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与西安八仙庵

西安市区城东有座八仙庵,
它是供奉八仙的场所,建在唐代兴庆宫长乐坊地段,是关中地区最大的一座道教观院(现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相传建于宋代,元、明、清和民国时期屡次翻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来西安避难时曾住八仙庵,并颁发1000两白银,命八仙庵道长李宗阳修建牌坊,并赐八仙庵“敕建”
二字,高悬于庵前门领之上,八仙宫因此得名。现在,它是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西安市著名的旅游景点。
如今庵内西碑廊有一碑记详述奉谕旨敕建的经过,碑文如下:
头品顶戴、尚书衔兵部侍郎兼督察院右副都御史、陕西巡抚升允
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初九日奉朱批依议钦此。
前翰林院庶吉士工部主事陕西洛南县知县王新桢敬书
慈禧还为八仙庵题匾“玉清至道”,现悬挂在庵内邱祖殿门领之上,书有“光绪三十年八月二十一日皇太后御笔”,“赐
陕西敕建万寿宫道士李宗阳”
光绪二十六年九月,皇上奉皇太后慈辇西幸秦中。时方久旱,被灾州县至六十余属之广。哀鸿遍野,圣念恻然。甫入关,即蠲缓本年租赋。迨驻跸西安,先后发帑银二百数十万两,南北漕粮又十数万石,省内外各属均得就食。拯饥全活灾黎逾亿亿万。而宫廷减膳节用,为民祈福,轸恤有加。今春雨泽愆期,特命大臣致祭太白山神。慈宫虔祷,无间昕夕。至德格天,感应如响。自后甘霖滂沛,土脉普滋,禾黍浡兴,岁以大熟。为百年来所未有。既饬颁内帑三千金重新太白山庙。又于陕中庙宇之在祀典者,御书扁额各二方,以答神贶。于是,八仙庵亦蒙赏内帑千金,交总管内务府大臣、工部左侍郎臣继禄发给道士李宗阳,增修牌楼,并俯从陕西巡抚臣升允之请赐八仙庵敕建字样。伏念八仙庵自唐宋迄元明,时越千载。今者仰沐天恩,至优极渥,如斯荣遇,时迈寻常。仙佛有灵,同深护佑。自兹以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皇太后皇上,万寿无疆,膺受多福。道士躬逢其盛,怯睹升平,尤为庆幸。恭直回銮在即,不胜犬马依恋之诚。惟有日夜焚香窃效,天保九如,歌颂功德。谨撰文纪实,勒之贞石,用焉不忘,庶几答报厚德鸿慈于永永无极云。
光绪二十七年八月
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西行西安是陕西近代史上的大事之一,但历史记载不多,相关文物更少。《慈禧太后万寿碑》为研究慈禧太后的宗教观及当时的史实提供了珍贵资料。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签订后,各国相继从北京撤兵, 10月6日,慈禧一行从北院(陕西巡抚部院)起程,出南门绕道东关八仙庵暂憩拈香,然后东去。“八月二十四日辰刻,两宫圣驾自西安行宫启跸。閤城文武官吏,均先于宫门外齐集,伺候升舆。行李车先发。辰初三刻,前导马队出城;太监次之;各亲贵王公大臣,或车或马,又次之。俄闻静鞭三响,即有黄轿数乘,自行宫出,士民皆伏地屏息。皇上、皇太后先后乘黄轿出宫;皇后随后;向有扈驾诸王、大臣,又在其后,最后为大阿哥。衔尾重车无数,均系各衙门档案。曲折穿行大街中,辰牌向尽;始出南门。沿途市肄,各设香花灯彩;长安父老,均于南门外祗候跪送,恭献黄缎万民伞九柄。出城后仍绕赴东关,诣八仙庵拈香进膳。本来直出东门,路线可省三分之二,谓因体制关系,且取‘南方旺气向明而治’之义,所以辇路必出南门。先期奉升抚传谕:州县都守以上,均在灞桥恭送,佐杂千把,在十里铺恭送。”(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
八仙庵现以清代建筑为多,进入山门,钟、鼓二楼分立左右。第一进院落的正中有遇仙桥。院正面为灵宫殿。殿内正中供奉着道教的护法神玉灵官的彩色塑像。第二进院的正面为八仙殿,为八仙庵之主殿,是道观日常举行盛大宗教活动的场所。殿内正中奉祀着东华帝君。两侧(右起)分别为韩湘子、铁拐李、张果老、汉钟离及吕洞宾、蓝采和、曹国舅、何仙姑的八仙泥塑彩像,殿壁有八仙图。第三进院落的正面为斗姥殿。殿内正中奉祀着斗姥元君。大殿的东西两侧各有跨院,东院内有吕祖洞、药王殿和太白殿。西院的北面为邱祖殿。





















庵内前部东西两侧有“道教名家书廊”,收有一些古今名人(如米芾、翁同和、于右任等)的碑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