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玩玉的人可能说到和田玉山料,大都会嗤之以鼻:不值钱的东西!殊不知,“泥塘亦出香荷”,山料中也曾出现过一种轰动一时的顶尖玉料。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07a0da859c51ab3963ac56f255c3342c.jpg|
和田所属的于田县离和田有180公里,于田山料是一种很有个性的料,于田矿点出产的白玉青白,纯净明澈,刚烈坚硬,水头很足,雕刻出的作品外观十分漂亮。而传说中的95于阗山料更是大部分达到羊脂级的罕见山料,是山料中的极品。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37c055af7a80a0953d1fdfe8b09a47dc.jpg|
于田山料的辉煌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白度上佳,结构细腻,目视无结构,断口较平滑,油润度高。虽然是山料,质量却超过绝大多数籽料,可称得上羊脂级别,是全国各大玉雕厂争购的料。然而1995年由戚兄弟开出的那次令人惊艳的白料,也就是以后大家所谈论的戚家坑95于田料,只是一现的昙花,1995年后那种好白料几成绝响,于田矿虽然年年都出料,但此料非彼料,是玉雕师傅望而生畏的硬骨头。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e009d1661b99f6f5d3c93bb0f99b46d7.jpg|
雕于田山料是一场玉雕工和玉的心情郁闷的拉锯战,当拓片切割于田山料时,你会发现料里的裂缝是运动的,会随着你的切割速度和进度生长,而且长的很快,使你的好心情和工作成果化为乌有。有时你不屈不挠的好容易切一块来雕。工具走过后,平整的玉料又出现小裂缝,玉雕师在同这种料长期较量中,总结出了一套战法,拿到料先一阵“暴打”乱敲,打完后剩下不裂的部分才开始雕,可以减少无谓的劳动。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19f3fb41b0bd1351e63463d3da905c43.jpg|
于田山料之所以有这样的个性,与其书页式的结构有关。与和田黑山料的毛毡或绳状结构良好的韧性相比,书页式层叠结构受力后很容易解裂,这就不难解释于田山料裂口会生长的原因。于田山料已发现出料的矿点不少,连临近策勒县也发现与于田料同质的料,加之于田山料出产地周围有大规模的死火山群,符合远古火山造玉的地质特征,理论储量应该不少。
不过最后我想和大家说的是,九五于阗料,只不过是一九九五年在和田玉矿发现的一批优质和田山料,的确其数量很少,但它也同金丝玉、黄沁料、红玉(玉髓)一样被有意地炒作了,如果爱玉人去刻意地追求或花大价钱收购,还是需要理性地考量。
■ 欢迎订阅,欢迎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