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家朋友们的野菜情结

(2022-03-25 11:40:40)

置身明媚的春天里,品尝了妻子剜的荠菜味,唇齿留香,心驰神往,想到眼下快好剜野菜了,便想写一写野菜的事儿。这时候,我想起了2020年的春天,参加一次征文活动,写过一篇《来野菜香》的散文征文写的不怎么样,而作家朋友为我写的留言那真叫经典。在这春日盎然的时节,别枉费了作家朋友的一片苦心。我便欣然打开写的《春来野菜香》征文的下端链接,一一细品省内外知名作家的留言,字字珠玑,四溢,均散发出春日里浓浓的野菜的味道,让我品尝到一道道美味大餐。

旅美华裔作家刘荒田在给我的留言中这样写道:能像本文一样,将家乡的野菜深情,丰满、鲜活地献给文学祭坛的,未必很多。作者将野菜放进历史,放进当下,放进人的感官和视野,也让它们留在大地上。正面,侧面;全体,个别;感性,理性,笔法多变,务必把野菜写透。读此文,懂得山东的野菜,感受作者的情怀。刘荒田老师是美国华文文坛公认的散文名家,几十年来,他仅在国内就出版散文集三十种,并赠我一本《你的岁月,我的故事》、一本《相当愉快地度日如年》,读后受益匪浅。《刘荒田美国笔记》获中山杯全球华侨文学奖散文类首奖。他的作品散见于《光明日报》《读者》《北京晚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全国各大报刊。细品他的留言妙趣横生,颇有意味,既有在广东汕头故乡挖野菜的印痕,又有当下旅居美国对我国野菜的评说,还有对我写野菜文章的精彩点评,让野菜散发出了别样的文香。

全国著名散文家、江苏省大众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江苏文学报》常务副主编吴光辉,他在给我的留言中说:为真情点赞!为乡情叫好!为亲情称道!作家创作的视角不同,写留言的风格也新颖别致,各有千秋。吴光辉老师从文中提炼出了挖野菜、吃野菜的味,让一棵棵、一盘盘野菜牵出了真情、乡情、亲情。我也要效仿他的留言,为他的精彩留言点赞、叫好、称道。

知名作家李木生,曾获首届郭沫若散文随笔奖、冰心散文奖、人民文学征文奖,被著名作家雷达称为这些年来让他眼睛为之一亮的散文作家。他是这样留言的:将岁月与生命融进野菜里春来野菜香,芳香永难忘。而今春又来,快把野菜尝。随着春天的脚步,在山间、沟壑、田野徜徉,不时飘来野菜的芳香……”一句将岁月与生命融进野菜里,让我感受到了野菜的丰富内涵和生活哲理的深度。他将我的《春来野菜香》引入了生活现实,让野菜在现实生活中芬芳,散发着生活的芳香,馥郁浓浓的生活的味道和气息,文字彰显着蓬勃的活力。

作家阿慧,是鲁迅文学院第17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文艺报》《光明日报》《散文选刊》《美文》等全国各大报刊。她的留言凝练成一句话:有大地的味道。拜读了她的留言,我在细细咀嚼着大地到底有什么味道。那就是:原野的清爽、庄稼的馨香、野菜的芬芳、小草的茁壮。野菜芬芳出大地的味道。

作家若荷,作品散见于《中华散文》《散文选刊》《散文百家》《读者》《散文世界》等全国各大报刊。她的留言是这样的:田间野菜,是老百姓的传统美食,它填满记忆,它芬芳馥郁,各地有关野菜的吃法不同,但都由来已久。欣赏作者美文,我也是刚采过野菜不久,感受到那淡淡的泥土的味道。若荷老师刚采挖过野菜的手还留着泥土的味道、野菜的余香,就来写留言,将淡淡的泥土的味道和野菜的芳香一并带进文字里。

著作等身的原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震亚给我留言:往事、亲情、逸闻,融为一体,是岁月的印痕,是真情的流露。娓娓道来,让人心动。王教授的留言,将野菜归结为往事、亲情、逸闻三个环节,又把三者有机地串连起来,成为难以忘记的岁月的印痕。

作家方华留言:淳朴自然,乡野的味道,乡情的味道!作家彦妮留言:舌尖记忆,最难将息。作家林纾英留言:乔老师笔下的情景很熟悉,很亲切。让人怀旧,触动乡情。作家们将野菜联想到了乡情、亲情的味道,不免勾起了人们的乡愁。

作家杨永康、赵晏彪、璎宁、崔东汇、邹安音、杜永利、散文作家韩春晖、李忠义等,从挖野菜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写出了精彩的留言。

作家敬一兵从另一个角度写了留言:总有一些声音值得倾听,总有一些事情值得回忆。一片情愫丰沛的文章,总是让人读后印象深刻。将野菜引申到了回忆和感悟的深度,耐人寻味。

作家赵攀强留言:这篇文章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仿佛将我们带到春天的田野,在阳光普照的大地上看那生机勃发的嫩芽。那些野菜,勾起了我童年美好记忆。通篇行云流水,文笔细腻,感情真挚,生活味浓,不失为一篇乡土散文佳作。赵老师写出了深蕴童年记忆和现实生活美好感受的留言,阳光、田野、泥土、嫩芽、野菜……有现实生活的质感。

年届八旬的文友王树淼老人留言:童年趣事回味无穷,抒发情感至深。

文友、散文作家余秀武在留言道:野菜,曾经农民度饥荒的救命粮,现在却成了城里人餐桌上的美味儿!反差之大,让人感慨!

女儿乔涵青也深情留言:幼时不知人间苦,晚来才觉苦菜香。如今一口苦菜下去,咀嚼的不仅仅是苦菜的苦和香,更是对儿时记忆的怀恋,和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品读着名作家、朋友们的留言,就像在田间地头与师友们在促膝交谈,这是难得的写作的“田野里”相聚,在荒山野地里支起了篝火,在荒郊野外品味野餐。作家们都是烹饪高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烹饪出了一道道风味独特的野菜大餐,成为野菜中的精品,汇成了一桌野味盛宴。细细品味、咀嚼着一盘盘味道鲜美的野菜,唇齿留香,香味芬芳。众多的只言片语已在我的脑海里汇集成篇,那是精美野菜的大合集,滋润着我求知若渴的心,使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野菜,顾名思义,就是野地里的菜。山里、坡里、林里,比比皆是。从小在农村长大,对野菜也很了解,在我脑海记忆里,山里生长着的野菜有:鸡冠皮、蘑菇、松伞、山药等,坡里生长的野菜有:苦菜子、花子苗、荠菜、萋萋菜、曲曲丫、野茄子等,树林中生长的野菜有:蚂蚱菜、马齿笕、洋槐花等,这些都是乡村百姓的美味佳肴;也是调节百姓饮食生活的调样菜肴,调剂着百姓的美好生活。

从写野菜到挖野菜,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富有生活哲理。也就是过去年代毛主席所倡导的认识实践认识的过程,这就如同写作,要深入生活,要到大自然中去,要到生活实践中去,到人民群众当中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接地气,汲取生活的养分,这样,写出的作品才能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富有生活气息。

春来野菜香,芳香永难忘。而今春又来,快把野菜尝。时值春光明媚的美好春天里,这是挖野菜、吃野菜的大好时节,何不奋起而行之,我要提上包,带上铲,奔向大自然去挖野菜。

乔显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品读春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