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承受第一性,斗争第二性

(2025-09-09 11:37:47)
标签:

斗争哲学

存在就要承受

分类: 原创

惯性维护平衡与作用造成变化这一物质的属性矛盾,推动着物质的运动演化。物质世界遵循自身规律发生着运动变化,承受是运动变化的承接点,相互作用和运动变化在承受承接的过程中发生和完成。客观上,作为从物质世界进化而来的有生命的人,也是在承受中发生着变化,并在主观指引下发挥着能动性,以促成对个体存在更有利的实质性运动变化。

物质客观运动,规律客观存在,不同的物质在承受着相互作用中遵循规律发生着运动变化,因此说,物质运动变化本身不存在违背规律,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发生。既然是自然而然发生,我们就要承认和允许,不进行无谓抗争,这才是遵循规律的体现,是生命最好的存在状态。荀子在《天论篇》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所谓的违背规律是相对于有着主观意愿的人而言,主要体现在人的主观态度和主观行为两个方面:一是认为事态不符合主观意愿,产生排斥心理;二是行为促成事物的运动变化不是往主观意愿方向发展

我们通常认为的违背规律是第二种,即主观行为违背规律,主观态度违背规律则未曾被提及。其实,主观态度才是根本,它决定着人的行为。当然,态度和行为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态度引发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促成认知,认知决定态度。

存在就要承受是客观必然,承认和尊重这一客观事实是态度上遵循规律的体现,人也会因此产生一种本能承受的心态。以承受的态度面对一切,才是主观对于客观运动变化的真实反应,是主观的人与客观世界达成天人合一的顺道状态。如果主观上不愿接受,则走向了客观上必然承受的反面,就是在违背规律

违背规律会受到惩罚,人会由此产生不良体验和感受。一时难以接受违背规律,受惩罚产生不良情感能刺激人进行有效应对,有利于生命的存在,这一点已被生命进化利用。出现这种一时不愿承受的情况,只主观本能上认为不该承受、不可承受,并预期通过斗争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潜意识里还是以必须客观承受为前提。一旦斗争无效,人能及时回归承受的态度,而不会一直不能接受。

一时违背规律的难以接受,是生命进化的必然选择,客观势态危及了自我个体存在进行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有助于人的发挥和应对。虽然可能会因为预料估算不足,产生进一步激化矛盾的负面效应,但这种功能既然能被进化出来,并被保留下来,对人来说必然是利大于弊至于难以接受而无须抗争的事,人能即时意识到,并不会去过度关注和在意。

除了态度上遵循规律,行为上也要遵循规律。行为上遵循规律,是指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能够促成事物往主观意愿的方向发展变化,主观行为能够使客观物质的运动变化符合主观意愿。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自我的更好存在,在此过程中也能体验到好情感,实在无能为力了,就要知趣放下,而不要不自量力,不可进行无谓抗争,否则,就是在违背规律,会受到惩罚。

承受第一性,斗争第二性。承受是客观必然,遵循规律是人的行为准则,一切行为都应建立在承受的基础之上。行为上遵循规律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接受,让自己能够处于更舒服的承受状态,其实,真正能够推动实质性进展的斗争过程中,人正处于一种愿意承受的顺道状态。反之,真正愿意承受了,人会本能选择可为之事去做,最起码不会偏执地进行无谓抗争。

围绕做可为之事,人类进化出能动性。人作为高级生命的存在,需要通过进食摄取能量,并通过机体的能量发用支撑维系着衣食住行等日常行为,以确保生命个体的存活。发生行为摄取能量和减少行为节约能量是人机体行为的矛盾统一体,是人的本能和天性。

为节约能量,人总是倾向于把自己置于不进行能量发用,而又能自我感觉良好的存在状态,这是人的惰性。然而生活很现实,也很残酷,要想更好地生存于世,就要不断地进行劳动实践。劳动后的休息休闲,能满足减少行为,节约能量的要求,这样能劳逸结合,互为成全。人的主观行为形成习惯,深入潜意识,促成认知,能使人做起事来节能高效,并不断强化着行为习惯和认知

人为满足需求进行斗争,以获得进展奖赏,以便能更好地存在。以此反推,人的存在过程中,总要以某种存在方式走完一生,存在方式的主体是个体行为,发生个体行为就要有行为载体和平台。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舞台,我们要尽量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通过追求奋斗从中获取报赏,以维护个体生命在现实世界中得以更好地存在。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人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生存于世,人不能“不食人间烟火”。无所事事,不但不能创造价值,还会让人感觉空虚无聊,对人的生存生活不利。劳动创造了人,人不能脱离真正意义上的劳动,为有价值的需求进行有动机兴趣、有进展奖赏的斗争,是人行为方式的底层逻辑,能让人在现实世界中过得更好,能让人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走完一生。

总之,生命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尽可能地让自己处于顺道的状态,即态度上愿意承受一切,行为上不进行无谓的抗争。这样对个体的生存才更有利,个体体验也会更好,这才是人的最佳存在方式

 承受第一性,斗争第二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