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五年级小数教学中学生估算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2018-05-31 14:49:53)
标签:
教育 |
浅谈五年级小数教学中学生估算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胡艳
一、对估算的认识
估算是数学学习中一种重要的能力。在学习生活中,很多时候都是要估计值,例如在商场或菜市场买东西等。经验告诉我们,生活中估算的运用多于计算,估算在生活中应用很普遍。
估算在新的数学课程中得到了强调。数学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指出“应重视估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对学生的数感培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五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在有关小数计算及解决实际问题中很容易出现错误,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但估算意识及能力低下、数感差这两方面是其重要因素。因此,笔者与研修小组成员对五年级学生的估算意识与能力培养问题开展了研讨实践,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小数计算的正确率和培养数感,同时形成了以下粗浅认识。
二、教师要领会估算的价值,重视估算教学
我们身处新时代的教师,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应主动吸收、实践新课标的理念,明确估算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多方面作用,将估算渗透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空间图形等各领域的教学中。如五年级数学上册第7页的例5(小数乘法)“求鸵鸟的速度是多少千米?”这一问题,在学生计算56x1.3前,可以先启发思考:它们的乘积大概是多少了?进而再让学生探究笔算方法,这样学生对自己尝试计算的结果就有了预判,减少了盲目的错误方法。
三、教师要把握好估算教学时的具体目标
进行估算教学时不能总是为算而估,每次教学要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如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5页例8,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剩下的钱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吗?够买一盒20元的吗?”解决此问题过程中的估算目标就可以有三方面:1、培养估算意识;2、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及选择合适方法(将数估大计算时的结果不超过准备的总钱数,够买;将数估小计算时的结果已超过准备的总钱数,不够买)。
四、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1、抓住时机,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估算的价值。首先利用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教学或练习,引发算法多样化的思考;如课后练习“3.2x6.8的积最接近多少?备选19、20、21、22”,就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引发思考再形成方法。还可以让学生体会估算在预判笔算结果是否正确时的作用;还要让学生长期这样做。最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悟方法。如小数除法的第39也例10,解决“(1)需要准备几个瓶子?(2)这些丝带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这两个问题时,在探究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深深感悟。
2、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应用意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估算在解决我们生活问题时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在教学中,选择生活中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的情境来运用估算解决,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运用估算的意识。
五、估算能力的持续培养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开始学习了估算,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估算能力,但还要持续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激发学生的估算兴趣。教学时要创设有趣或者贴合实际情境,以激发学生的估算兴趣。在小数除法的整理和复习教学中,我创设了如下情境:我家客厅长5.6米,宽4.2米。这间客厅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现在有边长1米和0.8米两种规格的方砖供老师选购,请大家帮老师算一算购买哪种方砖最划算?”在这个问题探索的过程中,我给学生们充分讨论交流和展示自己的空间,在热烈的交流中不时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无形中他们综合运用了多种估算策略,发展了思维,亲身体验到估算的乐趣和解决问题的便捷,由此对估算的兴趣大增。
2、教学中进一步渗透估算的方法。新教材的估算教学贯穿整个义务教育学段,在不同情境问题中有着不同的具体方法,新课标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估算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创新的机会,并适时引导点拨,及时总结估算的方法,积少成多逐步形成能力。
3、在训练中提高估算的技巧。估算能力的形成同样不可能一蹴而就,估算技巧更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才能得以掌握。五年级小数教学中常用的估算方法有:(1)估整法。估成接近它的整数。(2)“一大一小”法。(3)解决实际问题时,采用“估大不超过,估小超过”来判断够不够的问题。(4)调估法。估计的结果不合理时调整后再估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