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课堂?

标签:
教育教学有效课堂 |
分类: 教学研究 |
一、有效课堂的概念
课堂教学本质上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学习者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参与教学、掌握规定教学内容的教学叫有效教学。有效课堂要尽可能多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并能从中受到有益的影响。
(一)有效课堂的含义:
1、以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为基础,合理的组织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过程优化,单位时间里教学效率高
3、关注学习者的参与度:广度、深度、效度和自觉程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绝大多数学生充分参与。
(二)有效课堂的特征:
有效课堂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要有课堂仪式
二、有效课堂的前提----专业化的教师
职业理想:事业心、责任感、积极性(情绪、情感)
教育理念:儿童观、发展观、人才观、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质量观
知识水平: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一般文化性知识、社会性知识
教学能力:分析教材、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提问讲解、语言表达、课堂应急、课堂组织、指导学生、评价校正、教研
德育能力:思想品德修养、心理素养、言语素养、沟通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指导学生能力
人际协调能力:上级、同事、学生、家长
教学科研意识与能力
三、有效课堂的条件-----精心的备课
教育的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教学设计
吃准教材:提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提出教学难点
①学习教材②对教材深加工③再生成教材
教学内容的要求(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材)
知识关联(知识点、链和网)
教学内容的转化(教师内在素质的外化)
知识的孕伏和延伸问题
方法策略的演示
教师心境决定课堂氛围-------有效学习的课堂要关注班级文化氛围
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容错文化
竞争与合作并存
建设性的怀疑态度
各美其美与美人之美
原有知识、原有经验、学生情感状态、多数学生的需要、学生建构上的困难
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建成积极思维的环境氛围
让学生在十分迫切得要求下学习
提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学法指导
教法准备
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与学生心理特点、知识水平相适应
与教师特点(知识水平、特长)相适应
学生是如何保存信息?
我们可以保存:阅读信息的10%,听觉信息的20%,视觉信息的30%,视觉和听觉信息的50%,谈话内容的70%,做某事时说话内容的90%
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多数学生怎么教?加什么给吃不饱的学生?怎样帮“吃不了”的学生消化?
8、备训练:巩固应用
案例的讲解------范例教学
知识的迁移------举一反三
有效的引导-----学习资源
要使自己的语言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防止口头禅
防止教师话语霸权
要多考虑一些鼓励性的语言
标题明确,逻辑周密
作图正确,线条清晰
布局合理,清晰整齐
11、备课件、教具:辅助教学
课件制作与应用的合理化问题
教具选择的恰当性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
四、有效课堂的实施-----有效地讲课
个体感知信息的通道
视觉:80%以上学习信息的来源
听觉:15%的学习信息的来源,学生50%的在校时间在听
本体觉、平衡觉:
触觉:
启动调节教学阶段:上课仪式
感知教学内容阶段:通过不同媒介与和手段呈现
理解教学内容阶段:同化与顺应注意启发教学 最近发展区的把握:引导推扶过程
复习巩固与应用阶段:记忆强化,练习与作业。课堂练习与作业量的适合性;课堂练习与作业的代表性,形成技能、技巧、能力---动口、动手、动脑
总结教学阶段:复习、总结、布置作业
2、确保学生视觉通道有效参与
看(主观能动性)
看到(视觉能力)
看懂(视知觉水平)
色彩(喜好和厌恶)
光线(虹膜色差)
气质仪表(爱屋及乌)
容貌修饰(漂亮指数)
衣着打扮(色彩与款式)
目光交流(时间与次数)
面部表情(变脸水平)
体态语言(不适度)
手势(灵活性)
3、确保学生听觉通道有效参与
听(主观能动性)
听到(听觉能力)
听懂(听知觉水平)
音频(听力水平损失不同)
音量(听觉感受性不同)
音质(声音魅力)
语调(主观体验)
语速(听力水平)
节奏(听力疲劳)
遣词(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