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太·凯勒:如何经历神并爱神更深?
(2018-05-17 10:02:11)
诗篇103篇1至18节的钥节是第2节。诗人在第1节就指出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在第2节随即又说不可忘记他的一切恩惠!然后就一直谈及“恩惠”。诗人认为人是善忘的,因此特别嘱咐人要“记念”神的一切恩惠。所以这篇诗的主旨,是记念神在我们身上的作为。
以赛亚书记载:“你是谁,竟怕那必死的人?怕那要变如草的世人?却忘记铺张诸天、立定地基、创造你的耶和华?”(赛51:12-13)人缺乏勇气,是因为忘记神是创造他们的主宰。
彼得后书说:“你们若充充足足地有这几样,就必使你们在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不至于闲懒不结果子了。”(彼后1:8)这几样是指: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有了节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彼后1:6-7)。人若没有这几样,就是眼瞎,只看见近处的,忘了他旧日的罪已经得了洁净(彼后1:9)。基督徒若缺乏爱弟兄的心,就是忘记已蒙神洁净,这反映我们并非真正相信。
我们忘记某些事情,是因为脑海中没有相关的意识。正如有人被发现说谎后,会感到尴尬和羞耻,也会生自己的气,于是跟自己说不再说谎,因为那时刻仍在羞愧和生气的影响之下。但不久,虽然曾因说谎而感到尴尬和羞耻,可是感受已不强烈,于是继续说谎。不是真的把事情忘记得一干二净,只是因为影响不大而淡忘。
彼得说我们忘记自己的罪已获赦免,并非指忘记了何时决志信主或何时受洗,而是指罪已获赦免这事实没有影响我们的心灵,没有进到我们内心深处,我们还未曾受感动。
耶稣说他不再“记念”我们的罪,因为他的死已经为我们付上赎价,在神眼中,我们已蒙恩得救,不会因为我们是罪人而影响了他怎样待我们。
属灵上的记念等同默想。诗篇第1篇,敬畏神的人昼夜思想耶和华的律法,反覆研读,不断默想,让经文进入内心,直接经验其中的喜悦。这首诗并非祷文,所以对象不是神,也没有特定的听众,诗人其实是跟自己内心对话。
在圣经中,“默想”是重要的词语,是将真理充满在理性思维中的一种状态。默想时,思想跟真理争辩,直至心灵找到出路、盼望和平安。
路加福音记载耶稣平静风浪后,问惊慌的门徒他们的信心在哪里,耶稣的意思是门徒见过他行神迹,知道他有权柄,理应清楚他是谁,但风暴一来,他们旋即忘记耶稣做过的一切。耶稣认为门徒是有信心的,不过当时忘记了,他们应该将信心拿出来,那是心灵的工作。
诗篇第103篇的作者不仅仅是研经,而是用圣经的真理跟自己的心灵说话,直到心灵在神面前融化,或点燃至充满火热,或变得安恬平静,才开始祈祷,向神说话。
要默想什么呢?第一是天与地、东与西之间的距离。天离地何等的高,他的慈爱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东离西有多远,他叫我们的过犯离我们也有多远(诗103:11-12)!那距离是无限的。原来我们的罪已经给神赦免了,在耶稣里我们不再给定罪,因为耶和华有怜悯,有恩典,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诗103:8)。
这节经文引自摩西所说的话:“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出34:6)摩西继续说:神为千万人存留慈爱……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追讨他的罪(出34:7)。
诗人大卫却将神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的观念,改为他赦免你的一切罪孽(诗103:3)。我们知道其中的关键是耶稣基督的福音,他是解决的办法。但我们仍会忘记神在我们身上的作为,正如罗马书说,我们会压抑真理,罪性令人倾向忘记神的作为。我们忘记神,神理应也忘记和忽视我们。然而耶稣在十字架上已代替我们成为神遗忘的对象,因此神永远不会忘记我们。
当我们想到耶稣在十字架上遭神遗忘时,就要记念主,记念他在我们身上的一切作为。心灵受启迪后,每日就可以好好亲近神。
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曾写信给他的理发师,教导他如何祈祷。马丁路德认为诗篇第一篇并非祷文,而是对神的默想。内容讲述敬畏神的人终日思想神,就像一棵种在溪水旁的树,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马丁路德认为这篇诗是启发信徒祷告和颂读诗篇的门。
马丁路德每日都默想主祷文,从中获得启迪。
主祷文的开始是“我们”,反映当我们成为基督徒时,就是群体中的一员,因此祈祷和敬拜都应该集体进行。第二,要感谢神赐下一班志同道合的弟兄姊妹,要为教会献上赞美。第三,要认罪,反省自己跟弟兄姊妹或配偶的祈祷是否足够,并向神承认自己的不足。第四,恳求神帮助自己的教会成为祈祷的教会,或者求神赐下祷伴能每日一起祈祷。主祷文第二个要留意的字是“父”,我们要循上述的过程思想天父。
马丁路德向理发师讲解祈祷时,就是用主祷文为蓝本。我们也可以用十诫或使徒信经来默想。初时心灵不一定有什么反应,但只要坚持尝试和操练,不久就能进入经历神的新领域。
钟马田牧师在《灵性低潮》一书,就诗篇第四十二篇写了一篇精彩的文章。“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诗42:5)钟牧师提醒我们,要学习聆听和跟自己内心说话。用真理向心灵说话,我们的心就会懂得赞美神,并让神的爱充满。然而要留意,这情况并不是经常发生的。有时我们的信仰由理性建立,有时由感性支配。我们将真理放进心灵,是容让神作工,要等候神的时间。
清教徒爱德华兹既理性又聪明,讲道时不会流露情绪,因他相信真理能感动人心,所以只会读出讲章的内容,确保听众接收的内容是真理,若受感动也是因为真理,而非受情绪所推动。
若有人向爱德华兹说他知道要慷慨,但没有钱。爱德华兹会以保罗的劝勉来教导,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林后8:9)。耶稣的慷慨,在于他本来富足,为了人类却选择成为贫穷,使我们透过他的贫穷而得到富足。如果我们知道这事实,又能够“记念”这事实,就会成为慷慨的人。
保罗没有恃着使徒的身分而教训人,他只指出我们不慷慨,就是不认识耶稣基督的慷慨。保罗说耶稣本来是富足的,却因为我们而成为贫穷,其实是在“默想”耶稣的死亡。默想影响他的心灵,并塑造他的行为,所以爱德华兹认为这并非意志或心灵上的课题。
爱德华兹经常到克德逊河边独处,跟神隐密交谈,思想神圣的事情,这是甜蜜的时刻,有时甚至充满莫大的喜悦。当他读圣经时,每一个字都触动他的心灵,使他感受到神的话语甘甜如蜜,心灵产生和谐的感觉,亮光在字里行间流露,整个人都得到更新,甜蜜而美妙,就像丰盛的筵席,欲罢不能。
很多时候,我也会花许多时间默想经节,发掘句中蕴含的奇妙,差不多每一句都令人惊叹。当神圣的事物突然出现,心灵像被火燃烧似的火热起来,充满说不出的甜蜜,实非笔墨所能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