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张祖庆《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有感(之二)

(2020-12-21 11:17:23)
分类: 且行且思

读张祖庆《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有感(之二)

汪洁琴工作室  卓路燕 

暑假里,工作室的主持人汪洁琴老师送给工作室成员每人一本张祖庆老师的《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我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张祖庆老师《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一书中没有刻板严肃的长篇大论,也没有什么强理论、强学术著作,而是一个个平凡的小故事,让我能够在书中也能找到自己教学的影子。

其中让我印想最深刻的是板块一中“那些与课纠缠不休的岁月”。听课、仿课、磨课、换课、评课、辩课等等,都与我们老师日常工作紧密相关。说到磨课,是我工作以来体会最深刻的一部分,都说好课是磨出来的,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更新,才会有一次次的收获。然而张祖庆老师在“我的磨课史”中提到:把太多时间花在打磨一节课上,失去的,不仅仅是读书的时间,常常湮没了自己的教学个性。刚入职的新老师,多花时间磨自己的课,走向成熟的老师,要多花时间磨自己这个人。刚开始看到不太理解,后来想想我自己亲身经历的多次磨课,才恍然大悟:原来张祖庆老师并非是否定磨课这种形式,而是认为在没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储备之前,过多磨课的实效性并不大。所以我觉得磨课,更重要的在于自我磨练。闲暇之余多看看教学的专业书籍。不断打磨自己的教育思想,磨练自己的教学技能。自身水平提高了,课的水平,也就提高了。多把工夫花在“功夫”上。好好练朗读,好好练板书,好好写批注。提升自己的基本功,才能真正上好每节课。打铁还须自身硬,自身课堂的风格也就形成了学生学的风格,并形成学生自身的风格。

其次,在张祖庆老师的“野蛮”生长过程中,他提到曾经盘点过很多老师的课堂实录,并一遍一遍地阅读他们的教学实录,一遍一遍地摘抄。所以,仿课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过程。。多向优秀的教师学习,模仿其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期子,我开心地问…说到磨课,是我工作以来休会最深刻的一部分,都说好课是磨出来的,一次次的试收,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更新,才会有一次次的收获。然而张祖庆老师在“我的磨课史”中提到:把太多时间花在打磨一节课上,失去的,不仅仅是读书的,常常湮没了自己的教学个性。刚入职的新老师,多花时间磨自己的课,走向成的老师,要多花时间磨自己这个人。刚开始看到不太理解,后来想想我自己亲身经历的多次磨课,才恍然大悟:原来张祖庆老师并非是否定磨课这种形式,而是认为在没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储备之前,过多磨课的实效性并不大。

所以我觉得磨课,更重要的在于自我磨练。闲暇之余多看看教学的专业书籍。不断打磨自己的教育思想,磨练自己的教学技能。自身水平提高了,课的水平,也就提高了。多把工夫花在“功夫”上。好好练朗读,好好练板书,好好写批注。提升自己的基本功,才能真正上好每节课。打铁还须自身硬,自身课堂的风格也就形成了学生学的风格,并形成学生自身的风格。

其次,在张祖庆老师的“野蛮”生长过程中,他提到曾经盘点过很多老师的课堂实录,并一遍一遍地阅读他们的教学实录,一遍一遍地摘抄。所以,仿课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过程。。多向优秀的教师学习,模仿其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优秀教师的教学课例所凝聚的心血,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模仿优秀教繁的“点睛之处”,模仿教学环节的精准把握,模仿教案教材的精妙处理,是我们教师学习的最佳途径。张祖庆老师提到了研究录像课的两个绝招。一是微格研究。从“导课艺术”“问题设计”“理答技巧”“朗读指导”“课堂激励”“读写结合““结课艺术”等维度,归类研究,提取策略。二是还原研究。试着将名师的课堂实录还原成教学设计,再在“教学设计”的边上,写出“设计意图”。就这样,实录一—设计—理念,一步一步逼近名师教学设计的内核。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把一两次将名师的设计带入课堂,进行比对反思,让自己的课堂精益求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