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家的堆臼

(2022-03-29 15:40:07)

从记事起我就发现,在我家的街门口放着一个石头的东西。后来,发现有的邻居家街门口也放着一个类似的东西。出于好奇,我便指着堆臼问祖母:奶奶,这是什么东西?”祖母微笑着告诉我:“这叫堆臼,舂米用的。”我便知道了名字不知道它怎样舂米后来,看到一家家邻居在我家街门前用碓臼舂米,恍然明白,原来就这么简单,从此,我就真正明白了堆臼的用途和存在的意义。

说起碓臼,不知产生于哪个年代,应该有很长的历史了吧?我国劳动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的舂米工具,也算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过去那些贫穷落后的年代,一辈辈传了下来,图的是用来舂数量不大的糙米、杂粮和麦子米用自己的劳动瞬间改善着粮食的形态和味道,调剂、改善着人们的生活。正是这看似普通、造型简单的堆臼却提升了乡村百姓的生活质量,让寻常百姓度过了艰难、贫穷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堆臼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渐渐消失

儿时曾细细端详碓臼觉得都很结实,也曾和小伙伴们争论过一个个堆臼是用什么石头做的,争论的结果,普遍认为大多堆臼是由青石做的,理由是青石结实,长期使用不易凿破。碓臼的形状大都是圆的,偶尔也发现有方形的堆臼的中间有一个十分光滑的圆窝,碓臼的圆窝上口宽,直径约40公分向下按弧度渐渐地往中心收缩底宽不好估量,一般堆臼深约30-40公分,也有特殊的个例。与碓臼绝配碓臼锤,密切到谁也离不了谁的程度,像有人说的“老头不离老婆”。碓臼锤也是用一块青石做的,也是做成圆形的,也是上粗下细,与碓臼密切合理地搭配着,只是它整个的要比堆臼的圆窝小一圈,留出的空间刚好舂米。碓臼锤的平面中间凿一个直径大约3-4公分的圆槽,楔上一块直径3-4公分、40公分的圆柄。这样,碓臼、碓臼锤就做成了那是乡村匠人一凿子、一凿子精雕细刻出来的,期间定然下了一番细功夫。

我家的碓臼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记,那是乡村匠人用青石精心为我家凿一个圆形碓臼,一直放在我家街门口的东,碓臼锤就放在西厢屋里,这样街坊邻居用起来方便。

那时,周遭的街坊邻居大多没有碓臼,因为做碓臼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大不愿费时,想舂米的时候,借用一下邻居的就行了。我家的碓臼靠近街道,来借用的自然就多,用完后用水冲一下碓臼窝、碓臼锤就行了。

现在慢慢回忆当年的情景这看似不起眼的碓臼却吸引来了左邻右舍。

儿时经常看到这家的女主人端着盆来了,那家的女主人拿着炊帚来了。南来北往的人见了便问:“干什么去?”“舂麦子米去,舂了的麦子米真好喝。”“是啊,过几天我也舂点。”听着她们的话音刚落,不一会儿,就会听到清脆“吨、吨”舂米声,打破了周遭的沉寂,舂出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和甜蜜

尤其到了过节的时候,舂麦子米的真多。特殊的年代形成了这特殊的生活,喝麦子米也成了过去过节的一种改善生活方式,因那时农村调剂改善生活的空间很小每逢过节时,一家家的女主人像感应似的,都想舂点麦子米调节一下单调的饮食。于是乎,舂麦子米的一家接一家,还经常排着号,在家中就能听到她们的排号声,有的扯着嗓子大喊:“你舂完了吆喝声,别让别人占去。”对方应着:“好,我舂完了就叫你。”既密切了关系,又耽误不了舂米。这样一来,我家的门前比往日热闹起来,街坊邻居一边舂着米,一边说笑着,欢声笑语飘荡在我家门前上空,舂米的多了,碓臼自然跟着忙起来了,门前的舂米声不断吨吨、吨吨……”初听舂米声,感到是那么亲切,听着、听着,就反射到了我的味蕾,我就有了喝麦子米的念想,就向祖母、母亲嚷嚷着舂麦子米喝。

我家都是祖母和母亲舂麦子米,都很在行有时我闲来觉得好奇,凑热闹似的走过去帮帮忙,感受一下舂麦子米的滋味。我一边用力舂着麦子米,一边细细琢磨着儿时就在想,我们的祖先真富有聪明智慧,没有工具就能创造出工具来,竟琢磨出这么实用的生活用具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改变着贫穷的生活,生活质量大大提升了。就这样干着、想着,只觉得一会儿工夫就舂好了麦子米

说实话,用碓臼舂的麦子米就是好喝,特别粘稠,还有劲道,味道也浓,这是机械和其它加工不可比的。每每揭开锅盖,满屋飘荡着一股浓郁的芳香,浓浓的麦子米的味道,不,祖母和母亲的味道;每每端起碗来,香飘鼻翼间,心生好喜欢;每每喝着、咀嚼着麦子米,麦香芬芳,唇齿留香, 是碓臼与麦子米碰撞的结果。尤其是喝着自己亲手舂的麦子米,特别香甜,别样的滋味在心头,咀嚼中有故事,更增了食欲。如今离开家乡几十年了,还每每想起我家舂麦子米的光景想起舂的麦子米,不自觉地回味起它的味道,浓啊!回味起舂麦子米的过往经历,回味起饱蘸着感情色彩的碓臼,勾起的是思乡的无限情思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这其实就是乡愁,浓得化不开。

后来,我家的碓臼不知什么原因破损了,弃之可惜,情有不舍。其实,世间任何物件用久了,都是有感情的,这种感情一时说不清楚也正因这样,父亲便把破损的堆臼从门东挪到了西,只是个方位的改变,又扣了起来,改变了它的用途和处世方式。猛然发现,碓臼虽不能舂米了,但它倒扣后的破碎处,放些小东西祖母便把门上的钥匙都放在里面,用起来着实方便;倒扣过来的碓臼面很平整,很光滑祖母经常惬意坐到碓臼上,抬头遮眼看看蓝天白云,举目望南山她自认为的“三匹白马”,近看村中间那棵500多年树龄的老槐树,心中便会陡然生发出无限的感慨

祖母每天总会欣然地坐在门前的碓臼上,常常会遇到南来北往的,都亲切地这位老人打着招呼,这是从村子的东西南北各个不同角落带来问候,传递着信息,祖母感到很欣慰,很知足,每天都乐呵呵地回应着人们这是堆臼让她坐起来舒坦,回应着方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祖母坐在碓臼上的时候,有时还会给我和小伙伴们讲故事,每当听到祖母要讲故事了,我们就从近处跑过,围拢在她身边,也是围拢堆臼旁边,饶有兴致地听祖母讲故事依稀记得听祖母讲过许多故事,

现在想来,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杨家将》《呼延庆打擂》《秃尾巴老李的故事》《萋萋菜小豆腐的故事》乔天华的故事》……这些故事大都是祖母坐那碓臼讲的,她讲故事音容笑貌时常在我眼前浮现,我感激祖母,我感恩那驻留在我心中的碓臼。

我家碓臼的故事讲完了,可我与碓臼的感情一直在延伸着……因感情所系,的碓臼现仍放在门前一如老朋友一般每每回老家的时候,我都会多看它两眼,因亲手用它舂过麦子米,亲口吃过用它舂的麦子米。岂止如此,街坊邻居们付出过辛劳,牺牲了自己,变成了破损碓臼。正因如此,我觉得这种牺牲精神更伟大,品质更崇高,我更怀念和喜爱它。

我家的堆臼,感情不一般。要真正扯起来,三天三夜说不完。话已至此,我再不单单把它当堆臼了……

乔显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春天的脚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