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与“圆”的处世艺术

标签:
斗争哲学 |
分类: 原创 |
“方”与“圆”是中国传统哲学中一对重要的辩证范畴,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方”代表原则、坚守与底线,“圆”象征灵活、变通与包容,在价值多元、关系复杂的现实社会,践行“方”“圆”平衡的智慧,对个人成长与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方”与“圆”的辩证关系
“方”与“圆”并非相互排斥的对立面,而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二者的动态平衡,构成了社会生活中为人处世的完整智慧。
(一)原则是变通的前提
“方”是根本,是“体”;“圆”是手段,是“用”。脱离了“方”的“圆”,便成了无原则的圆滑、投机取巧,最终会失去他人的信任与社会的认可。例如,在商业活动中,追求利润是目标,采取灵活的营销策略、谈判技巧是“圆”的体现,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遵守商业道德、法律法规(即“方”)的基础之上。若为了利益而弄虚作假、偷税漏税,这种无“方”之“圆”最终只会导致企业的衰败。
(二)变通是原则的保障
缺乏“圆”的“方”,则显得固执、僵化,容易在复杂的现实面前碰壁,使原则本身难以坚持,甚至引发冲突。“圆”的智慧能够为“方”的坚守铺平道路,使原则得以更好地实现。例如,在推行一项新的社会政策时,政策本身的公平、公正(“方”)是核心。但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差异,采取灵活、务实的落地措施(“圆”),而非“一刀切”。这种变通并非违背原则,而是为了让政策的“方”能够更顺利地惠及大众,实现其初衷。
(三)在“方”与“圆”的转化中把握动态平衡
在社会生活中,“方”与“圆”的界限并非一成不变,二者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关键在于把握“度”。某些情况下,曾经的“圆”(灵活做法)经过实践检验和普遍认可,可能会固化为新的“方”(规则制度);而某些“方”(原则规定)在时代发展和环境变迁后,也需要通过“圆”(改革创新)的方式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新的需求。
二、“方”是立身处世的根基与准则
自由平等,和谐相处,是人际交往的准则。“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的素质千差万别,相处中难免有些磕磕绊绊,只要不是原则上的事,大家互相包容,互相体谅,都能相安无事。
当然,宽容大度,不是让我们无原则地委曲求全,逆来顺受,我们要有自己的原则、立场和底线,这是个体在社会中安身立命的基石。莫言说:“你和任何人交往,几乎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懦弱的人。你若表现得紧张、胆怯、卑微、谄媚,那么你将会遭受到这世界上最深的恶意。只有强硬的态度和强悍的实力,才能让你在交往中免受伤害。”
生存于现实世界中,人都很现实。社会上欺人性的人很多,你谦卑,会被视为迂腐无能;你示好,会被视为软弱可欺。有些时候,现实远比你想象的更严酷,你还在考虑怎样和别人融洽相处的时候,对方或许正在打算利用你的仁慈、大度,把你踩在脚下。作家杨绛一语扎心:“老实人都活不好这一生,在疯狗面前,不会因为你是好人,就不来咬你;在小人面前,不会因为你是君子,就不来坑你。”
毫无边界感的善,往往会激发对方人性中的恶。“鬼挑弱者上身,佛挑善人受苦。”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人之所以苦,是因为过于善良。因此,人际交往中,不必一厢情愿追求和谐,不卑不亢,保持尊严和底线,才能显示分量,不被所欺。罗素说:“人这一辈子,得罪几个人,做错几件事,其实没那么可怕。一辈子活得委曲求全、战战兢兢才最可怕!”
毛姆说过:“当你学会拒绝别人,学会以牙还牙的时候,他们反而会尊重你,甚至敬畏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会起冲突,人际关系才能变好。很多人害怕冲突,是怕让别人讨厌自己,甚至报复自己,其实恰恰相反,合理的冲突,可以让对方了解你的边界和底线,让愿意接触你的人更尊重你,让不愿意接触你的人离开你,让你减少不必要的内耗,净化你的人际关系。
三、“圆”是适应社会的智慧与艺术
“圆”,代表着灵活、变通、包容与和谐,是个体适应复杂社会环境、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是实现目标的路径与方法。在人际交往中,保持灵活与包容,以智慧的方式沟通,可以避免因过于刚直而四处树敌。
《孙子兵法》表面写打仗,实际是把不战放在第一位,通篇都在劝人不要打,都在教人怎样更好的生存下去。发起战争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策,就算要开启战斗模式,也要分析值不值得打,怎样打才能保全自己。鉴于现实生活中的不同场景和对手,应对的方式方法也要灵活机动,可以是幽默,可以是开玩笑,可以是高维度说教,还可以是怒怼,迫不得已才发起战斗,这样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某些特殊情况,我们还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和烂人烂事纠缠。“好鞋不踩臭狗屎。”“恶人自有恶人磨。”对付下三滥的地痞流氓,需要拿出理智和智慧,以防得不偿失,因小失大。被疯狗咬了,总不能反过来咬它吧。鬼谷子告诫后人:“永远不要和禽兽计较。”
苏轼在《留侯论》里写道,“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弱者易怒如虎,强者平静如水。”成大事者都会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而不纠缠于细枝末节。一个人成熟的重要标志,就是拥有一种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能够以更宽广的胸怀接纳世事的无常与不完美,在变化中寻求平衡,寻求更优途径,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策略与方式,在挫折中保持韧性。
“方”与“圆”的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社会生活中,唯有深刻理解并践行“方”与“圆”的辩证统一,把握好坚守与变通的平衡,内“方”外“圆”,才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既保持人格的独立与尊严,又能游刃有余地化解矛盾和冲突,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