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毕山西省地质博物馆,步行至山西省煤炭博物馆,近半小时,有偿参观,疫情下一律半票30/人,且必须绑定讲解员,需付讲解费20元/人,于是作罢,乘公交前去省青铜博物馆,14:30达
省青铜博物馆和省煤炭博物馆在全国省级博物馆极其罕见,走过30个省、直辖市级,才第1次见到,可见煤炭、青铜矿是山西省的特色,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曾起过重要作用
山西青铜博物馆,2019年7月始开馆,面积1.1万平米,位太原市长风文化商务区中央文化岛上,前拥汾河,后依内河,北临山西大剧院,东邻山西省科技馆
山西青铜博物馆建筑相当独特,非常醒目 ,成为该岛大平台广场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该建筑由5座相通、上大下小的椭圆柱形建筑组成,色彩:3座为红色,另2座为古铜色,且该5座建筑分别被山西青铜博物馆和太原市博物馆共享,后者于3座红色建筑中,前者在2座古铜色建筑内
省市级2个博物馆在同1馆址内,未曾见过,很新鲜啊!
山西青铜博物馆的建立,直接起因于2018年中央部署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辉煌战果山:山西省公安机关在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中,获得25000余件文物,其中青铜器数量颇多,尤其商周青铜器,这极大地丰富了山西省青铜文物宝库,更有力佐证了山西在中国古代历史,尤其商周时期的突出重要作用
为了彰显山西文物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时下全省转型发展,文旅融合趋势,讲好山西故事,建造1座“晋字号”青铜博物馆正当时
山西青铜博物馆,展品主要集中在3和4楼,3楼展厅有2个主题:
1.根据古代铸造青铜器的整个过程,按照其序列环节,布置模拟场景,突出介绍山西省古代青铜制作的技艺和历史;
2.探幽寻胜,展示青铜器鼎盛时期,周朝高超青铜工艺铸造出珍贵精美的青铜制品
4楼展厅,主要通过展示海量般的数量、不同时期青铜器,从中概述中国青铜器制作的历史,并放眼世界,横向比较;凸显西周把青铜器与中国礼乐挂钩的主题,强调古代青铜器在当时的重要地位和在上层建筑应用的普遍性;讲述它与中国历史发展之间的关系:商周礼乐关系的紧密结合到汉代后明显松散,具体表现为:青铜器从显示身份、地位为主演变为以应用、实用为主;青铜器作为陪葬品,从货真价实的应用品演变为缩小版的仿制品为主。。。
由于山西省那时晋国的崛起,在周朝处于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和核心区域,又有1些大面积的铜矿石,其出产的青铜器的数量和质量在当时无与伦比,成为古代青铜器铸造的大省
2楼展示厅室则主要用于数字青铜,多方位展现山西省古代青铜器,运用这种高科技,虚拟展现古代青铜器,尤其受到青少年的青睐,成为更好了解历史的拓展手段;2楼还有专题青铜收藏品的临时展厅
1楼主要用于相关的公共厅:多功能厅、文创空间、休闲空间和学术报告厅等
我们从连接市博物馆和省青铜博物馆的序厅进入,序厅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几千年前山西地域的王者风范气息扑面而来
走过序厅浮雕墙,就见胡傅温酒樽和水陆攻战纹铜钫2尊青铜国宝

山西省青铜博物馆前标志物
1 金属圆柱体,由众多的大大小小、形状千姿百态的金属铸成,内含深意,挺有意思

2
三角椎体
博物馆建筑造型奇特,由5座相通、上大下小的椭圆柱形建筑组成,色彩:左起3座为红色,另2座为古铜色
该建筑设计有法国1家建筑设计事务所承接
该馆由山西青铜博物馆和太原市博物馆共享,前者位于最远处2座,后者独享另3座
山西省青铜博物馆位2座古铜色的建筑内

走进连接红色和古铜色建筑的序厅,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凸显几千年前山西地域的王者风范

走过序厅,青铜国宝亮相
1
胡傅温酒樽,为西汉时期,高24.5厘米,口径23,4厘米,重24斤通体鎏金浮雕纹饰,饰有虎、熊、牛、龙、羊等动物,达2位数,樽口处刻有“中陵胡傅铜温酒樽”等字样
此尊珍贵的特点:纹饰、动物形象,既具有北方草原文化特色,又不失中原的典雅之风,这2种风格融于1器的精美文物,为全国罕见,呈现出汉代高超的青铜艺术和技术水平
胡傅温酒樽有1对,另1尊刻字多一“二”字,均收藏于山西博物院,山西青铜博物馆隶属于前者,青铜器展示厅好些珍贵器皿来自博物院
樽主要用于盛酒,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到了汉代酒樽更为盛行

2
水陆攻战纹铜钫,战国时期,直口,深腹中鼓,高圈足,通高33厘米,口沿10.1-10.6厘米,圈足边长13厘米(图片来自网上)

博物馆通过以上图片,对该水陆攻战纹铜钫的诠释:铜钫外圈面,通过从下到上5层次人物栩栩如生、非常逼真的描绘,讲述1场甲乙双方战斗,最后甲方获胜的过程:第1层次,入侵者乙方29人,乘船入侵;第2、3层次,发现敌情,甲方调集兵卒34人,均带鸭舌帽,上坡与之交战;第4层战斗激烈,第5层,最后乙方被消灭,甲方庆贺
此铜钫的珍贵就在于它所描述的那场活龙活现的人物战的过程,仿佛就在眼前
对这1水陆攻战故事的理解,可是费了笔者好些时间
经过1、2层,直奔主题之1、第3层楼,里面展现着山西省古代青铜器的制作过程,还有围绕其相关内容介绍:从古代青铜器的原材料铜矿采集、冶炼、到制成青铜器皿的过程;这一过程中这几个序列阶段内在技术含量的纵向提高,使得青铜器制作由简到繁,青铜器制品千姿百态,丰富多彩
来到3楼,观看青铜器制作全过程,以上展品为各种颜色的铜矿石
开采获得铜矿后,需用火去除硫、砷、锑等杂质,这是仿古代冶炼铜的场所
冶炼铜,世界上最早于公元前7500年,出现在安纳托利亚高原东南,位亚洲和欧洲之间,代表了人类技术史上的1次重大飞越
公元前3500-前2000年,在广袤的欧亚大陆上,从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到印度和中国,不同时期的早期文明都先后掌握了冶铜技术:
中国在山西中山条的采铜地区附近的6公里处,位山西省绛县西吴壁村,发现具有很高专业化程度的大型冶铜手工业遗址,面积70万平米,夏商时期,当时以冶炼纯铜为主,兼制造铜质小工具
青铜器的原材料为青铜,要获得青铜,提炼出纯铜后,还要合金,即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锡,合金后为锡青铜,
铜中加入锌为锌青铜,加入铅为铅青铜,以上3者合称为青铜
根据所制造青铜器的用途,加入的锡、锌、铅比例不同
还原当时制造青铜器的场景 1
烘焙制造青铜器的模
制造青铜器,有浑铸和分铸之分,浑铸指1次性浇铸,使器物成型的鋳造法,分铸是将器物主体和附件分别制造,再采用铸接或焊接手段得到成品的铸造方法。一般来说,浑铸用于结构简单的器物,分铸用于结构复杂的
用多个浑铸的简单工艺,解决复杂的技术问题,执简驭繁,匠心独具
2
然后把千度以上的青铜液体注入模
3 脱模
4
修整出炉的青铜器
5
修饰后的青铜器成品,这乐器是浑铸还是分铸,应该相当清楚了
探幽寻胜主题展品:
1.
牲尊,战国时期,长46厘米,高28.3厘米,重6.5公斤,仿牛形,昂首竖目,这复杂的器皿应该用浑铸还是分铸?
青铜器时代是指夏商-汉代,其中商周达到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