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还给学生什么
课堂是我生命的核心内容,是我幸福的源头。2017年9月我看到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课堂革命的原则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坚持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素质教育在课堂,坚持教为学服务”构建一个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行动模式。
我一直在探索,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怎么把课堂还给学生呢?徐教授的书用自己的实践回答了这个疑问。她说:“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究;给学生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矛盾,让他们自己去处理;给学生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项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大海,让他们自己去遨游;给学生天空,让他们自已去飞翔。”那么,如何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行动模式呢?如何构建理想课堂呢?书中,你会逐一找到答案,在阅读中,会与您的课堂教育发生强烈的思维碰撞。
二、还给学生之后怎么办
“课堂给了学生之后要怎样?”“教师作用如何发挥?”这是核心问题。还了之后并不是教师就可以袖手旁观,而要更完善的教学艺术。育人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整本书。
构建理想课堂的前提在于教学设计和预设。徐教授给出了基于评价的逆向教学设计,也就是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书中讲述了教学流程、学习目标、课堂问题、课堂活动设计方法与策略,给出书写教学目标的A+B+C+D法则,即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标准(Degree)。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环节始终,以“产出学习成果”为目标。讲述了如何利用评价手段,构建一个主体多元、方式多样、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的课堂评价体系,提倡评价应关注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改进学习方式,发展核心素养。
实施理想课堂的关键在于教法、学法选择,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徐教授讲述了教学方法的选择艺术,先讲述教学方法的分类和特点,然后讲了教学方法的选择策略与方法,最后讲了如何正确对待讲授法。重点讲述了如何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让课堂从“教授的场所”走向“学习的场所”,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中心的理念、策略与方法。如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合作学习有什么独特价值,为什么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又为什么能发展科学思维素养,合作学习的生命周期是什么,如何应对,对合作学习中的抢答管理、弱势群体的现状、成因、发展对策等等都做了详细阐述。这样的课堂更能实现“轻负担高效率”。
三、生动案例引领实际行动
阅读该书就好像与专家、教授、名师对话,书中的理念易懂、操作方法易学易用。有的案例可以作为范例,指导教师实施有效教学。又有许许多多鲜活案例,有的案例可以让你规避错误,提高教学效率。有的案例为教师实施循证教学,提供步骤、方法与策略。如,徐教授讲述深度学习理论与实践,通过提高注意力、提升思维质量、进行结构化学习促进深度学习的策略与方法,让人学会深度学习,实施理想课堂,有效教学如虎添翼。通过整合学科内部结构挖掘生成课堂资源,结合学科内容的特点达成精彩生成,让课堂在充分预设中精彩生成,让每一节课完美结束,也是下一节课的精彩生成。
书中涉及的学科知识、思想方法、思维能力广泛。如,在最后一章讲述了“互联网+”时代如何变革课堂,互联网教育改变了什么,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又有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徐教授高屋建瓴地给我们指出了怎样与现代教育技术相融共生。
徐教授学识渊博,阅历丰富,善于积累,不仅呈现了一幅课堂教学的生动优美画面,更让我们寻到了构建理想课堂的行动路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