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简冷逸超然绝尘八大山人《怪石双禽图》赏读吴秀之
奇简冷逸 超然绝尘
八大山人《怪石双禽图》赏读
吴秀之
中国传统绘画走过了将近五千年的历史,它依然向着未来前进。八大山人的水墨花鸟画在结合前人绘画特点同时,融合道、儒和佛教中的思想,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呈现出力度美、节奏美、空间美和崇高美。这些“美”的结合,使他的绘画不但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还把中国水墨画推向了新的高峰。
八大山人花鸟画最大特点是“少”,一是描绘的对象少;二是用笔少。但少而不薄,少而不贫,少而有味,少而有趣,在这点上,或许只有八大山人能够做到,可谓前无古人,后难继者。
《怪石双禽图》表达的是嶙峋怪石上,二只小鸟似在诉说、哀鸣、安抚、关爱,大块的石头旁没有梅兰竹菊之类的点缀让人精神愉悦,只有微弱的小鸟极不对称地站在石上,给人一种犹疑是梦寐,欢乐恐未真。嗟余抑何艰,坎惣多苦辛。弱无胜力锥,而欲举万钧。哀鸣徒嗷嗷,仰诉空谆谆的感觉。整个画面以石为主,大块点苔,而小鸟却极简几笔,弱不禁风,只有一羽长尾透出一股内在的力量,让人对这幼小的生命充满凄楚与怜悯,无耐与悲愤。
《怪石双禽图》从题款、钤印、风格等方面可以肯定这是八大60岁以后所作。八大山人花鸟喜大片留白与小形象结合,单个的主体物,和周边大量的空白。另一种是非对称性构图可在在八大后期画作中欣赏到。画中出现鱼、鸟之类,尤其有一部分是怪石。这类作品的构图上十分有趣味,而且在清初时期的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八大的画,一草一木,一点一画,都饱含情意,孤独、忧虑、愤懑、困惑、倔强、期盼等复杂情感充盈着画面,他以象征、寓意、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世间百态,把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发展到了极致。其特点及形成的原因主要因为国破家亡,他削发为僧,习静修真,参研书画,才使作品充满奇简冷逸的风格。另外,他钻研佛学经典,领悟佛教中的哲理。将其中悟出的思想和绘画相互融会贯通。


八大一生用印非常之多,目前已知的就有90多方。这些印章既有自己所刻,也有朋友所为。印文内容大致分三类。一为名号印,如“个山”、“八大山人”、“刃庵”、“传綮”等。二为堂号印,如“在芙山房”、“晋字堂”、“扁轩”等。三为闲章,如“真赏”、“浪得名耳”、“耕香”等。这些印章钤用时间各不相同,分别出现在早、中、晚期作品上。
《怪石双禽图》落款:八大山人,钤印:八大山人,蔿艾;收藏印:“臣吴崇光秘藏”,吴元,字崇光。清朝官员。1782年接替张启进,于台湾台北地区担任台湾府淡水万新庄巡检一职,是大台北地区的地方父母官。
“蓉峰刘恕之章”,刘恕,清著名书画家、藏书家。一名惺常,一作惺棠,字行之,号蓉峰,又号寒碧主人、花步散人。吴县(今江苏苏州)洞庭东山人。乾隆间任观察使,曾在广西任过右江兵备道、柳州庆远两府事,因水土不服告病还乡。嗜花、石,好书法名画并善于收藏古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