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念不同影响着对事物好坏的辨别

(2023-11-08 15:04:16)
标签:

斗争哲学

存在就要承受

改变内耗习惯

分类: 原创

凡事没有十全十美,价值观、审美观造成的观念差距则更大、更多、更繁杂,对于同一件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能发现优点,也能找出缺陷。

生活中的事件,只要你多想就会有无限可能,好坏参杂,标准不一。比如,专家胡说八道叫权威,普通人胡说八道叫造谣;上层人守旧叫发扬传统,普通人守旧叫顽固不化;名人用过的东西叫文物,普通人用过的东西叫垃圾;领导做错事叫失误,普通人做错事叫废物;等等。何况,很多领域没有标准,比如审美,中国封建社会以小脚为美,现在则没有市场。中国人以白为美,而西方人则以黑为美,西方女人以皮肤为小麦色、古铜色为自豪,这意味着有时间出行旅游晒太阳,也更显健康和年轻。

荷兰被称为全世界最开放的国家之一,在荷兰允许红灯区的存在。世界上有大部分的国家都会避免谈性,觉得这个会是一个隐私问题。而在荷兰,他们会觉得很正常,并且会公开展示,甚至会把性做成一个博物馆。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可以进来学习和了解。

新冠疫情期间,美国人为什么不喜欢戴口罩,主要因为观念不同,美国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口罩遮挡面部,阻碍了他们证明自己的独特性。比如,在美国,同一个小区的房子,哪怕是同一家开发商建造,也没有重样的,多多少少在颜色或款式上会有所差别。因为他们喜欢标新立异,痛恨整齐划一。这种对个人独特性的追求,有利有弊,不戴口罩就不利于新冠疫情的防控。习俗的原因,中国人不用公筷,这也是美国人难以接受的,毕竟“口水筷”是疾病传播的隐患。越南人吃猫是一种正常饮食,而中国就很少有吃猫的,这主要是饮食文化的差异。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把做梦视为影响睡眠,对此深恶痛绝。而有些人把做梦视为再平常不过的事,视为有意思的事,甚至还想通过进入梦境寻觅美事。事实上,做梦对人是有益的。

有着迷信思想的人,观念上的差别对个体的影响则更为明显。迷信就是迷于信,信于迷,越迷越信,越信越迷,最后落得迷迷乎乎,日月颠倒,是非颠倒……法国作家伏尔泰说过:“迷信是傻子遇见了骗子的结果”。

上古之时人们有病多求巫来祈祷、念咒、驱魔,因为古人认为疾病是神所加给人们的灾难,或是魔鬼缠身。但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可看出医与巫的斗争,日趋尖锐起来,扁鹊提出的“六不治”,其中就有一条信巫不信医者不治。但几千年来,不少人患了病仍常常弃医求神,“喝神水”,延误了对疾病的治疗。

腓特烈大帝说:“迷信是恐怖、软弱、无知的产物。”《千年秘咒》曾自我揭秘:迷信的最大功效就是适合自求多福的人用来改进己身,增强自信,让人在自以为有“靠山”的心情下理直气壮地走下去,有时甚至会表现得远远超出你自己。说穿了“假借迷信增强自信”。

不靠谱的非现实的东西,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比如有的人喜欢佩戴佛像,以求得保佑,而有的人则反对,认为佩戴佛像会折福。两种观念都是主观臆想的情况,往好处想,人会心旷神怡,神清气爽往不好处想,人会画地为牢,庸人自扰。

比如,市面上有电脑测名打分,自认为不错的名字,可能测的分数很低,其实这都是迷信,没必要在意和纠结古代家故意给孩子取难听的名字,比如叫狗蛋、老憨、二娃、狗剩等等这样的名字数不胜数,贱名好养这些名字听起来很土很难听,其实是在为孩子祈福,祝愿他们健康平安的长大。汉武帝(刘彻)的父亲汉景帝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够身体强壮,故意给他取名叫“刘彘”,“彘”是“猪”的意思;而唐高宗李治的小名叫“雉奴”,是小野鸡的意思,要知道,这种低微下贱的名字是一些老百姓才用的

在中国古代,很多地方都有为新生儿祈福祈祷平安的习俗,有的甚至很荒唐愚昧:

比如,在上海等地,流行一种习俗叫做趴狗窝。当新生儿生下来之后,接生婆就要给新生婴儿穿上旧衣服,用襁褓裹住,不是立即把宝宝安置在产妇身旁,而是将孩子放进早已准备好的狗窝里躺一些时间。在婴儿的啼哭和亲友的欢笑声中,完成这一祈福仪式。趴狗窝层意思一是为婴儿趴上狗窝之后,便能像贱狗贱猫一样,生命力特强,因而能够安全地度过多灾多病的婴幼儿期二是为了告诫婴儿的父母,小儿的穿着养育不要过分奢华,更不能过度溺爱孩子。

再比如,在山东一些偏僻山村,为婴儿祈祝吉祥、福寿的仪式则有些古怪,在一些特别想要男孩的家庭,当一位男孩诞生后,家里人往往害怕男孩养不活,担心孩子中途夭折。怎么办呢,当婴儿出世后,产妇便将小宝宝的右脚趾一个咬下,咬下的脚趾头也不能随便处置,一般的做法是母亲将脚趾用大饼裹住,并夹上黄酱、大葱吞下。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中国人普遍的心理是:婴儿娇贵难养,而卑贱易生,被咬下一个脚趾头的婴孩,当然就由高贵变得卑贱了,不会轻易受到病灾的侵害。而且,婴儿十个脚趾头失一而留九,喻示着小孩寿命可以留久的意思,用酱葱吞食脚趾,也是代表将聪的含义,蕴含了父母对于孩子长生聪明的良苦用心。

“人生无常,心安便是归处。”每个人都会为自己所做的事找到合情合理的理由,哪怕是错事。中国的老古语中有很多截然相反的观点:比如,“人定胜天”与“天意难违”;“天上不会掉馅饼”与“瞎猫碰上死耗子”;“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与“落魄的凤凰不如鸡”;“好马不吃回头草”与“浪子回头金不换”;“兔子不吃窝边草”与“肥水不流外人田”;“车到山前必有路”与“不撞南墙不回头”;“退一步海阔天空”与“狭路相逢勇者胜”;“得饶人处且饶人”与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大丈夫能屈能伸”与“大丈夫宁死不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与“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宰相肚里能撑船”与“有仇不报非君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与“祸从口出,沉默是金”;“一个好汉三个帮”与“靠人不如靠己”;“出污泥而不染”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自古英雄出少年”与“姜还是老的辣”;等等。场合不同人不同,话也不同,具体怎样采取行动,则需要因时、因地、因事进行合理取舍。

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你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的视野就会不一样,想法也会不一样。什么都不是绝对的,因此看问题不要绝对化,也不必为一些自认为不好的情况而纠结,很多时候,也许你认为的不好原本就很好。所有好坏对错的标准都是人定的,包括道德,包括善、美、爱等,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人,对这些东西的解释都是不一样的。

观点是人的主观判定,观点不等于事实。比如,我手里拿着苹果,是事实。我觉得我手里的苹果比梨子好吃,这是观点,是个人想法,并不是事实。而总有太多低认知的人,拿着观点当事实,低情商做事。世事在矛盾中变化发展,任何观点都有正反两面性,我们没有必要因为别人的观点而让自己不开心。

那些认为你是污垢的、污浊的,那些形式上的东西,夸你或贬你都没那么重要。贬你是因为没有站在更高的维度,没有整体看人性,而只是看到一点点他失去利益的地方。托尔斯泰的名言:“多么伟大的作家,也不过是在书写他的片面而已。”因此,不要在意那些不同的观点和标准,更不要被道德绑架。

 观念不同影响着对事物好坏的辨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