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震撼的惊蛰

(2023-03-07 19:01:44)

清晨醒来,一打开手机就颇为受益,真有点“开卷有益”之感。微信朋友圈、各个群里大都发或转发着“惊蛰”的帖子。初识帖,一惊讶。我惊讶于人们对“惊蛰”这个节气理解的深度,心向往之,手痒痒之,就这样指尖间便有了“惊蛰”的文字。

我是在听了一段优美的朗诵才起意写这篇小文的,我真想再听一遍,记下来,您随之我的笔触不妨一看,有没有打动您的东西,“惊蛰,24节气当中最生动的两个字。‘蛰’,深藏的睡沉的。是啊,原来在生灭之间还有这样一种状态。蛰,不动而动,止而不止,外静内涌,蓄势待动。呼吸,不再是为了生发,而是为了收纳,收入百谷深处,纳入沟壑之底。尽可能的沉得深,日后方可跃的高,飞的远,厚积薄发的道理万物正在践行。可谁唤得醒,这深藏沉睡的生灵啊!唤可能不够力气,‘惊’才可以。惊蛰,一改立春的温婉,雨水的深情,一声惊雷让众生顿觉:春,已至。桃树彻底的醒了,抖擞着精神,一边是绿叶,一边是鲜花,舒展着一切的可能。李花热热闹闹挤上枝丫,那是春日里的雪啊!却话的是温暖,道的是热烈。梨树的苍劲,梨花的优雅,告诉你,多少阅历的躯干,都配得上一颗童心。真正的纯粹,是滤过了世事。别怕被笑话,天真与年岁无关。檵木的开花,像慢慢张开的手掌,掌心里的秘密,要和天地共享了。一朵花开一个秘密,天地间又多了那么多秘密,好浪漫!惊蛰,有没有雷不一定,但这一激灵,是贯彻的。无论原因是暖阳,还是细雨,成长是不可逆的,但长成却各自有命。你会发现,春天最爱眷顾不畏天地的,春天也绝不会辜负持之不弃的,是啊,只要你敢当敢为,春天定会助你。”

惊蛰,《辞海》老师这样解释:“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36日或5日,视太阳位置达黄经34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时天气转暖,当南方暖湿空气活跃、北方又有冷空气南下时,可能出现春雷。黄河中下游地区,10厘米深的地湿已稳定通过5°,中国大部地区开始春耕春种。”这样的解释恰到好处,妙不可言。

惊蛰节气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在二十四节气中,惊蛰反映自然的是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在农忙中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各地随着气温回升,日照增加,由南向北渐次开始春耕。

说起惊蛰,作家朋友高翔老师是这样写的:“万物张起耳朵,尤其是一片叶子,颤巍巍着心跳,揣想今生的幸福,在枝头,会演绎那个级别的惊心动魄?密密的风,将春暖花开的预言,一山一岭地传扬。”

回过头来再看朋友圈里这样说“惊蛰”:“土地的深处,正滚动着一声声引爆春天的雷鸣。”“九九寒尽黄花坠绽,平地惊雷,蛰动苏眠。”“惊蛰,以充满希望的春雷,震开我久久闭塞的胸膛。”

惊蛰,在我眼中,从儿时的懵懂与好奇,渐渐走进我的心间,有时像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发问:“二十四节气,怎么还会有这么稀奇古怪的节气?随之渐长,便一一揭开了“惊蛰”的神秘面纱,变得越来越清晰。尤其近年来慢慢咀嚼、细细探究“惊蛰”,面前展示出了一个生动形象、声情并茂的惊蛰,一个心想惊雷、无比震撼的惊蛰,在二十四节气中独具风采,让人们在撼动中记住了你的名字。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2016年刻骨铭心振聋发聩惊悚不已的惊蛰。就在惊蛰的前一天晚上,起初风平浪静,就神不知、鬼不觉间,一声春雷震天响,把人们震到了广场上。因这晴天霹雷,惊天动地。电网也因遭强烈的雷击而跳闸,造成停电所以人们只好都涌聚到单位的广场上,惊恐而饶有兴致地议论着这不寻常的惊雷:“这雷太响了,很少听到这么响的雷。”“刚听着时还以为是爆炸声。”“冷不丁地一个雷,吓了我一惊。”这声春雷,也在向人们释放着一个信号:惊蛰到了。那个惊雷震撼了我,直抵心灵,我想,所有听到那个惊雷的人,都不会忘记那一年震撼人心的惊蛰前夜。

惊蛰,一个惊天动地的创举,彻底驱走了冬天,真正打开了春天的大门;一声惊雷,惊了岁月,醒了春天,惊走了蛰居于洞穴里小家伙们一个冬天的慵懒;迎来了一个美好的春天!

乔显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