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珠共明并曜,意花与香佩俱芬:李静训的项链

http://s8/mw690/0063iNldgy6U3iqidrp67&690藏宝轩(大量藏品展示及下载网址http://pan.baidu.com/s/1bnjss15尽请收藏)
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隋朝展厅有着这样一件精美的展品。
另外,还出土了金戒指2件、玉戒指、玛瑙珠串、骨梳、木梳等,由李静训墓出土的金、玉首饰,大致可以看出当时贵族阶层女子的衣服的配饰及梳妆用具。
http://www.zhuayoukong.com/wp-content/uploads/bendi/2014/10/101758iOL.jpg
忽然间一条金项链跃入眼帘,这是何等奢华与精美的一件珠宝。这串项链由左右对称各14个(共28个)金质球形链珠组成,每个球形链珠均由12个小金环焊接而成,每个小环外又有小焊珠一圈和大焊珠5颗,其上再各嵌珍珠10颗。项链的下端居中为一个大圆金饰,上面镶嵌一块鸡血石。鸡血石四周嵌有24颗珍珠,同时两侧各有一四边内曲的方形金饰。两边方饰外侧各有一圆形金饰,上镶嵌蓝色珠饰,周缘亦各镶嵌珍珠一周。最下面又挂着一个心形金饰,金饰上镶嵌青金石。
不止这条金项链,后来看到一些首饰、玉器、日用品等其他文物也是出土于李静训之墓。
http://www.zhuayoukong.com/wp-content/uploads/bendi/2014/10/101758edd.jpg
椭圆形玻璃瓶
隋朝时期
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
高12.5厘米
这件玻璃瓶的瓶口和腹部的俯视面均为椭圆形,是用吹制法制成的,器壁极薄,形态为中国传统造型。经化验,其质地为高铅玻璃和碱玻璃,是中国自己制造的玻璃器,反映了隋代玻璃吹制技术的水平。
李静训不同寻常。
李静训墓位于今西安市玉祥门外西大街南约50米处。1957年,施工人员意外发现了夯土台基。闻讯赶到的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们经过严密探测随后进行了挖掘,就这样目前保存最完整、等级规格最高的隋代墓葬李静训墓呈现在今人面前。在对古墓的进一步挖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具完整的石椁。里面是一具雕刻精美的石棺,石棺平面呈长方形,为房屋殿堂的形象。棺盖由整块石头雕刻而成,有屋檐及檐角、瓦当。盖下部分由6块石块镶为一体,中间开门,两侧开窗,四周刻有斗拱、门窗,并刻有神兽、鲜花、侍从等浮雕图案。石棺上还有诅咒打开石棺人的神秘咒语。李静训去世后就栖息在这个精美绝伦的石棺中,伴随她一起的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这些奢华无比的陪葬品。这些奢华的陪葬品告诉我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位女子,她曾享尽荣华富贵,她叫李静训。
http://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8830/20160726190426-994653751.jpg/800
名称:隋镶金口玉杯
类别:玉器
年代:隋朝
尺寸:高4.1厘米,口径5.6厘米,足径2.9厘米
收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出土时间及地址:1975年陕西西安李静训墓出土
隋镶金口玉杯呈白色。直口,深腹,腹下部微收,平底实足。镶金口,卷唇。通体光素无纹,造型简练,抛光细润,制作精美。是隋代发现不多的玉器珍品
李静训是谁?这个女子相比于历史上那一串频繁出现于各种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红颜,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当我找到关于她的资料,更是诧异。根据墓志铭记载,李静训,字小孩,陇西成纪人,于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六月一日殁于宫中,年方九岁。李静训去世之时只有9岁,当时我的脑子里闪过一个字“殇”,未成年即死去。一个小女孩,她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她奔跑于豪华的宫室中,她的童年让人艳羡,让人惊叹,但她也许还未懂得人情世故,也许还未知道世事沧桑,就离开人世,这即是一种奢华之殇。她是谁?她曾经做过什么?她有着什么样的出身?
http://www.zhuayoukong.com/wp-content/uploads/bendi/2014/10/101758i6P.jpg
回归她的“墓志铭”,她是“上柱国幽州总管壮公之孙,左光禄大夫敏之第四女也。”她的身世显赫,她的祖父李崇是一代名将,年轻时随北周武帝平齐,后又与杨坚一起打天下,官至上柱国。她的父亲李敏因她祖父李崇为国捐躯的赫赫战功,隋文帝杨坚对他倍加恩宠,“高祖以其父死王事,养宫中者久之。”李敏“美姿仪,善骑射,歌舞管弦,无不通解。”后来被杨丽华(即杨坚的长女)的女儿宇文娥英选为夫婿,后官至光禄大夫。李静训“幼为外祖母周皇太后所养,训承长乐,独见慈抚之恩;教习深宫,弥遵柔顺之德。于是摄心八解,归依六度,戒珠共明珰并曜,意花与香佩俱芬。”可见,李静训深受周皇太后即杨丽华的疼爱,一直养于深宫中。大业四年她殁于宫中,杨丽华非常悲痛。对比同时期其他墓葬,李静训墓葬不仅奢华,其埋葬地点和埋葬方式也显特殊。墓志称,李静训死后于当年12月埋葬于京兆长安县休祥里万善万善道场之内。可见,李静训死后并没有埋葬于原离居住地的郊区,而是埋葬于大兴城内。而万善道场是当时的皇家尼寺,距离皇城不远,李静训埋葬于此可以安慰杨丽华的思念之情。特殊的埋葬地点和奢华的墓葬正好与李静训的受宠相呼应。
http://www.zhuayoukong.com/wp-content/uploads/bendi/2014/10/101758Row.jpg
影视作品中的杨丽华
杨丽华与这个特殊的墓葬关系密切。从墓志铭中推测,当时主办李静训丧事的极有可能就是杨丽华。杨丽华为北周宣帝宇文赟的皇后。北周宣帝宇文赟(559年-580年),字干伯,北周武帝宇文邕长子,北周第四代皇帝,他于建德二年(573年)迎娶杨坚长女杨丽华。宇文赟在位只有一年(578年-579年),是个暴虐荒淫、昏庸无道的皇帝,他竟然册立五位皇后。皇后杨丽华端庄秀丽,性格温和,其他皇后及嫔妃都喜欢并敬重她,司马光《资治通鉴》中道:“周杨后性柔婉,不妨忌,四皇后及嫔、御等,咸爱而仰之。”但同时,杨丽华也个性倔强,行事颇有主见。宇文赟曾因杨丽华的不屈服而赐杨死罪,逼令她自杀。杨的母亲独孤氏闻讯后进攻叩头求情,直至头破血流,宇文赟才免杨丽华死罪。
宇文赟于大象二年(580年)去世之后,北周静帝尊杨丽华为皇太后。宇文贇生病的时候,命令杨丽华的父亲杨坚到宫中侍候陪伴。后来,杨坚受遗诏辅政,进而操纵朝政,后又篡周而立隋朝。杨丽华对父亲的行为非常不满。开皇六年(586年)父亲封她为乐平公主,并且劝其改嫁,但她却坚决不同意。大业五年(609年)杨丽华跟随弟弟、隋炀帝杨广到张掖,途中死于河西,享年49岁。而她的外孙女李静训则在大业四年(608年) “遘疾终于汾源之宫”(墓志语),“汾源之宫”即是隋炀帝行宫汾阳宫,也就是说,李静训应该是被杨丽华带在身边的,并且先杨丽华一年去世。杨丽华对父亲建隋代周的行为一直无法释怀,在李静训的墓志中杨丽华以“周皇太后”自称。杨丽华疼爱极了亲人,当初女儿宇文娥英之夫、李静训之父李敏是自己亲自所选,李静训之墓是自己主办,自己在临终前嘱托弟弟隋炀帝杨广,说自己怜爱女儿和女婿,请求杨广将自己现有的食邑,转赐给李敏。隋炀帝答应了她。
这个贵为皇后的女子其实命运多桀,丈夫荒淫暴虐,父亲乱纲夺权,最疼爱的外孙女早夭,她是孤独和可怜的,虽享尽荣华富贵,却抵挡不住历史的沧桑和命运的捉弄。因此,杨丽华对外孙女李静训倾注的深厚感情造就了这个今天我们所见的墓葬,让后人看到了这些精致无比的国宝文物,也让我们感受到历史深处女性的命运和叹息,无论是杨丽华曲折的人生,还是李静训短暂的人生,都是无奈的“奢华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