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习笔记

(2018-03-25 16:24:20)
分类: 且行且思

有感于名师工作室的教师培养实践

——《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习笔记

教师个性化发展是时代进步、学生发展和教师职业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没有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教育出来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20世纪是一个尊重个性、展示个性、塑造个性的时代。要培养具有个性的、富有创造精神的学生,首先得培养有个性的教师。审视我们的日常教学会发现,对于那些教学方法死板、教学手段传统、课堂没有笑声的老师,尽管学生也保留着喜欢尊重,但大多数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而唯有那些个性鲜明、不拘一格、性情率真的老师,能深深地留在学生心中。

研究教师个性发展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许多老师没有思考过自己的“个性化”问题,在认识上存在一个空白,对自己的个性特征不能很好地描述。有很多老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但缺少提炼。教师个性的养成,对自己的成长非常重要,教师也有提高自身个性素养的良好诉求,但往往找不到有效的途径和措施,因而耽误了最佳时机和方式。

名师工作室是一种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个性发展共同体,它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进度、没有考试的要求,有利于教师个性的充分彰显,工作室主持人根据不同教师的背景给予个性化指导,使之更快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反思型”“研究型”“智慧型”教师。因此,利用名师工作室的优势开展教师个性化培养,从而使教师成为富有鲜明特色的“最好的自己”。

一、教师个性化培养的依据

教师的个性,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教师与其他职业者相对而言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而是在教师职业中,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教师个性化培养的依据:首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亟需通过个性化培养多样化人才;其次,每个人的心理素质、能力特长等都存在差异,必然要求通过有差别的教育满足人的不同需求;最后,每个人的成长路径和成长条件均有所不同,个性化教育能够提供多元化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实现多样化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名师工作室培养教师的模式探索

1.调查访谈     通过问卷、沟通交流等方式,了解工作室成员的特点和需求,从而在主持人与成员之间引发如何进行教师个性化发展方式方法的思考。具体做法有:

1)个性认识   对自己的个性化进行思考与阐述,同时进行自我设计。自我设计的过程就是教师思考的过程。通过销售完成对自己教学个性的再认识,教师自己组织问卷调查并召开学生座谈会,提出意见和建议。

2)个性调研    名师工作室围绕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主题举行一次访谈活动。参与活动的教师针对通过三年的努力你将成为怎样的教师,为实现这个目标,你希望名师工作室提供什么帮助,为达成目标,你个人会从哪些方面去努力,这几个方面谈自己的看法。通过学科带头人工作室的同伴评议,完成对自己教学个性的再思考,主动邀请同伴听课、评课,以倾听同伴对自己教学个性做出的评价。

3)个性展示    通过名师工作室交流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教学思想,展现自己的教学个性,听取意见和建议。设计个性化的课堂评价表,体现自己的发展区和个性追求。着手总结和提炼教学个性的形成过程。开放自己的课堂,完成对自己教学个性的再思考,在逐渐明晰自己教学特色的基础上,开放课堂,用自己设计的个性化课堂评价表展示自己的教学个性,请同行参与交流评价。

4)个性论证    通过不同工作室之间教师评议完成对自己教学特色的再论证。主动邀请不同名师工作室的教师听课、评课,通过广泛倾听不同名师工作室教师的评议,完成对自己教学特色的再论证。通过邀请各级教学、教科研专家听课、与教师面对面交流,进一步提炼教师教学个性,同时,让专家认可教师教学个性。

5)个性总结   对教师的教学个性及闪光点进行总结。将教师的个性发展情况及时准确全面归档,通过教师发展性诚信档案完成对每个教师个性培养实践过程的记录,并把教师个人的发展情况纳入评价体系中。

名师工作室相对学科教研室或学校来说有许多不同之处,如氛围轻松,没有压抑感,每个成员都比较上进,他们会毫无保留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也会很真诚地提出别人的不足。每个成员在工作室都比较活跃,能提出问题、能整理各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把每次活动都看作自己成长的一次很好的机会。

2.政策支持

1)行政推动    名师工作室组建前,市教体局主管领导亲自召集部分工作室主持人座谈,制定了安庆市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对学科带头人和工作室主持人定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在相关网站公示。

2)制度驱动    为了使各工作室运转正常,我们制定了工作室一系列制度。如工作室主持人职责、工作室成员守则、双方培养协定等。工作室经费报销制度,工作室考核评价制度。上述制度的建立、实施和完善,可以逐步内化为工作室文化,实现由制度管人向文化管人的飞跃。

3)典型带动    由于工作室成员的水平和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发展是不均衡的。发现典型、树立榜样是大面积提高工作室质量的重要经验。我们充分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促进其他成员的积极行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