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达琴--怎样引导家长参与幼儿的主题探究活动
(2017-03-16 15:30:01)分类: 优秀文章 |
摘 要:本文是在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实践中的点滴经验之谈。文章中,从更新家长观念、引导家长对主题探索活动的认识、激发他们参入活动的积极性、挖掘家长资源四个方面入手,探讨怎样引导家长参与幼儿的主题探究活动,促使主题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家园合作共育的有效性,以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主题探究活动 家园合作共育
正文:
主题探究活动并不是一种新的教学法,而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它是基于“儿童为本”的课程观,强调幼儿自主性的学习,重内在的学习动机,同时不忽略教师的引导作用。它是一种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课程,其最大的特点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选择有利于幼儿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内容来开展活动。但是在活动开展之前,需要教师的支持、帮助和引导,可以说它是一种师生共同建构的课程。它充分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中心的思想,以经验发展为本,寓教于乐。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的:“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结合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家园密切配合,使幼儿园与幼儿、家庭与幼儿两个不相交合的二维平面空间,交为幼儿园--幼儿--家庭这样一个三维立体空间,协调一致,使教育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家庭资源的作用,对幼儿的教育才会产生显著的效果。
主题探究活动很注重教育环境的创设,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与主题相适宜的环境,提供蕴涵教育目标和任务的活动材料、条件与相关的情景,支持、帮助、引导幼儿活动,并跟随幼儿的兴趣、需要,做动态调整,以促进幼儿主动探索和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有益经验。一般说来,教学资源越丰富,越能提高教育的效率,增强趣味性和互动性。作为教师,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个人精力和时间有限;个人经验和生活环境的限制,在收集主题探究活动资料时,肯定不会那么细、那么全,有些相关活动也会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进一步深入开展。作为家长,他们来自于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经验和工作环境,主题探究活动需要他们的参与。再则,在主题探究活动中,所需要的主题材料、调查表等,幼儿毕竟是幼儿,他们能力毕竟有限,不可能独立完成,必须获得家长的帮助。这样幼儿的探究积极性才会得以延续,才会表现出在家里和在幼儿园同样有探索的习惯。
在主题探究活动中,我也深切感受到:家长积极参与主题探究活动,不仅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大大增强了教育效果。这不正是我们开展活动所要的结果吗?
因此,在引导家长参与幼儿的主题探究活动显得非常的必要和重要。结合自己实践,谈谈我引导家长参与幼儿的主题探究活动的方法和策略。
一、积极宣传,帮助家长树立家园合作共育的新观念
只有家园教育形成合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调动家长充分挖掘自身潜在的教育资源,发挥家庭教育资源的优势,必须从思想上对家长们加以引导,让家长充分了解家园合作的具体内容,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和科学的教育观。
工作中,通过宣传栏、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家园联系册、接待日、班级网站等多渠道的积极宣传,帮助家长树立家园互动合作共育的新观念。让家长认清自身的教育作用,认识到自己本身对于幼儿来说就是一大教育资源,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同时引导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的言行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为幼儿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耐心解释,引导家长了解主题探究活动的意义
解释才能理解,理解才能认同,认同才能真正的接纳和支持。为了进一步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让家长成为幼儿主题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并使家长和我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在每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前,利用发放调查表、家长园地、个别交流、家访等机会与家长交流沟通,耐心向家长解释主题探究活动的相关问题。这样做会收到三重效果:一是及时向家长宣传课改新理念;二是就开展主题探究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做法征求家长意见,也让家长及时全面了解新的教育目标,明白开展这样的主题活动能促进幼儿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三是让家长知道新的主题探究活动需要提供哪些支持与协助等。
如在主题探索活动中,为了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常常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资料,以期在丰富幼儿感性经验的同时,也使他们了解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但是,在实践中,我发现从幼儿收集到的一些文字材料来看,材料缺乏童趣,也就是说,这些材料很可能是家长一手包办的,幼儿根本没有参与。有的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缺乏了解,认为多此一举,索性上网代替孩子找一些资料敷衍了事。这样就使幼儿失去了一个探索的机会,失去了自主学习和自主表达的机会。其实,收集的过程即为学习的过程,它能为幼儿带来更为广阔的交流天地,产生与同伴分享的强烈愿望,真正体现自主性。因此,我们通过“家园宣传栏”建立了新课改教育的家园互动平台,开辟了“关注我们的孩子”、“热心配合”、“感谢您”、“家长话语”等栏目,了解新课改的教育精神,向家长说明收集资料的意义所在,让幼儿参与收集过程,共同走近幼儿的世界,关注幼儿的成长。
三、开辟途径,促进家长积极参与主题探究活动
激发家长参与主题探究活动,仅仅靠宣传是不够的,要做到家园合作、共育,必须建立新型的家园关系。家长、教师要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彼此间是同伴也是同事。教师要与家长共同学习、共同探讨,使家长从被动的受教育者变为主动参与教育的有心人。
在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中,积极尝试新方法,开辟多种途径,以激发家长参与主题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促进活动的开展。
1、设主题专题宣传窗口,介绍活动的动态变化和进程,及时反馈家园配合的信息。
在班级环境的创设中,我特意开设主题探究活动的专题宣传窗口,向家长介绍活动的动态变化和进程,及时反馈家园配合信息,便于他们配合。
如在主题探究活动“筷子总动员”中,我首先在班级宣传窗口中粘贴主题网络图,让家长了解我们教育的主题框架,展示即将开张的关于“筷子”的一系列活动以及家园共育的内容:A、家长帮忙搜集关于筷子的由来、筷子的文化、筷子的故事等图文资料;B、家长协助幼儿从家里带来一双筷子,让幼儿认识筷子的不同材料、图案、大小等。其次在家园共育专版上展览由家长、幼儿及教师一起收集的关于“筷子”的这些资料、图片以及实物。
刚开始家长对于这种形式还不是很熟悉和理解,于是我又在网络图的旁边贴一张请家长帮忙的专门通知,效果很明显:有的家长很快就下载了图文并茂的资料给孩子带来,有的给孩子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筷子。为了让更多的家长参与进来,我又发挥榜样的作用,在通知的旁边张贴表扬信,没过几天,绝大部分家长配合了我们的工作。幼儿在整个过程中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使我们的活动得以有效而深入的开展。
2、利用家园联系册,促进主题探究活动中的家园合作、共育
我间周发放家园联系册,在填写内容中,我除了填写反映幼儿在园情况外,在联系册里,根据情况,还设计了以下内容的填写:有主题探究活动的说明、温馨提示、请你配合、请您支招等。如在主题探究活动“秋天色彩”中,我设计了了调查问卷,请家长支招,用什么方式表现“秋天的色彩”。家长们非常踊跃,各抒己见,有的建议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有的认为应该用实物(秋天的水果或农作物等)造型来表现,有的以泥工造型来表现……,老师从家长的建议中,选择合理化的方案,再公布于家长,请他们配合。由于活动设想来自家长中间,便于他们理解和接受,这样配合起来更积极。
3、发挥网站功能,展现主题探究活动的精彩掠影,使家长也体验喜悦和成功
我建立了班级网站,设置了“精彩活动掠影”和“活动动态”等栏目。并随时更新班级主题探究活动的精彩镜头,让家长朋友能及时观察到幼儿活动中的一些表现,从幼儿的表情、动作、神态、与同伴的交往……中,家长也或多或少体验到了活动给幼儿带来的喜悦和成长,更增添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和信心。通过“活动动态”,也知道了还要配合具体要求。
4、办“主题探究活动”展,留下活动中幼儿难忘的回忆,使家长觉得有所值
我不仅在网上上传幼儿的活动相片,还将幼儿在活动中的相片配以文字说明,进行班级环境布置,让那些不便于上网的家长们(爷爷奶奶和没有电脑的家庭等)欣赏和感受,使他们觉得参与活动是有所值的。
5、组织比赛活动,使主题探究活动更深入开展,保持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根据主题活动的不同内容,每学期我会选择1—2个主题,设计小比赛,请家长参加,让他们为幼儿做表率,保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在活动“身边的小科学”中,我就请家长们自己设计制作小玩具或小实验(以文字介绍和幼儿一起做实验的相片的形式交老师),再由组织班级家长委员会评比(当然以鼓励为主)并给予奖励,请幼儿代表家长领奖,让幼儿深深感受家长对他们的关心,更增加了幼儿对家长的情感。同时,家长也有成功感和兴奋感,因为他们从中收获的那份孩子对他们的亲情和崇拜是无与伦比的!
6、委以任务,保证主题探究活动的继续开展。
在开展的有些活动中,有些要喂养的动植物,便于幼儿的观察和记录。可当遇到假期时,这些东西就需要有人来管理和喂养了,否则,活动就不能延续下去。每每遇到此事,我都是把这个任务委托给幼儿,这就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让他们在家协助幼儿完成任务。这一方面增强了幼儿的责任感,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后期主题探究活动的继续开展。比如:在开展《蚕宝宝》的活动中,饲养角的蚕蚕宝宝双休日无人照顾,大伙讨论,轮流带回家照顾。
四、发挥优势,挖掘家长资源,深入开展主题探究活动
1、我知晓,我行动,我参与
结合主题探究活动的进程,我在班级家长中开展了“我知晓,我行动,我参与”的活动。请家长支持、配合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开展《丰收的秋天》主题活动中,我们班有跟果园有联系的家长。贵家长在了解我们的主题活动后,主动与农庄联系,请班级家长们带着孩子到周边的农庄摘橘子、挖红薯、拔萝卜,并让幼儿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让更多的孩子亲身感受到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2、今天我是幼儿教师
由于家长来自社会各阶层、从事不同的职业,因而具有幼儿园教师不具备的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因此,我在班级家长中开展了“今天我是幼儿教师”的活动。请家长走进课堂并组织活动,也当一次幼儿老师,使教育活动的手段更加多元化。有利于拓展幼儿的学习内容、丰富学习经验。如:帅帅的妈妈是一名优秀的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冬天不怕冷”主题时,我请她为孩子们上一节体育活动《身体棒棒过冬天》,幼儿有极大的参与兴趣。有的家长在银行工作,我们请他协助联系银行,带孩子们开展参观活动;有的家长住在部队,我们与其联系,带孩子到部队参观演习……每当由家长主持教育活动时,幼儿都会更加积极、认真地参与,对家长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广开言路。他们对由家长传授的知识都记得特别清楚;由家长传授的本领、游戏都倍受幼儿青睐。
3、我和幼儿一起乐
在主题探究活动中,我开展了“我和幼儿一起乐”的与主题探究活动有关系的亲子活动。请家长来园与幼儿一起参加各项活动,他们很喜欢家长到幼儿园参与他们的活动。亲子活动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的生活、活动情况,使家长更好地支持、配合幼儿园开展教育工作。在开展主题活动“运动身体”时,我设计了“我的身体变变变”的活动,请家长和幼儿一起玩“机器人”的游戏,通过身体做不同的姿态,感受关节的重要。并且请家长和幼儿两两一组,在大白纸上画出对方的动作轮廓,涂上鲜艳的颜色,了解身体变化的多样性……家长们在亲子活动中,充分体验和享受亲子制作的乐趣和温馨。在亲子活动中,家长从关心幼儿兴趣需求到积极投入家园共育之中,与幼儿、教师互动互助,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在工作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注重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在主题探究活动中显得十分重要。随着主题探究活动的不断开展,家长在参与活动中有了与更多幼儿接触的机会,受教师与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慢慢放下了架子,学会用“游戏”的手法与孩子交往,建立了朋友间的互动,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共同交流感情,家庭气氛也日趋融洽。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2003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2、《幼儿园课程研究与实践》,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