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傩戏面具意义

(2015-06-21 19:09:31)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化学

 

     傩堂戏是一种宗教祭祀色彩很浓的戏剧,至今在贵州境内大部份县市仍有遗存,尤以黔东和黔北的德江、思南、沿河、印江、铜仁、江口等县流传最广。  
   

      傩堂戏演出之前要举行复杂的法事祭拜司傩大神——傩公和傩母。法事施行的全过程充满着森严、肃穆的气氛,使人感到已进人一种神秘、恍惚的“神化”境界。 
     法事完毕,演员便佩戴面具上场表演戏剧。  
      面具以“堂”为单位,每堂面具的数目及角色各地不尽相同,民间流传看“半堂戏十二面具,全堂戏二十四面具”之说,实际上面具的数目主要根据演出的需要而定,并不拘泥于十二或二十四之数。    傩堂戏演出的全过程演员都要佩戴面具,傩堂面具的质料多为杨木和柳木,杨木质轻又不易开裂,至于柳木,民间认为可以避邪。傩堂面具造型偏重写实,也予以夸张,具有凝重实感。着色分为淡彩和重彩两类,淡彩以赭石或土黄作为底色,用黑色画眉毛、头发、冠帽,然后用熬制的桐油涂刷几遍;重彩常用红、蓝、黄、黑、禄、赭数色,多为土法制作的植物或矿物质颜料,也有用油漆涂绘的。 
      傩堂戏面具,按其性格和形象,大体可分为“正神”、“凶神”、世俗人物和动物四种类型。 
  “正神”是善良而正直的神祗,这类面具无论男女老少、法力大小、职位高低,人多面相温和,神情安详。如唐氏太婆、仙锋小姐、消灾和尚、文王卦师、地盘业主、梁山土地、刘备、柳毅、甘生、龙女等。  
  “凶神”是勇猛而凶悍的神祗,他们在傩堂中大都担负着捉妖拿鬼、驱邪逐疫的职能。他们的整体形象咄咄逼人。线条粗扩、奔放是凶神面具造型的共同特征。属于此类面具的角色有开山莽将  
   世俗人物在傩堂戏中有正面人物和丑角两类。这两类面具在造型艺术上差异较大。 
   正面人物面具造型多为五官端正、眉清目秀,表现出淳朴、忠厚的个性。其表现手法比较写实,很少有夸张和其它方面的装饰。它们类似正神面具但更加世俗化。这一类面具有卖酒娘子、报福三郎、鞠躬老师、孟姜女、甘夫人、糜夫人、梅香、安安、姜师、金童、家丁、小二等。  
  丑角面具则在写实的基础上突出滑稽的人物形象。如秦童、秦童娘子、算命先生、秋姑娘等都是很生动的丑角面具造型。民间有“离了丑角不成戏,离了锣鼓不成剧”的谚语,可见丑角在傩堂戏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傩堂戏中还有少量动物面具,如猴王、牛头、马面等。  
 每年正月,甘肃天水、平凉等地就会举行社火活动。表演者通常会戴上代表各种神仙精灵的面具。 
  面具有纸壳做的,也有杨树、柳树雕刻制成的。面具使用之前,必须要举行祭祀开光仪式,“神灵附体之后才能使用 

      傩戏在江西有着悠久的传统,古时候傩事盛行,甚至有“十家九傩”的说法。傩在江西的表演形态主要是舞蹈,傩仪、傩舞、傩戏三者交织,民间称之为“跳傩”。 
  傩仪中,面具既是驱邪逐疫的威猛之神,又是庇佑生民的保护神。比如乐安县增田乡的驱鬼逐疫傩仪,由戴“鸡嘴”面具者,手执弓箭,舞蹈于庭,“遍室驱逐”。  
     每次跳傩之前,傩班先举行祭祀仪式,然后便走乡串户,四处跳傩。这种傩舞现在已经发展成一种节令性的民俗自娱活动。“一面鼓,一面锣,爆竹一响就跳傩”。 
  江西跳傩面具多为木质,少数地方为纸质,但赣西万载县因盛产夏布,有些艺人在面具成坯之后裱糊夏布,以防裂、防蛀,便于着色。  
  由于面具的神圣性,需要经常保持光洁、鲜艳,因此各地面具每隔几年都要上一次漆,民间称为“开光”。  
湖南傩戏在湖南各个民族的聚居地都有演出。  
  湖南傩戏中,不是所有的角色都戴面具。有些剧目在历史上剧情和人物较简单,曾经戴面具演唱,但清未以后受地方戏曲的影响,部份剧中人逐渐改面具为涂面,形成面具与涂面同台演出的局面。如《桃源洞》中,主角杨子云用涂面,安童、黑煞、土地等戴面具。  
羌姆”是藏语“跳神”的意思。 
  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的藏传佛教寺院里,每逢重要的佛教节日,都要举行隆重的跳神活动。  
 “羌姆”是一种宗教仪式娱乐成份很少。 
  参加“羌姆”的演员都是经过专门
训练的喇嘛。表演时,演员就是神的化身,要虔诚地去做各种代表神暗示给人的动作,一招一式都表达一定的含义,不能随便发挥。 
  “羌姆”的主要目的是显示佛法的威力。跳神时出场的法王和马首金刚等
护法神,皆呈愤怒狰狞之态,作出各种降妖的舞姿,表示以武力消除佛教徒们修习正法时的种种邪念,降伏一切危害佛教的妖魔。因此,跳神面具大多狰狞可怖,以对各种妖魔发挥威慑作用。   “羌姆”面具大多数为立体雕塑造
型,材质有皮、木、铜、泥、漆布等,其中漆布面具最普及。这些面具平时都陈放在跳神院。 
  面具的内容,除表现佛、菩萨、历代高僧圣人外,主要是表现各类护法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