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数学单位引发的换位思考
作者:兵法奇门
前几天我上小学的女儿写一道数学题,题型大约是:一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是多少?我女儿写了算式:2乘以4=8。我在一边看她写到一半,因为她写得太靠右边了,预计很难再写下单位厘米了,我随口说:你可以写单位“(cm)”。这样位置就够了。我女儿执意要写“(厘米)”,她说:“老师说,题目里面没有cm的就不能写cm。”当时我听了以后惊讶了十几秒,第一秒反应是:这老师竟然这么笨?第二秒反应是:不对呀,这是非常简单的常识,数学老师怎么可能不懂呢?第三秒反应是:事出反常必有妖。然后就花了十秒钟时间来思考,终于明白了数学老师遭遇社会毒打后的良苦用心。数学老师这样要求的原因是:
大概率她以前经历过这种事:数学老师集中去密封改卷,然后改卷老师被要求严格按照标准答案来改卷,所谓的标准答案就是上级(可能是出题人)把试卷答案写出来,印在纸上,然后下发给改卷老师。然后改卷老师就遇到了上述这种题目,标准答案是“2乘以4=8(厘米)”,然后有考生写成了“2乘以4=8(cm)”,结果因为单位“写错”被扣1分。
可能有人说,这是你胡吹的吧?真有这种事?具体是2乘以4这种事有没有,我不知道,但我确实也亲眼见过类似的现象,一些简单的数学常识,仅仅因为和标准答案不同而被扣分。这种现象在语文中更多,我估计语文中的“近义词”和“同义词”是重灾区。如果给老师灵活改分的权力,就会可能会引发很多事后讨要分数的现象,所以每到密封改卷,上级往往就要求严格按标准答案改卷。遇到死板不懂灵活的老师,你就倒霉了。所以数学老师,早就聪明到,必有家长回去教小孩说可以写cm,于是就及早在学校教会小孩说:题目里没有cm的不能写cm。直接堵住家长的嘴,以免家长教坏小孩,导致小孩日后运气不好遇到死板的改卷老师时被扣分。可能也有人骂改卷老师了,老师你这么死板干嘛。改卷老师会说,我只是执行上级命令,上级说要严格按标准答案改卷。我们又要去骂上级。上级肯定会说,没有统一标准怎么改卷?没有统一标准可能导致分数出来后,每人各自标准不同,都说自己的对,都要加分回去。不过,具体到这个单位问题,确实可以灵活,我们也对改卷老师讲了,能灵活的可以灵活一点。。。。然后皮球又踢回到改卷老师脚下。到这时,我们就得换位思考了,你觉得改卷老师大概率是灵活一点还是死板一点?改卷老师心里会想:如果我灵活出了问题,领导必定拿我问话,别的不说,光一句:你怎么不按标准答案改卷?我就有口莫辨了。如果我死板改分,出了问题,我可以直接推到标准答案以及上级的要求上,标准答案是这样,你答的不是这样,上级要求我们按标准答案改分,这不是我的错。于是皮球又提到了考生脚下,考生是未成年人,皮球自动滚到老师脚下,于是老师决定不在把皮球踢给家长了,直接在教学中做明确要求……
这就叫社会毒打。
作为家长,你怎么办呢?我好纠结,如果告诉孩子是可以写cm的,那就等于让我去赌改卷老师大概率是死板的还是大概率会灵活改分。如果我告诉孩子听老师,那就无疑是让孩子认为厘米和cm不是一回事,不利于孩子知识素养的提高。这虽然只是个小问题,但日后孩子的学习路程还很漫长,在我们看来是小问题,在那个阶段看来却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这种教育和过去三十年前的还可怕,完全属于教育倒退。活的知识完全变成了死的知识,所谓的死读书不过如此。我还记得我小学五年级遇到的一件事,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一次他在黑板上写个够字,他写错了,多字在左边了。被我指出来,他擦掉重写了,但嘴巴里唠叨:句多多句都一样。当时我不明白,后来长大了才发现果然也有那种写法。以后我在古籍上每当看到那种写法,我就会想起我五年级时的语文老师。当然时代进步,那个异体字现在已经不用了,但在历史的那个简单,人们还是宽容地对待曾经存在过的事物。
题外话,分析战例多了,我不得不习惯于换位思考。美军去打仗,有个标准流程:先炮火准备,飞机大炮狂轰一顿,然后步兵再推进。有时候我站在美军和他们敌人的视角看,这大炮轰炸根本没用,美国人也知道对手躲在地堡里面,你这纯粹是浪费炮弹,而且还惊醒对手,失去了偷袭的可能,你们怎么那么笨呢?砍去无用的炮轰,鬼子悄悄进村,打枪的不要,这不好吗?后来我再换位思考,站在指挥官立场,我不必去管他有用没用,反正这是标准动作,如果我不做,出了问题,我就被批得体无完肤。如果我做了,没效果,那不关我的事。何况做了以后,一百发炮弹,砸死一个敌人,那也是好事啊,对不?如果不做,难道那个敌人他会自己死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