再到反馈的系统运作的过程。这个系统过程应该要关注以下几个环节
1 建立管理目标
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我们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们的育人目标,所以,班级的管理目标涉及的范围要广,要系统地反映在“班规班法”中,内容应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及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的管理目标可以防止管理偏离全面育人的轨道,有助于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2 建立管理组织
管理组织,是管理工作的基本保证。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所以要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在班级中可以设立值周班长、值日班长(按学号轮值);这些同学与常务班长,团支书;班委会成员一起,各司其职,共同地负责班级各种事务的处理。对班级一些具体的用品及各项专门事务,充分地调动班级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这样就可以形成了在班主任领导下、班级干部管理下、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管理格局
3 完善管理过程
管理实效来自管理过程,为强化管理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一是班级管理制度要具有可操作性,防止两个错误趋向:大而化之或事无巨细。规章制度空洞不合实际会让学生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苦恼,过于琐碎,操作繁杂又会使学生为管理而耗费太多精力,导致抓学习与抓管理之间本应协调的双方出现矛盾。二是要抓制度的落实情况,形成班级管理的长效机制。三是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对班级规章制度执行过程进行信息反馈,并对不完善之处及时做以调整,保证班级的一切活动都能“依法”按时、按量、保质地完成。
这三个环节在具体实施中,班主任除注意直接参与管理外,始终要把管理的重点放在启发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引导学生相互管理上。这也是班主任管理的魅力的体现。
班级管理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班级管理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班级管理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实践告诉我们,班主任只要不断地把真诚的爱心、厚重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融入教材,融入课堂、融入学生点点滴滴的生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用创新的头脑去管理班级,就会极大地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