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心得之一(读陶行知心得体会)

(2015-05-28 16:55:53)
分类: 学习情况

读陶行知心得体会

安庆市开发区实验学校     秦奋

冰心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是所有高尚品质和美好道德的核心。“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德育思想在今天给我们的启示是,应用爱的力量引领学生和谐发展、健康成长。通过教育把学生从自然人培养成为懂得爱、珍惜爱、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而要做到这一点,更重要的是要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这就对今天的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一伟大的新生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他爱科学、爱真理、爱祖国人民、爱全人类,“爱”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对师爱都曾作过深刻的阐述。孔子说:“爱之能无劳乎,忠焉能无悔乎?”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我国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

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也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对正在健康成长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有了这种的力量,就能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诚心诚意地接受教师的教诲。许多实践证明: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热爱学生。

(一)要相信孩子

教师爱学生,决不是单从生活上关心照顾,更重要的是相信他们的上进心,相信他们的才能,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以教育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条件,“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相信孩子,就是唤起孩子们心灵中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二)善于运用教育性语言

我们教师更要善于使用教育性语言,一个深深热爱学生的老师,会发现学生身上许许多多闪光的思想、品质与行为,并乐意运用语言去点燃它。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态度,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奥秘所在。有时,一个微笑,一句赞美的话,以及细致入微的关怀,都能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肯定和鼓励。这种感情上的激励,要比“物质”的奖励更能深刻地激起孩子的上进心。

(三)要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

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就得了解学生的需要,否则变会“隔鞭搔痒”。教师要把爱的雨露洒向学生的心田,首先要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不能理解,就谈不上情感沟通,爱和服务也就成了空话。由于学生正处心理渐变期,他们的心理行为往往缺乏自制性,教师不可跟学生“一般见识”。教师的心理承受里应大大超过学生。比如:在生活中,在与孩子的交往中,难免会有矛盾。对于孩子出现的矛盾心理,一种平静的、不加指责的态度对孩子将是有益的。因为这种态度告诉他们,即使他的感情混乱了,也是可以理解的。当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感情时,他内心就不再感到一切都混乱了。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

   教师的任务在于精雕细刻地塑造学生的灵魂,注意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也要针对他们的个性进行严格要求。尊重、爱护和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严是爱,松是害”,这是教育的真理。尊重个性不是迁就原谅学生的缺点,而是按照他个性发展的规律进行正确引导。即使是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也要严格要求,不能因为喜欢就袒护他们,放松对他们的要求。“响鼓也要重锤敲”,严格要求,积极引导,正是对他们的尊重和爱护。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不同的个性进行教育,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适应学生的本领。

(五)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新型的师生关系,不仅要求师生之间做到平等相待,相互尊重,还要求教师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让每个学生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地位是完全平等的,都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成为集体的主人。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就要防止“一俊遮百丑”或“一丑遮百俊”。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好或听话,就对他在其他方面的缺点放松乃至偏袒;也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或比较调皮,就对他其他方面的优点不以为然,乃至故意抹煞。如果那样做,学生就会感到教师厚此薄彼,处理不公正,这不仅影响教师的威信,也难以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做教师的要善于发现,善于引导,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孩子作为一种受体,他们的身心折射的是成人及社会中的结构成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为了让孩子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上,我们不但要捧给他们以丰厚的物质财富,更应该培养孩子爱的能力,这是一切为人师、为人父母者乃至整个社会的一种神圣的责任。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自省、自重、自爱,乐于帮助别人,学会宽容与忍让,爱护同情弱小。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弘扬爱心人物和事件,形成全社会“以爱为荣”的风尚,让人人都能感受到爱,促使人人献出自己的爱,这样才能实现让大爱回归社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